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汤(三味汤的功效与配方)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下厨房 3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三味汤和三味汤的功效与配方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三味汤以及三味汤的功效与配方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脾胃病“三味”真方!(共20方)
  2. 三味汤基本资料
  3. 治脾胃病「三味」方

一、脾胃病“三味”真方!(共20方)

1、本文主要介绍毛德西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

2、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

3、三味为芳香健胃化湿之主 *** 。藿香与佩兰配伍出自《时病论》,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解表、止呕作用。唯佩兰对脾经湿热之口中甘腻多涎最为合拍,而砂仁化湿醒脾作用明显。三味用于中焦湿浊不化之胃炎,症见胃脘痞闷,口淡乏味,或口有秽浊之气,肢体疲倦,脉缓舌白润腻等,起效快。略予加减,对上消化道疾病颇有效验。

4、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芳香三花汤)

5、三花均为芳香理气化滞 *** 。代代花偏于开胃宽胸,厚朴花偏于理气消胀,佛手花偏于疏解肝胃之郁。三味合用,对肝胃气郁于胸胁、脘腹,出现痞闷、胀痛、食后有堵塞不消化之感者,投之多效。三味泡水代茶饮,还有消胀减肥之效。

6、大麦芽、稻芽、谷芽(开胃三芽饮)

7、三芽亦具芳香气味,有疏肝健脾开胃之用。麦芽为消食 *** ,但有明显的疏肝作用;稻芽功用与麦芽相似,帮助消化,但 *** 力缓和;谷芽是指北方小米的芽, *** 温和而暖胃,且有安神作用。三味 *** 合用,舒达肝气,开胃进食,并有温散湿邪的功效。

8、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散)

9、此三味为半夏泻心汤的君臣 *** ,为辛开苦降之 *** 组合,又为苦寒与苦温之相反配伍。具有辛开湿浊散,苦降热邪除之功效。凡见心下痞满,隐隐作痛,泛泛欲呕,舌苔湿腻者,此三味为必选之 *** 。唯其用量,当视湿与热孰轻孰重而定,而湿热之孰轻孰重,又当以舌苔为标尺。

10、竹茹、生姜、芦根(清胃三味汤)

11、此三味为清胃降逆组合。毛德西吸取北京脾胃病专家步玉如先生的经验,善用竹茹清胃止呕,一改过去单纯清肺化痰之用;芦根清胃生津的作用显著,凡胃热之呃逆、呕吐,常取竹茹30克,芦根30克,对胃热之逆,效果明显。但竹茹略有克伐胃气之弊,加入辛温之生姜,既加强降逆作用,又可预防竹茹克伐胃气之虞。

12、砂仁、白蔻仁、公 *** (开胃醒脾方)

13、此三味均有芳香气味。砂仁与白豆蔻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作用;公 *** 为温中降逆 *** ,于胃寒之呕吐、呃逆、嗳气有益。三味合用,对中焦寒湿不化所致的胃痛、泛泛欲呕、呃逆不断、时时吐浊者,每有良效。

14、青皮、陈皮、大腹皮(理气三皮饮)

15、此三味为理气消胀之品。毛德西指出,青皮疏肝达下,陈皮调脾达中,大腹皮行气达三焦。小腹胀痛者,以青皮为主 *** ;胃脘胀痛者,以陈皮为主 *** ;脘腹皆胀而痛者,以大腹皮为主 *** 。三味合用,在舒理气机的基础上,又有健脾开胃之功效。服用后常有肠鸣下气之感。

16、鸡内金、鸡矢藤、神曲(二鸡神曲散)

17、此三味为健胃消食之 *** 。鸡内金消食化石为百姓所公认,神曲的消食化积的作用比较强,特别是小儿吃多了不消化,晚上睡不好觉,又感冒,神曲应为首选 *** 。鸡矢藤是非常好的助消化 *** ,此三味研粉冲服,或煎汤服均可,于老人、小儿服用效果更好。

18、此三味为“三仙饮”,在广大农村几乎都知道,是健胃消食的常用品。只是三味功效不同,神曲消面积,山楂消肉积,麦芽消果积。有的地方加上鸡内金,名为“四消散”,其消食作用更强。但对于年老体弱者,还要加一点健脾 *** ,如白术、山 *** 、陈皮、白扁豆等,以防消而不化。

19、黄连、吴茱萸、刀豆子(左金豆子汤)

