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是啥子之乡 龙门指的是哪里 - 之乡 -

龙门是啥子之乡 龙门指的是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龙门是啥子之乡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龙门是啥子之乡以及龙门指的是哪里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龙门是啥意思
  2. 洛阳龙门石窟的传说
  3. 龙门乡的概况

一、龙门是啥意思

一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的“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也即“禹凿龙门”的“龙门”。

●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的龙门,今称禹门口,也是“鲤鱼跳龙门”的典出处(参见词条禹门口)。

●河南省洛阳市南10公里的龙门,古称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伊阙正对皇宫正大门,故而改称“龙门”,

延用至今,以龙门石窟闻名于世。(详见百度百科洛阳龙门)

●广东省中部龙门县(参见词条龙门县)。

●浙江省富阳县南部龙门镇(参见词条龙门镇)。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西北部龙门镇(参见词条龙门镇)。

●辽宁省大连北部瓦房店市许屯镇龙门汤村

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1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又有青色犬,行吠于前。禹计可十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著玄衣。又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板之上。又有八神侍侧。禹曰:“华胥2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以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度量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3之身也。[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二]

2.华胥,华胥氏,传说中伏羲和女娲之母,华夏繁衍之根。

龙门山,在河东1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2,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禹凿龙门的传说最早见于《墨子·兼爱中》。龙门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在那陡峭的崖壁上,赫然地刻有两个遒劲有力的红色大字:龙门。峡谷以东河津境内的这座山,也就叫做龙门山。这里流传有“桃花三月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龙门为禹所凿,广80步,岩际镌迹尚存。”传说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后人因为怀念大禹治水的功德,便称之为禹门,并延传后世。由于禹门是 *** 两省交通要冲的古渡口,禹门便称之为禹门口了。

黄河水流经禹门口时,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宽。咆哮的黄河,受到峡谷的约束,便暴怒了,骤然发作,横冲直撞, *** 万钧,但却被镇静的高山峡谷挤压在河床中。快到峡谷的尽头龙门口,一个急转弯,狂涛激浪顷刻之间撞在峭壁上,怒吼着,呼啸着,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 *** 掉过头来,闯上对岸的巨石,又在狂怒中咆哮着冲起一堆堆直射天空的雪浪。浑黄的河水,在碰壁以后,退了回去,随即和矗立在河床中的一座巨大的礁石相遇,再次狂怒地咆哮起来。河水冲向天空,在一阵喧嚣之后,从空中颤抖着摔下来,落入谷底,这才算跳出了龙门。

公元前11年,汉成帝曾到龙门一次,感叹这里的形势险要。公元396年,后秦的姚兴攻取河东,西燕河东太守柳恭在黄河边上把守,使姚兴无法渡河。后来,姚兴的部将薛疆引兵偷偷渡过龙门,进入蒲坂,终于迫使柳恭投降。北魏孝文帝元宏,于公元479年路过龙门,派人祭祀大禹,并在这里设置了龙门镇。公元615年,李渊担任隋朝河东抚尉使期间,曾在龙门击破毋端儿。两年后,李渊从太原起兵反隋,攻克绛县,来到龙门。他的谋士任(王襄)建议从龙门以南的梁山渡黄河,李渊听了任(王襄)的话,渡河之后直指陕西韩城。公元619年,刘武周逼近绛州,攻陷龙门,李世民奉命去 *** 刘武周,从龙门踏着坚冰过黄河,把刘武周的 *** 歼灭在这里。

龙门三激浪,是黄河上千百年来的奇观,激起了古今多少文人的诗情。

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线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客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原位于平原县城东南角。建于1573年(明万历元年),“ *** ”期间拆除。唯洞楣上刻有狂草“龙门”二字的石碑(属省级保护文物)尚存于平原县图书馆。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阔”字据明抄本补。)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又林登云,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出《三秦记》)

龙门在河东的界内。大禹凿平龙门山,又开辟龙门,有一里多长,黄河从中间流下去,两岸不能通车马。每到晚春时,就有 *** 鲤鱼逆流而上,过了龙门的就变成龙。又有一次林登说,龙门之下,每年的晚春有 *** 鲤鱼,从大海及各条大河争着来到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鲤鱼,不超过七十二条。刚一登上龙门,就有云雨跟随着它,天降大火从后面烧它的尾巴,就变化成龙了。

