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马蹄笋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马蹄笋怎么做才不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马蹄笋简介
马蹄笋,又称绿竹笋、麓笋或绿笋,属于禾本科竹亚科莿竹属的丛生竹种,因其笋形似马蹄而得名。这种竹种是合轴型丛生竹的笋用竹,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尤其在浙江、福建、 *** 、两广等省区,总面积约30-40万亩。马蹄笋在夏令时节上市,成为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填补了夏秋季鲜笋市场的供应空白。其口味清爽,营养丰富,具有清凉解毒、美容保健作用,含有大量活 *** 粗纤维素,有助于减少 *** 内有毒物质的积留和吸收,帮助消化 *** ,防止肠癌,具有减肥和美容的功效。
溪口马蹄竹是福建古田黄田镇的特色竹种,属禾本科箣竹属中的绿矮脚品种,是闻名省内外的优良马蹄竹地方良种。这种竹种秆高8-6米,胸径3.5-6厘米,胸高以上节间长30厘米以内,单果重0.25公斤以上,更大可达1公斤,笋肉莹白,鲜嫩清脆,清甜美味。溪口马蹄竹是笋用竹中的珍品,是我国南方极具发展价值的马蹄竹品种。
马蹄笋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挖笋充饥的记载。宋朝著名诗人苏东坡曾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而有人接其意道:“若要不俗又不瘦,更好餐餐笋烧肉。”诗人陈志岁有《马蹄笋》诗:“谁种拿云百万丛,夏秋生子马蹄同。快刀切下真如雪,清气漫来未藉风。条煮片烹随所嗜,家餐馆食屡相逢。早知堪把橘奴比,半亩乡山不让空。”
在福建古田黄田镇,马蹄笋栽培历史悠久,从乾隆年间已有种植。溪口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小气候,无霜降之害,加之黄黏土和闽江之水,雾气升腾,空气湿润,这些气候特点对马蹄竹的生长极为有利。马蹄笋主要分布于海拔65-200米之间的闽江中游北岸地区,土壤以黄黏土黄红壤为主,种植区域土层深达1米以上,结构稍紧密,肥沃中等,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马蹄笋在温州具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温州的传统名优特产之一。在福建古田黄田镇,“黄田马蹄笋”于2007年获国家 *** 行政管理 *** 商标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古田县黄田马蹄笋种植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年获福建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专家组考核验收。马蹄笋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作物,经济效益显著。
马蹄笋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鲜笋和干笋片两种形式。鲜笋用水洗净后,切去质地较粗的笋头,装入塑料篮中放入保鲜库中,保鲜库的温度保持在0-5℃之间,保鲜24小时左右,使笋体进入休眠状态。干笋片则需要将笋壳外的沙土洗净,切去质地较粗的笋头,进行水煮至六成熟后切片烘干,包装后 *** 。
马蹄笋产业对生态、社会和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溪口村闽江两岸、库湾及低丘山地种植马蹄竹后,形成了万亩的人工防护林,有效阻拦了地表迳流,防止泥沙淤积闽江,同时美化了环境,改善了小气候,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马蹄竹种植逐步成为溪口库区人民农业的一项支柱产业,为解决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马蹄笋的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全镇总产量3万吨,按每公斤2.4元计算,亩产值可达2400元,总产值7120多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库区农民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二、平阳马蹄笋属于哪儿的特产
平阳马蹄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产品特 *** :笋肉厚实、笋质脆嫩、笋味鲜甜爽口,高纤维、低脂肪、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马蹄笋为平阳县传统名优特产,是食用笋家族中的上乘品种。其产于6-10月份,正好填补了夏秋季节鲜竹笋供应的空白,是暑令时节不可多得的清爽可口蔬菜。其笋肉厚实、笋质脆嫩、笋味鲜甜爽口,高纤维、低脂肪、营养丰富,含有17种 *** 必需的游离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是具有美容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全县现有马蹄笋2000多公顷,主要分布在南湖、昆阳等乡镇,年产量6000多吨。竭诚欢迎海内外嘉宾品尝平阳马蹄笋,携手开发平阳马蹄笋。
产品历史:马蹄笋为平阳县传统名优特产
平阳县是全国著名的工艺品及礼品之都,拥有“中国塑编之都”、“中国皮都”、“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等称号之后,因当地更具有 *** *** 的产业——马蹄笋,而于零四年的六月份,被国家 *** 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马蹄笋之乡”。
平阳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全国首批沿海 *** 县之一。全县种植面积已达6.3亩,年产量2.6万吨,产值1.2亿元。已建成1个1.2亩标准化推广示范园、4家马蹄笋农业龙头企业。