20、黄连、吴茱萸为左金丸,是苦寒与苦温组合,是清肝与暖胃结合。主 *** 是黄连,“实则泻其子”,泻心火即清肝火,肝火不亢,无犯乎胃,则胃痛、呕吐、嘈杂吞酸,自行消失。但苦寒有伤胃气,故佐以吴茱萸苦温,佐制黄连之苦寒,又有温胃暖肝的功效。刀豆子,有温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三味合用,用于湿热聚中,肝胃气逆者,其清热降逆和胃之效,功效显著

21、薏苡仁、白蔻仁、砂仁(三仁化湿散)

22、此三味取“三仁汤”之义,以砂仁代杏仁。薏苡仁健脾渗湿,白蔻仁行气化湿,砂仁醒脾祛湿,三味合力, *** *** 偏温,于脾湿、气滞、之中焦湿困证,所见纳谷不馨,口淡乏味,或有秽浊之气,用之每有良效。薏苡仁用量大一些,其他二味用量偏小。

23、黄连、干姜、半夏(清温降逆汤)

24、此三味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主 *** ,为辛开苦降的 *** 组合。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温开结,半夏苦温燥湿,凡湿热蕴结于中焦,升降失序,纳运失和,症见脘腹痞满,泛泛欲呕,频作呃逆,食欲不振,或有烧心、泛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此三味为对证之举。

25、马齿苋、生山楂、白头翁(止痢饮)

26、此方为农村流传之治痢经验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毛德西下乡时从 *** 那里学来的。主治红白痢疾,取效关键是用量,每味 *** 应在30克以上,马齿苋治白痢,生山楂治红痢,白头翁治红白痢,三味协力,一般二三剂就会起效。

27、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止泻散)

28、此三味用于结肠炎之久泻,炒山楂健脾止泻,肉豆蔻固肾止泻,石榴皮涩肠止泻,若是溃疡 *** 结肠炎,可加白及、仙鹤草。还可将锡类散加入汤剂中,冲服。毛德西指出,此方是已故中原名医郭绍纷先生的经验方,已传承三代, *** 味虽少,疗效显著。

29、垂盆草、败酱草、生甘草(三草降酶汤)

30、近年来转氨酶增高的比较多,毛德西认为是由“湿热”蕴结肝胆所致。用此三味清热、解毒、和中,服用一二个月,往往能受到良效。垂盆草善“利水排脓”,败酱草善“破结排脓”,甘草和中解毒;体质好者,用量大一些,其降酶作用更快。

31、百合、乌 *** 、甘草(百合乌 *** 甘草汤)

32、此即百合乌 *** 汤加一味甘草,百合乌 *** 汤出自陈修园《时方歌括》,原方主治“心口痛,服诸 *** 不效者,亦属气痛”。原方百合一两,乌 *** 三钱,重在通气和血。毛德西加一味甘草,意在缓急和中,用量多在10到15克。用于胃脘痛或痞塞不和,但无吞酸者烧心者,此方平和而效捷。

33、薏苡仁、附子、败酱草(薏苡附子败酱散)

34、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肠痈。毛德西取其义,用于下焦湿热蕴积所致之疾患,如肠痈、盆腔炎、结肠炎、囊肿、前列腺增生等。薏苡仁、败酱草,用量可以大一些;附子则要小量,不可孟浪。

35、生白术、决明子、 *** 仁(健脾通便汤)

36、毛德西用此三味治疗便秘,常获良效。生白术健脾滋肠,促进大肠 *** ,是动力 *** ;决明子、 *** 仁,油脂多,是润肠 *** 。此三味,用量大,则起效快;于 *** 或小儿之便秘,均有良效;若顽固 *** 便秘,可加牵牛子。

37、防风、荜茇、木香(理气宽肠饮)

38、此三味为毛德西治疗慢 *** 胃肠炎气滞证之主方。表现为:腹胀,肠鸣,矢气多。防风与荜茇配伍,可除肠中 *** 之积气,特别是肠鸣频频、矢气多者,服之有效;木香理气行滞,并有醒脾开胃之作用。三味合用,调理脾胃气机,除胀消滞之功效明显。

39、九香虫、木香、香附(三香止痛散)

40、三香止痛散,为毛德西经验方。木香、香附为常用理气止痛 *** ,木香偏于行滞醒脾,香附偏于行气活血,为妇科之常用。而九香虫为温阳行气止痛剂,有人取九香虫与白芷配伍,代麝香开窍醒脑止痛,可见止痛作用非同一般。三味组合,用于脘腹胁肋胀痛,起效快。但阳亢者,须与潜阳 *** 配伍,以防伤阴之弊。

二、三味汤基本资料

1、这道菜肴采用了炖的烹饪工艺,以咸鲜味为主调,为您的餐桌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味。主要的食材包括猪肘300克,鸡肉350克,以及500克鸡蛋,丰富的口感和营养来源由此而来。辅料方面,火腿10克和油菜心15克的搭配,为菜品增添了色彩和清爽的口感。

