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黄梅之乡安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黄梅之乡安庆以及黄梅有什么特产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黄梅戏之乡
1、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 *** 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 *** 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2、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 *** ,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3、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黄梅戏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其曲调健康、朴实、明快、优美,表演形式活泼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也称打彩调,是黄梅戏班社职业化后,因常被演员用来向观众“讨彩”而得名。其曲调欢快、流畅,在花腔小戏中曾广泛使用。主调,又称正腔,系黄梅戏中传统正本大戏里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等。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
4、在音乐伴奏上,黄梅戏早期演出为“三打七唱”,即由三人演奏打击乐并参加帮腔。乐器分工是:堂鼓一人兼奏竹根节和钹,坐草台正中;小锣一人,坐上场门外内侧;大锣(又名”筛金”)一人,站在上场门外外侧。到20世纪30年代,伴奏除打击乐器外,又尝试用京胡托腔,后来还有人试用高胡和二胡伴奏,直到中华人民 *** 国成立初期,由高胡作为主奏乐器的形式才被逐渐固定下来。
5、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辛亥 *** 前后,角色行当分工被归纳为上四脚和下四脚。上四脚是:正旦(青衣)、老生(白须)、正生(黑须)、花脸;下四脚是: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行当虽有分工,但很少有人专工一行。 *** 十九年(1930)以后,黄梅戏班社常与徽、京班社合班演出。由于演出剧目的需要,又出现了刀马旦、武二花行当,但未固定下来。当时的黄梅戏班多为半职业 *** 质,一般只有三打、七唱、箱上(管理服装道具)、箱下(负责烧茶做饭)十二人。行当搭配基本上是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花脸七行。由于班社人少,演整本大戏时,常常是一个演员要兼扮几个角色,因而在黄梅戏中,戏内角色虽有行当规范,但演员却没有严格分行。
二、安庆八县分别是
截至2019年6月,安庆市下辖3个市辖区、5个县、2个县级市,分别是: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怀宁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潜山市(2018年8月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桐城市(1996年8月,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
怀宁地处安徽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前沿。截至2019年6月,面积127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43个村(社区)。自东晋建县至今有1600多年历史,府、县同城而治690余年,省、府、县同城而治178年,史称怀宁为安徽的“首府首县”。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介于北纬30°09'至30°46'和东经115°45'至116°30'之间。太湖县东邻潜山、怀宁,南连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蕲春、英山,北毗岳西。东西相距 *** 千米,南北相距23千米,总面积2040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6月,太湖县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另设太湖经济开发区以及花凉亭水电站等2个类似乡级单位。
位于安徽省西南边陲的皖、鄂、赣三省的结合部,地处长江下游之首的北岸。东与望江县湖面毗连,南滨长江与江西省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和湖北省黄梅县、蕲春县接壤,北连太湖县,面积2393.53平方公里。
县境南北纬差38′10″,相距72公里;东西经差42′40″,相距67公里。截至2019年6月,宿松县下辖9个镇、13个乡,另设有2个特殊管理区,宿松县人民 *** 驻孚玉镇。
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长江下游北岸,东南与东至县、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宿松共泊湖为邻,西北枕大、小茗山与太湖接壤,北依皖水与怀宁交界;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岸,东西更大长度54千米,南北更大宽度43千米。总面积1357.37平方千米。
望江县405年(东晋义熙元年)置县,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截至2019年6月,望江县下辖8个镇,2个乡,另设有2个开发区,望江县人民 *** 驻华阳镇。
位于大别山东南、安徽省西南边陲,与霍山、舒城、潜山、太湖、湖北省英山等5县市接壤。介于东经115°50′—116°33′,北纬30°39′—31°11′之间。
总面积2398平方千米,县城天堂镇,位于县东南部,东距安庆市117千米,北距省城合肥市197千米。截至2019年6月,岳西县辖14个镇,10个乡,1个开发区。岳西县人民 *** 驻天堂镇天堂路54号。
参考资料来源:安庆市人民 *** -县区简介
三、被誉为 “黄梅戏之乡”具体包括安庆境内的哪些地方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全市现辖怀宁、桐城、望江、太湖、岳西、宿松、潜山7县(市)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安庆素有“黄梅戏之乡”美誉。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清乾隆年间,发源于皖鄂交界处的采茶调传至安庆地区,后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经严凤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剧种——黄梅戏。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等著名曲目脍炙人口,2006年5月20日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四、为什么管安庆叫黄梅之乡
据考证,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黄梅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安庆市宿松县和湖北黄梅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两县毗邻,有很长的边界线,很多东西是无法分开的”。廖理南先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宿松有十几项之一。
如:1、之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从明代中叶,宿松人就开始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2、之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戏台楹联。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人把《送香茶》、《西楼会》等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3、之一个进行“官方公演”。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志》记载的“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早81年;4、之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1 *** 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之一次正式记载了“黄梅戏”这个名称。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 *** ,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严风英是黄梅戏著名演员,真正唱活黄梅戏, *** 作《天仙配》。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江淮官话。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 *** 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