①解剖部位名。出《脉经》卷九。指已婚妇女而未经分娩的 *** 外口。参玉门条。

②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妇人胞落颓,灸龙门二十壮,三极。在玉泉下,女人入阴内外之际。”《经外奇 *** 谱》 *** 在 *** 前联合部。

③泉门穴别名。见《经 *** 考》。参见泉门条。

《史记》中记载:“迁生于龙门,耕牧河山之阳。”龙门即韩城龙门山,后因以龙门为司马迁的别称。

原为三世节孝牌坊,位于云县大朝山西镇(原大石乡)苍蒲塘村,是清代嘉庆十七年(1812)皇帝为表扬杨氏门中节孝之德而赐建。牌坊造型气势雄伟,书法流畅,图案栩栩如生,“ *** ”时被毁。 *** ,大石乡 *** 委、 *** 拨款在离原牌坊200米处修复这一历史文物古迹,并改“三世节孝牌坊”为“龙门”牌坊。重修的牌坊规格式样与原来的差不多,只是文字略有差异。

龙门镇位于南充市东北部,嘉陵江东岸,属 *** 带,温暖湿润低山丘陵地带。宋时建镇。距南充城区15公里,距南充火车东站1.5公里。为高坪十里工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四川省五大集镇之一。1995年被列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镇幅员33.94平方公里,场镇面积3.8平方公里,大小街道32条,总长13000余米,其中最长的街道1500米,宽36米。辖14个行政,129个社,7个居民段,4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耕地面积17063亩。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5910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421万元,乡镇企业产值5068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578元。粮食总产量11980吨。劳务输出4180人,劳务输出收入 *** 8万元。财政收入503.39万元。

农业坚持科学种田,调整产业结构。全镇七个村广柑高换改良50万株,种植商品蔬菜5000亩,其中:膜覆盖3000亩,建大小棚温室150亩,形成了龙门蔬菜 *** 市场;全镇有5个村制种玉米5100亩;1个村水稻制种602亩,均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全镇实现社社通公路,公路总长达58公里,其中: *** 公路5公里;水上运输可上至广元,下达重庆;318国道贯穿全境,达成铁路过境18公里;开通程控 *** *** 0门;实现了村村通直拨 *** ,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建成地面 *** 接收塔3座,移动 *** 接收站1座,用户达11000余户;有线广播遍布全镇各村社,电视覆盖户数占 *** %,其中有彩电的户占20%。生活和工业用水来源于嘉陵江或地下取水,3个水厂的日供水量达15万吨;天燃气日供气量1.2万立方米。“鲤鱼跳龙门”雕塑与“太阳灯”、“天鹅灯”等造型各异的街灯,交相辉映,宽阔繁华的街道绿树成荫。法庭、司法所、 *** 、 *** 各队、刑侦中队、综治办等部门,为龙门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可靠保证。人行、建行、工行、农行、信用社、 *** 联商会储金会等6家金融单位为支援企业发展作后盾。100多家茶园(馆)清香四溢,生意兴隆;10多家歌舞厅乐声悠悠; *** 大酒店以优良的环境,得到了市、区大型会议选址的垂青;占地800余亩的大岩山公园游人如织,复兴的云雾寺,香客不断。镇上各行各业 *** 营成交额在1000万元以上。逢场天,流动人口达15万人次,不是逢场天也在2万人次以上。

龙门镇 *** 委、 *** 着重开发房地产业,一是出优惠政策;二是加速城镇配套及功能完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是 *** 部门为其提供一条龙服务。1997年至2000年,四年间,新建营业及住宅面积16万平方米,公共建筑3万平方米,工业及生产 *** 建筑12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创产值1 *** 0万元。房地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本地沙、石、砖、瓦以及水泥制品等地方 *** 建材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促进和加快了城镇建设的步伐。�

全镇工业、农业、交通、通讯、乡镇企业、城镇建设、民营经济、文教卫生等发展迅速,现代化城镇格局已初步形成,周边10多个乡镇的干部、群众纷纷到镇落户,一些外来投资者纷纷前来经商办厂,兴办实体。南充棉纺厂、南充泰达化纤有限公司等大中型骨干企业,为龙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全镇有各类企业2051家,其中:中外合资及骨干企业31家。