2、在调料的选择上,大葱10克和姜5克的加入,为菜品增添了香气,酱油5克、盐5克和料酒10克的调和,使得咸鲜味道更加醇厚。味精3克的提鲜,鸡油5克的滋润,以及30克花生油的烹调,使得这道菜在口感和营养上都达到了平衡。同时,它还属于滋阴调理、家常菜、营养 *** 调理、贫血调理以及青少年食谱的类别,是一道适合全家人享用的健康佳肴。

三、治脾胃病「三味」方

1、一、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

2、三味为芳香健胃化湿之主 *** 。藿香与佩兰配伍出自《时病论》,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解表、止呕作用。唯佩兰对脾经湿热之口中甘腻多涎最为合拍,而砂仁化湿醒脾作用明显。三味用于中焦湿浊不化之胃炎,症见胃脘痞闷,口淡乏味,或口有秽浊之气,肢体疲倦,脉缓舌白润腻等,起效快。略予加减,对上消化道疾病颇有效验。

3、二、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芳香三花汤)

三味汤(三味汤的功效与配方)-第1张图片-

4、三花均为芳香理气化滞 *** 。代代花偏于开胃宽胸,厚朴花偏于理气消胀,佛手花偏于疏解肝胃之郁。三味合用,对肝胃气郁于胸胁、脘腹,出现痞闷、胀痛、食后有堵塞不消化之感者,投之多效。三味泡水代茶饮,还有消胀减肥之效。

5、三、大麦芽、稻芽、谷芽(开胃三芽饮)

6、三芽亦具芳香气味,有疏肝健脾开胃之用。麦芽为消食 *** ,但有明显的疏肝作用;稻芽功用与麦芽相似,帮助消化,但 *** 力缓和;谷芽是指北方小米的芽, *** 温和而暖胃,且有安神作用。三味 *** 合用,舒达肝气,开胃进食,并有温散湿邪的功效。

7、四、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散)

8、此三味为半夏泻心汤的君臣 *** ,为辛开苦降之 *** 组合,又为苦寒与苦温之相反配伍。具有辛开湿浊散,苦降热邪除之功效。凡见心下痞满,隐隐作痛,泛泛欲呕,舌苔湿腻者,此三味为必选之 *** 。唯其用量,当视湿与热孰轻孰重而定,而湿热之孰轻孰重,又当以舌苔为标尺。

9、五、竹茹、生姜、芦根(清胃三味汤)

10、此三味为清胃降逆组合。善用竹茹清胃止呕,一改过去单纯清肺化痰之用;芦根清胃生津的作用显著,凡胃热之呃逆、呕吐,常取竹茹30克,芦根30克,对胃热之逆,效果明显。但竹茹略有克伐胃气之弊,加入辛温之生姜,既加强降逆作用,又可预防竹茹克伐胃气之虞。

11、六、砂仁、白蔻仁、公 *** (开胃醒脾方)

12、此三味均有芳香气味。砂仁与白豆蔻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作用;公 *** 为温中降逆 *** ,于胃寒之呕吐、呃逆、嗳气有益。三味合用,对中焦寒湿不化所致的胃痛、泛泛欲呕、呃逆不断、时时吐浊者,每有良效。

13、七、青皮、陈皮、大腹皮(理气三皮饮)

14、此三味为理气消胀之。青皮疏肝达下,陈皮调脾达中,大腹皮行气达三焦。小腹胀痛者,以青皮为主 *** ;胃脘胀痛者,以陈皮为主 *** ;脘腹皆胀而痛者,以大腹皮为主 *** 。三味合用,在舒理气机的基础上,又有健脾开胃之功效。服用后常有肠鸣下气之感。

15、八、鸡内金、鸡矢籐、神曲(二鸡神曲散)

16、此三味为健胃消食之 *** 。鸡内金消食化石为百姓所公认,神曲的消食化积的作用比较强,特别是小儿吃多了不消化,晚上睡不好觉,又感冒,神曲应为首选 *** 。鸡矢籐是非常好的助消化 *** ,此三味研粉冲服,或煎汤服均可,于老人、小儿服用效果更好。

17、九、神曲、山楂、大麦芽(三仙饮)

18、此三味为「三仙饮」,在广大农村几乎都知道,是健胃消食的常用品。只是三味功效不同,神曲消面积,山楂消肉积,麦芽消果积。有的地方加上鸡内金,名为「四消散」,其消食作用更强。但对于年老体弱者,还要加一点健脾 *** ,如白术、山 *** 、陈皮、白扁豆等,以防消而不化。