平阳县的全县陆地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据《平阳县志》记载,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平阳人民就开始栽植马蹄笋。 *** *** 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平阳县委、县 *** 高度重视马蹄笋产业发展,通过采取“拓市场、扩基地、兴科技、抓加工、建龙头、强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平阳马蹄笋产业面貌日新月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成立了马蹄笋产业协会,创办了马蹄笋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马蹄笋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鸿雁”牌马蹄笋先后荣获国家无公害产品、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浙江森林食品等荣誉称号。如今平阳县已成为中国马蹄笋最主要产区之一,其种植规模、经营水平、鲜笋产量及产值均居全国首列。
三、马蹄笋大棚种植技术
马蹄笋又名绿竹(Bambusa atroviens Wen),为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植物,是优良的笋用丛生竹种,笋期5—11月。其笋肉厚实、笋质脆嫩,鲜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17种 *** 必需的氨基酸和磷、铁、钙等矿物元素及维生素;且笋体酪氨酸含量较低,加工成的罐头不易产生白色沉淀,为笋中上品,深受群众喜爱[1-2],现已成为山区农民发展效益农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平阳县是浙江省马蹄笋主产区,是浙江省命名的“马蹄笋之乡”,种植马蹄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来,根据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 *** 调整的要求,平阳县把马蹄笋产业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产业来抓。2002年,平阳县鲜笋产量2万t,产值超亿元。到2009年春种,平阳县马蹄笋种植面积已达近4 000 hm2,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出了一条新路。现将平阳县马蹄笋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马蹄笋喜温暖、湿润环境,怕低温冻害,要求平均气温在18~22℃,更低可耐-5℃低温,年降雨量要求1 400~2 000 mm,喜疏松深厚土壤,怕积水。因此,造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温暖湿润、肥沃疏松、排灌方便、腐殖质含量高、土壤酸 *** 至中 *** 的地方。如溪流两旁的冲积地带、水库和池塘周围、房前屋后的零星杂地等,山地造林应选择在海拔300 m以下,坡度25°以下的丘陵、平地、溪流两岸、四旁均可栽植。山坡上部、干旱贫瘠、土壤过于黏重或地下水位太高,经常处于积水的地方不宜栽植。
马蹄笋在造林前进行整地挖穴,造林整地分为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3种。全面整地就是全面翻挖种植地,翻挖土壤深度达30 cm以上。之后再打塘栽竹,按4 m×3 m的行株距开挖定植塘,定植840株/hm2。带状整地就是进行等高线整地,采用此法能减少水土流失,确定定植行距带后进行整地,再打塘栽竹。块状整地是针对坡度30°以上的陡坡地,采用此法能减少水土流失。按5 m×4 m的规格挖好宽60~80 cm、深50~60 cm的种植穴,挖穴450个/hm2左右;有些地区为了争取早日成林,种植1 050株/hm2,株行距为2.6 m×3.0 m。然后每穴施入优质土杂肥25 kg、复合肥500 g、钙镁磷500 g作基肥,再盖1层薄土备用。在山坡地建园的整地时要注意做好水土保持。
马蹄笋一般采用一年生母竹移蔸造林,母竹应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的竹丛中选择,被选的母竹宜位于竹丛边缘,因边缘竹受光足、光合作用强、芽眼饱满、蔸部弯曲度大,便于挖掘。马蹄笋种植时间掌握在竿基芽目即将萌动前进行,一般以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阴天或雨后为好。晴天也可移植,植后需灌水2~3 d,在气候干旱时不仅在根部附近灌水,也有在母竹顶端截断处的竹节中灌水,以防竹竿干裂、危害侧芽的生长发育。母竹放入土时要使竹蔸不与基肥接触,然后分层填土,边填边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浇水后覆松土成馒头形,以防积水烂蔸,覆土比母竹原入土高10 cm。干旱山区造林时,可放入适量的保水剂,以提高造林成活率[3-4]。
造林后第1年每株母竹留笋1~4株,选健壮的留新竹1 500~2 500株/hm2。第2年、第3年每株母竹留笋2~3株,留新竹3 500~4 500株/hm2。马蹄笋对水分要求较高,在连续晴天或干旱季节,特别是在发笋期间要进行灌溉或浇水,以保证在发笋期间所需的水分供应。在造林1~2年内进行扩塘,对于已死的母竹要及时补上,避免影响成林速度。新造竹林,竹株稀疏,光照充足,易滋生杂草,应尽早清除杂草,保护竹苗生长,每年进行2次松土除草。绿竹从抽芽、发笋到长竹的整个生长过程所消耗的养分,主要是靠其连生母竹来供应,发笋越多,养分消耗越大。因此,在产笋期间要及时科学的补充养分。绿竹笋施肥 *** 应采取重施基肥,少量多次追肥。每年施肥2~3次,以化肥或有机肥结合施用。同时要培土,可结合9月第2次施肥,在松土施肥后再覆盖3 cm土,既能改良土壤,又能提高春笋的鲜嫩度。为了防止或减轻风倒、雪压对笋用竹的危害,应对笋用竹株进行钩梢。钩梢通常在每年新竹长成后的9—10月进行。钩梢时,切不可将竹竿劈裂。钩梢后,每株留枝不少于15盘。整枝宜在新竹枝条已抽出而尚未展叶时进行。
马蹄笋较少发生病虫害,常见的有竹丛枝病、竹煤污病、竹螟、竹蚜虫等。主要防治措施有:营林技术;物理防治如灯光诱杀、蜜源地灭虫;化学防治如采用40% *** 或 *** 竹腔注射;生物防治如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峰及苏云金杆菌稀释液喷杀幼虫等。
当竹笋露头或培笋数日时即可采笋。要适时,采笋过早,笋体小,产量低,过迟,虽笋体大,但部分笋体已长出地面,笋质差,笋基老化,笋的食用率也降低。按采里留外,采高留低,采密留稀,采弱留强的原则采笋。采笋时,先用锄头扒开笋周围土壤露出笋体,在距离笋体基部上方2 cm处,用笋凿从内向外切下,切口要平滑,且与笋节平行。要保留竿基残蔸1~2个饱满的笋目,以便出“二水笋”。除留养母竹外,其余所出笋全部采除。割笋后一般不要马上封土,特别是6—7月间割笋,由于伤口竹液旺盛,常呈粘液状,需待3~5 d粘液自然干燥后方可封土,以免切口感染腐烂。
OK,关于马蹄笋之乡和马蹄笋怎么做才不苦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