行动大于言语的成语(行动胜于语言的名言)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6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行动大于言语的成语和行动胜于语言的名言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行动大于言语的成语以及行动胜于语言的名言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成语有哪些
  2. 表示以言语相激的成语
  3. 言语与行动不一致的一个成语或俗语
  4. 言语和行动不一致的成语
  5. 行不及言是什么意思
  6. 形容言语很多的成语有哪些
  7. 形容:行动比言语重要的成语

一、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成语有哪些

释义: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例句:由于他言行不一,所以在同学们中是威信扫地,连一个要好的朋友也没有。

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 *** ;盾:保护自己的 ***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例句:你竟然对自己提出的议案投下反对票,这种行径简直是自相矛盾!

释义: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例句:有意见就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别吞吞吐吐,也不要言不由衷。

释义: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例句:我常常是一个违心的人,我总是心口不一,有时仅仅因为一种莫名其妙的倔强,甚至什么也不为。

例句:了解中国人的处世风格。重视人情,表里不一, *** 。

二、表示以言语相激的成语

1、【拼音】: lěng cháo rè fěng

2、【解释】:冷:不热情,引伸为严峻;热:温度高,引伸为辛辣。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3、【出处】:清·袁枚《牍外余言》:“楚公子围为虢之会,其时子围篡国之状,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4、【举例造句】:见了老徐,说了几句冷嘲热讽的话儿。★蔡东藩、许廑父《 *** 通俗演义》之一一六回

行动大于言语的成语(行动胜于语言的名言)-第1张图片-

5、【近义词】:冷言冷语、冷语冰人

6、【反义词】:诚心诚意、真诚以待、赤诚相见

7、【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言语

三、言语与行动不一致的一个成语或俗语

1、【解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2、【出处】:《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3、【示例】: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不可~。

4、【语法】:作宾语、定语;指不讲信用

5、【解释】: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6、【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7、【示例】: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明·吴承恩《 *** 记》第六十一回

8、【近义词】:言而不信、自食其言、背信弃义

9、【反义词】:一言为定、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10、【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讲信用

11、【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

12、【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13、【出处】:《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14、【示例】: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约一二千言,小子因他~,不愿详录。★蔡东藩、许廑父《 *** 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15、【近义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

16、【反义词】: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17、【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口不一致

18、【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19、【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20、【示例】:俺哥哥原来是~,不是好人了也。★明·施耐庵《 *** 全传》第七十三回

21、【近义词】:阳奉阴违、言不由衷

22、【反义词】:言为心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3、【歇后语】:老虎念经;戏台上赌咒

24、【语法】:作定语、宾语;指言行不一

四、言语和行动不一致的成语

1、言语和行动不一致的成语有口是心非,两面三刀,自相矛盾

2、解释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3、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4、例子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明施耐庵《 *** 传》第七十三回)

5、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6、解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 *** 。

7、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之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8、例子你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9、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阴险的人。

10、解释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 *** 的 *** 。

11、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12、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五、行不及言是什么意思

行不及言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行动远远胜过言辞。它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 *** ,认为实际行动比光说不做更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和影响。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子路》一章。原文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解释为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有一个农夫向我请教问题,我回答虽然空洞,但我会两头叩击,尽量把我的知识都告诉他。”

后来,人们将这段话的精神概括为"行不及言"。意思是在实际行动中去证明自己,行动才是最能表达信念和价值观的方式,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使别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观点。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之一百二十四回:“诸兄与弟,当以行不及言为耻,生逢明圣,而一无展布,何以答君父,复友生乎?”

1、我们的团队以行不及言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赞誉。

2、在 *** 现场,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和救治行动,远胜过了言语上的安抚。

3、在领导的带领下,公司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他以行不及言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员工的敬佩。

4、他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不仅限于言语上的宣传,更是通过捐款和志愿行动来实际支持。

5、他对爱情的表达并不多,但是他每天默默地照顾她,这种行不及言的关心更让她感动。

6、在团队合作中,他的贡献行不及言,默默地完成了大量的工作。

7、这位老师爱岗敬业,他的教学实践行不及言,深深地影响了 *** 们。

8、她对家人的关心和照顾行不及言,无需言语表达,就能感受到她的爱。

9、面对困难和挑战,他展现出的勇气和坚毅精神行不及言,激励了身边的人。

10、他一直默默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成功行不及言。

六、形容言语很多的成语有哪些

1、形容言语很多的成语有: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夸夸其谈、千言万语、唠唠叨叨、百舌之声、絮絮叨叨、长篇大论、多嘴多舌、侃侃而谈、津津乐道、一口三舌等。

2、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 *** 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 *** 的句子。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七、形容:行动比言语重要的成语

1、实践出真知。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贬义)。言必行行必果。听其言观其行。言行一致。

2、事实胜于雄辩。实事求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酒香不怕巷子深。花言巧语。口惠实至。

3、坐而论道。空谈误国。纸上谈兵。名,实之宾。以名举实。循名责实。名存实亡失去所业。

4、华而不实。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以行言。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行动大于言语的成语和行动胜于语言的名言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行动 成语 名言 大于 言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