19、十、黄连、吴茱萸、刀豆子(左金豆子汤)

20、黄连、吴茱萸为左金丸,是苦寒与苦温组合,是清肝与暖胃结合。主 *** 是黄连,「实则泻其子」,泻心火即清肝火,肝火不亢,无犯乎胃,则胃痛、呕吐、嘈杂吞酸,自行消失。但苦寒有伤胃气,故佐以吴茱萸苦温,佐制黄连之苦寒,又有温胃暖肝的功效。刀豆子,有温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三味合用,用于湿热聚中,肝胃气逆者,其清热降逆和胃之效,功效显著。

21、十一、薏苡仁、白蔻仁、砂仁(三仁化湿散)

22、此三味取「三仁汤」之义,以砂仁代杏仁。薏苡仁健脾渗湿,白蔻仁行气化湿,砂仁醒脾祛湿,三味合力, *** *** 偏温,于脾湿、气滞、之中焦湿困证,所见纳谷不馨,口淡乏味,或有秽浊之气,用之每有良效。薏苡仁用量大一些,其他二味用量偏小。

23、十二、黄连、干姜、半夏(清温降逆汤)

24、此三味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主 *** ,为辛开苦降的 *** 组合。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温开结,半夏苦温燥湿,凡湿热蕴结于中焦,升降失序,纳运失和,症见脘腹痞满,泛泛欲呕,频作呃逆,食欲不振,或有烧心、泛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此三味为对证之举。

25、十三、马齿苋、生山楂、白头翁(止痢饮)

26、此方为农村流传之治痢经验方,主治红白痢疾,取效关键是用量,每味 *** 应在30克以上,马齿苋治白痢,生山楂治红痢,白头翁治红白痢,三味协力,一般二三剂就会起效。

27、十四、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止泻散)

28、此三味用于结肠炎之久泻,炒山楂健脾止泻,肉豆蔻固肾止泻,石榴皮涩肠止泻,若是溃疡 *** 结肠炎,可加白及、仙鹤草。还可将锡类散加入汤剂中,冲服。此方是已故中原名医郭绍纷先生的经验方,已传承三代, *** 味虽少,疗效显著。

29、十五、垂盆草、败酱草、生甘草(三草降酶汤)

30、近年来转氨酶增高的比较多,用此三味清热、解毒、和中,服用一二个月,往往能受到良效。垂盆草善「利水排脓」,败酱草善「破结排脓」,甘草和中解毒;体质好者,用量大一些,其降酶作用更快。

31、十六、百合、乌 *** 、甘草(百合乌 *** 甘草汤)

32、此即百合乌 *** 汤加一味甘草,百合乌 *** 汤出自陈修园《时方歌括》,原方主治「心口痛,服诸 *** 不效者,亦属气痛」。原方百合一两,乌 *** 三钱,重在通气和血。加一味甘草,意在缓急和中,用量多在10到15克。用于胃脘痛或痞塞不和,但无吞酸者烧心者,此方平和而效捷。

33、十七、薏苡仁、附子、败酱草(薏苡附子败酱散)

34、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肠痈。用于下焦湿热蕴积所致之疾患,如肠痈、盆腔炎、结肠炎、囊肿、前列腺增生等。薏苡仁、败酱草,用量可以大一些;附子则要小量,不可孟浪。

35、十八、生白术、决明子、 *** 仁(健脾通便汤)

36、用此三味治疗便秘,常获良效。生白术健脾滋肠,促进大肠 *** ,是动力 *** ;决明子、 *** 仁,油脂多,是润肠 *** 。此三味,用量大,则起效快;于 *** 或小儿之便秘,均有良效;若顽固 *** 便秘,可加牵牛子。

37、十九、防风、荜茇、木香(理气宽肠饮)

38、此三味为治疗慢 *** 胃肠炎气滞证之主方。表现为:腹胀,肠鸣,矢气多。防风与荜茇配伍,可除肠中 *** 之积气,特别是肠鸣频频、矢气多者,服之有效;木香理气行滞,并有醒脾开胃之作用。三味合用,调理脾胃气机,除胀消滞之功效明显。

39、二十、九香虫、木香、香附(三香止痛散)

40、三香止痛散。木香、香附为常用理气止痛 *** ,木香偏于行滞醒脾,香附偏于行气活血,为妇科之常用。而九香虫为温阳行气止痛剂,有人取九香虫与白芷配伍,代麝香开窍醒脑止痛,可见止痛作用非同一般。三味组合,用于脘腹胁肋胀痛,起效快。但阳亢者,须与潜阳 *** 配伍,以防伤阴之弊。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三味 配方 功效 汤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