安溪县龙门镇位于风光旖旎的晋江溪畔,与厦门特区毗邻,面积156.33平方公里,山地15.6万亩,耕地2.7万亩,现辖31个行政村,人中6.5万人。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 *** 老区之一。 *** *** 以来,龙门镇 *** 委、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抓好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企业发展重点,以 *** 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保证,有力地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 *** 元。展望未来,前程似锦。龙门镇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镇情,奋力拼搏,扎实推进新一轮创业。龙门镇位于安溪县南部的东岭峰北麓,东邻南安县翔云乡,南连同安县汀溪镇,西与虎邱镇、大坪乡交界,北和官桥镇接壤。地处东径118°05′,北纬24°57′,面积156.33平方公里。

龙门之名因山而得。明嘉靖《安溪县志》载:“龙门山,在依仁里,山势若崖,两石夹峙如门, *** 门驿以此得名”。当地族谱亦有如下记述:“层岩迭嶂,山势险要,崖岩直抵溪底,深百尺,通往小道,必经两岩夹峙之间,隙缝处如门。”其地圩场,亦称龙门圩。

安溪置县之初,龙门属归善乡依仁里,从宋至元、明、清龙门仍属依仁里。 *** 初期沿用清制。 *** 二十一年(1932年),依仁里属依新区;1940年6月,改为之一区龙榜镇,8月改属龙门、官榜两个乡镇;1945年,恢复龙榜镇,下辖仙地、溪内、湖山、金狮、榜头、山美、榜寨、美卿、寮山、龙山、龙门、桂瑶12个保。

建国初期,龙榜镇属龙城区,不久改属第二区,1952年7月改为第六区,同年9月改属官桥区,1958年2月撤区改设龙门乡,1958年9月并入官桥人民公社,1961年8月划为龙门、湖山、仙地、桂瑶、榜头、寮山六个小公社,隶属官桥区。1965年撤区,六个小公社并为龙门公社,1984年改为龙门乡,1991年改为龙门镇至今。现下辖山头、美顶、美内、美卿、榜寨、寮山、龙门、龙山、龙美、翠坑、桂瑶、桂林、观山、湖山、炙坑、溪坂、溪内、溪瑶、仙地、仙东、仙西、仙凤、金狮、洋坑、和平、白芸、榜头、大生、山美、后坂、光孝31个村。

二、洛阳龙门石窟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 *** 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其实,龙门石窟的产生自有其历史缘由,但这则神话传说,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赞美了龙门石窟巧夺天工,精妙绝伦的雕刻艺术。

龙门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的伊水河畔。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状若门阙,因而古称“伊阙”。诗人们留下的“中断若天劈,凿山导伊流”、“峥嵘两山门,共扼一水秀”诗句,是极好的写照。又因地处隋唐“龙庭”所在都城的正南,故亦称“龙门”。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评价:“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更好的风景区。伊阙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时洛阳南面的门户和屏障。,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主要由龙门石窟、香山寺和白园等组成。这些景点或山青水秀,曲径通幽;或奇峰怪石,流泉飞瀑,令许多游 *** 连忘返。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1961年 *** 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1月30日已被列 *** 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被国家 *** 评为4a级旅游区。龙门东西两山为地质史上“古生代”石灰岩,.石质坚硬,不易风化,宜于精雕细刻;又因近于魏、隋、唐帝都,为全国 *** 、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山势天成,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北魏、隋、唐时王朝又崇佛热衷建造石窟, *** 发展迅速,洛阳曾长期是佛事活动的中心,所以龙门造像应运而生。它开创于北魏(约公元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诸朝,其开凿时间达400余年。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佛龛2300多个,佛像11余万尊,塔70余座,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更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仅2厘米。这些大小不一的佛龛如蜂巢一般,密布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绵延达1000多米,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龙门石窟艺术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它是北魏王朝 *** 洛阳实行汉化,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地区先进而深厚的汉文化相融合、碰撞开凿而成。因此,从开创之始,就具有世俗化、中国化的趋势。而有别于西部、北部、西南部的石窟艺术。龙门石窟—龙门的两个传说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石窟艺术之一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约12公里处。这里香山与龙门山东西对峙,清清的伊水潺浮动中流,远远望去,犹如天然门阙,故秦汉时多称“阙塞“、“伊阙”,汉以后则以“龙门”和“伊阙”并称。

龙门山清水秀,松柏苍翠,“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举世闻名的 *** 石雕艺术杰作,就分布在伊水左右两岸的山崖间,恰似镶嵌在绿色织锦上的串串宝珠,琳琅满目。

龙门石窟的雕凿,始于北魏孝文帝 *** 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诸朝,其中尤以北魏和唐代最盛,大规模雕造达150多年。龙门现存窟龛2100多个,佛像10余万尊,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2870块左右。“龙门开不开”

洛阳南边,有两座峻峭的山峰,夹着玉带似的伊河。这个山口就是著名的游览地龙门。

传说很早以前,这两座山峰是连在一起的没有龙门,他没有伊河,只有一片连绵起伏的石头山,山上树少草多,山南是一望远际的湖泊。

龙门是啥子之乡 龙门指的是哪里-第1张图片-

在龙门山的北边,住着一个大财主,外号叫“笑面虎”。笑面虎胖得成了皮球,平时上山看自己的田地时总要让两个家丁搀扶着。不然,他一抬脚,准会失去平衡,骨骨碌碌一下滚到山底。笑面虎的脸上整天挂着笑容,可肚里整天在捣鼓着坏主意,因此他家的财富越聚越多。笑面虎家有个放羊娃, *** 家孩子没正名,生在山边,就叫山娃。山娃天天赶着羊群上石头山上放牧。一天,羊儿散开吃草去了,山娃就躺在山顶上休息。他隐隐感到身下的山肚子里有隆隆的震动声,就侧转身,耳朵贴近石头细听听。山肚子里似乎有人在问:“龙门开不开?龙门开不开?”山娃好惊奇,回家就把这事儿告诉了乡亲们。一位白胡子爷爷说:“你可不敢乱接腔呀!听老人们说,谁要答一声‘开!’大山就会裂开,山那边的洪水就会冲过来了!”山娃赶着羊回到笑面虎家,笑面虎嘿嘿一声奸笑,说山娃回来得晚了,早开过饭没饭吃了。山娃生气地回长工房躺下,心想,总有一天,我要叫这大山裂开,叫那洪水淹死你这狠心贼!他慢慢睡着了。忽然,有人轻轻在叫“山娃”。山娃睁眼一看,是丫头水秀偷偷给他送来了一块窝窝。山娃和水秀互相体贴,天长日久,俩苦命的孩子有了感情。笑面虎看出来了,嘿嘿一笑,对山娃说:“你给我好好放羊,啥时候把羊放得满山坡了,我就把水秀嫁给你……”山娃盼望着能和水秀结婚过上好日子,从此起早摸黑地为笑面虎放羊。冬去春来,草青草黄,终于,满山坡都成了老财家的羊时,山娃向笑面虎提出要与丫头水秀成亲。笑面虎嘿嘿一笑:“好吧!三天后让你们成亲。”山娃把这喜讯告诉水秀,两人高兴得跳了起来。

第二天,山娃照样赶着羊群上山。谁料,笑面虎竟把水秀卖到了洛阳城里!其他长工跑上山把消息告诉山娃,山娃气得立即下山去找笑面虎论理。笑面虎哈哈一阵狂笑,忽然变了脸:“穷小子,你想娶水秀?你去山南边湖里照照你的穷样子去!你老老实实给我上山放羊,掉根羊毛我扒了你的皮!”山娃知道上了老财的当,气得头晕眼花,浑身打战。他恍恍惚惚来到山岗上,腿一软倒在地上。这时,他又隐隐听到山肚子里的隆隆声和“龙门开不开”的问声。愤怒的他撑起身子,怒目圆睁,挥舞双拳大声应道:“开吧!开吧!淹死这些恶霸老财吧!”

轰隆隆!随着山娃的呼喊,一阵 *** 的巨响,山风从中裂开,山南的湖水汹涌泻下,冲向老财的庄园。翻腾的浪花中,笑面虎再也笑不出声了,挣扎几下,没入水中没了影儿。

洪水过去,只见大山崩裂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宽山口,形似门阙,门阙中间流下了一条河,这就是现在的“伊阙”的伊河。

笑面虎据说变成了滚圆的癞 *** ,还是那副似笑非笑的丑样。水秀呢,不愿跟人贩子去 *** ,过洛河时,趁人贩子不注意,纵身跳进了洛河,变成了秀雅洁净的荷花。山娃喊开龙门,造出伊河,成了伊河神。 *** 看到水秀跳洛河化作肖荷,就带着伊河流过来,汇入洛河,用自己流动的胸脯去扶摸、护卫、滋育着河边的绿荷,恩恩爱爱,至今再无分离。

如果你面前有张洛阳地形图,你就会看到,从龙门口(伊阙)穿过的伊河,是从西南方向奔泻过来的,沿河上溯,两旁远远的有熊耳山和外方山逶迤夹峙,至伊川县西南边界处,两座山渐渐靠近,分别突起两个山峰,叫作九皋山和海峰山,隔河相视,犹如一个伊阙一般。

传说,古时候,龙门东西两山是连在一起的。山的西南边,由于数山夹峙,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湖泊。伊水滔滔不绝,那湖泊也不断加大,侵食了沿岸的良田和村庄,人们只好背井离乡,跑到四周的山上避难。

后来,大禹治水来到了这里。他采用的是疏导川河的办法。因此,他登上高高的海峰上仔细地观察了地形,就扛着大斧来到龙门山,一斧子把山劈开了一道沟槽,两山夹沟,恰如墙上开了门洞,让滚滚洪水穿门而过,流入黄河。于是,湖水消退了,只留下中间那条长年流沿的伊河,留下了河两岸平坦肥沃的良田。

为了纪念大禹,人们在当年避难的海峰上建了一座海渎庙,四时供奉禹爷,香火不断。不知什么时候, *** 领着他的菩萨、天王、力士诸 *** 出行到龙门口,望着禹泄洪的工程那么绝妙合理,且造成了那么宜人的景色,就喜欢得不想走了,立在那里久久地欣赏。无数起伏的河波把他们的神光四散反射开去,就在两岸的岩壁上印化下了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影子。当然,佛法大原,那神光反射出去也不大变形的,好比现在的激光一样,射多远都是如一的粗细。因此,印的影子表情都差不离。那神力小的,光就散 *** ,出来的影子,表情有的慈善,有的英武,有的凶猛,有的还挤眉弄眼不那么庄重。现在的艺术家们也不探究竟,反说这些力士、飞天、供养人之类的,雕刻得“更接近人类生活”、艺术 *** 高呢!你说怪不?

三、龙门乡的概况

龙门乡辖社区1个,村委会7个,村(居)民小组130个。有自然屯60个。2004年,全乡总人口17773人,其中农业176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0‰。行政区域面积121.1平方公里,有林面积2616公顷(不含小明山林场),年末耕地面积1377.29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935.2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55.73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68.07公顷。粮食总产量7917吨。甘蔗种植面积282.17公顷,入厂原料蔗9144吨。水果总产量 *** 吨。肉类产量1000吨。水产品产量462吨。新建沼气池134座。土特产品有苦丁茶、八角等。主要旅游景点有观音山、紫云洞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65元。年内,龙门乡获县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二等奖”。龙门乡位于县城东北部,距离县城16公里,316省道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辖8个村(居)委会,62个自然屯,1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688人。设6个 *** 总支部,43个 *** 支部, *** 员总数479名。耕地面积21270亩,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之乡。

近年来,乡 *** 委 *** 坚持以 *** 为指导,积极创新与实践“工业强乡,农业立乡,科技兴乡”的发展思路,以项目建设推进全乡经济发展。2007年,我乡新增投资1100万元新开工新振工贸综合服务部环保技改工程和广东客商新增投资260万元,创建新宝综合选矿厂二期精选工程。服务下移,开通“农事服务直通车”。针对本乡农民居住分散、办事成本高等现状,组织村屯骨干,建立村农事服务站、屯 *** 员便民农事服务点,与县政务服务大厅、乡政务服务中心对接,探索建立了“农事服务直通车”便民服务新路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科技培训,充分发挥苦丁茶之乡的品牌优势,种植苦丁茶11000多亩,建立了苦丁茶专业市场,努力打造“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构筑“十里特色种植基地”和“十里 *** ”,农民增收步子稳健迈进,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全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34万元,同比增长22.66%;财政收入 114.5万元,占任务数的12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67万元,同比增长117.37%;农民人均纯收入3019元,同比增长20.47%。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乡社会祥和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

龙门是啥子之乡和龙门指的是哪里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龙门 哪里 子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