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孔雀之乡在什么位置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中国孔雀石之乡,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孔雀之乡在什么位置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傣族舞和孔雀舞的区别
傣族舞和孔雀舞的区别,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 *** 舞蹈,这两种舞蹈都是傣族的,但是两者之间区别是很大的,我和大家一起看傣族舞和孔雀舞的区别
孔雀舞是傣族舞中的一种,是更具 *** *** 的一种舞蹈。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更具 *** *** 。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杨丽萍的孔雀舞与传统孔雀舞有何区别
傣族的历史悠久,从公元1世纪,汉武帝开发西南后就与内地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一直保持往来。东汉时,傣族首领多次派遣使者率表演乐舞、魔术、杂技者到洛阳献艺。由此可见,傣族的乐舞文化早在两 *** 前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 *** 祥的象征。孔雀舞更是傣族人们最喜爱的民间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坝区,几乎月月有“摆”(节日),年年有歌舞。
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人民中间就已经流传着许多有关孔雀舞的优美传说,民间在"赶摆"、过节以及各种喜庆日子里表演的孔雀舞,都是根据各种传说编成的。
据说,在很古老的时候,孔雀的羽毛并非像现在这样五光十色,也没有那美丽的“圆眼”羽翎。只因它驯良、温顺而被人喜爱。一次,在当地举行小乘教“摆帕拉” *** 节日庆典时,听说 *** 为此下凡此地。为能得到佛光的普照,虔诚的信徒们纷纷赶到寺院,把 *** 围得水泄不通。
有一只栖息在遥远天柱山上的雄孔雀得知 *** 下凡的音信后,急忙赶往寺庙可惜已经过迟无法靠近 *** ,而在人群外急得团团打转。
孔雀的虔诚之心被 *** 察觉后,便向孔雀投去一束佛光。不巧这束神力无 *** 佛光,只落在了来回奔跑孔雀的尾部,使雄孔雀尾部的根根羽翎霎时缀上了镶有金圈的"圆眼"纹图案,成为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样子。
在 *** 离去时,特意叮嘱孔雀:在明年的"摆帕拉"节时再见。从此以后,每当"摆帕拉"节, *** *** 便会高坐于莲花宝座上,接受人们朝拜之后,观看从天柱山赶来的孔雀向 *** 献演的孔雀舞。
同时,孔雀也将向人们展现 *** 赐予它羽毛的异彩。从此后,每当 *** 节日和年节庆典,人们为了赕佛和祈求吉祥,就都要表演民间传统的孔雀舞。
孔雀作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规范化的地位图和步法,每个动作有相应的鼓语伴奏。
孔雀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抖翘、亮翅、点水、歇枝、开屏、飞翔等等。
孔雀舞的语汇也是非常丰富的,摹仿孔雀的一举一动,真是千姿百态。如手上的动作有:五位提腕手,四位摊掌立掌手、一七位按掌手,等等。手势可用掌式、孔雀手式、腿式、嘴半握拳式、扇形手式等。
脚下的动作有踮步、起伏步、矮步、点步、顿错步,还有很多的`抬前、旁、后曲腿等优美的典雅舞姿。
肩部往往配合手脚用柔肩、拼肩、拱肩、碎抖肩、耸肩等等。丰富的舞蹈语汇,描绘出孔雀的活泼、灵利、美丽。
传统的孔雀舞,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锣、镲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
傣族舞者所能呈现出的表演水平与鼓手的演奏关系密切。作舞之前舞者和乐师一般没有合练,完全靠相互之间的感觉进行默契的配合与表演。击鼓乐师因熟谙舞蹈,会依舞者水平的高低选择和不断变换鼓点的节奏、速度,以至引导舞者亮出高难绝技。
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 *** *** 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 *** 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更具 *** *** 。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每逢佳节,傣族民众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 *** 的舞蹈。如根据神话故事《魔 *** 与孔雀》而编演的孔雀舞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舞蹈表现了魔 *** 欲霸占孔雀为妻,人面鸟身的孔雀,奋力抖动自己美丽的羽毛,那绚丽、灿烂的光芒使魔 *** 兄弟双目失明,孔雀取得了胜利。
关于孔雀舞的由来在傣族民众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的一个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四千人去寻找幸福,到了“来少勐”后,听到了水果掉进水中的声音和鱼吃水的声音,看到孔雀随着这动听的声音跳起优美的舞蹈,他们回来后,就模仿这些声音和孔雀的动作。以鼓、镲来伴奏,跳起孔雀舞。在一些古老的缅寺壁画和雕刻中,可以看到不少栩栩如生的人面鸟身的孔雀形象,这与头戴尖塔盔和假 *** 、身着孔雀服的孔雀舞十分相似。明代《南诏野史》中也有关于孔雀舞的记载:“婚取长幼跳蹈,吹芦笙为孔雀舞……”,可见孔雀舞的历史源远流长。
孔雀舞一般由一、二人或三人表演。每当舞者跳到高兴时,众人就喝彩“吾——吾”,“水——水”,气氛十分热烈。孔雀舞有较固定的表演程式,多为模仿孔雀飞出窝巢、灵敏视探、安然漫步、寻水、饮水、戏水、洗澡、抖翅、晒翅、展翅与万物比美、 *** 幸福的飞翔等。
孔雀舞的动作异常丰富,最常见的手式有掌式、孔雀手式”(拇指稍向里扣,食指屈回,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眼式”(食指与拇指稍靠拢,其余三指如扇形翘起)等。步伐有踮步、“起伏步”(动力腿由脚跟带动向 *** 踢起后全脚掌落地,主力腿随之屈、伸)等。
傣族孔雀舞动作有着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每个动作之前有起式,完了后有收式;有固定的步法、位置图及固定的动作组合;每个动作组合又有固定的鼓点伴奏。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
从舞蹈风格上可归纳如下三类:之一为雄孔雀舞。民间多跳此舞。膝部起伏刚韧。舞姿有明显的“三道弯”特点。第二为雌孔雀舞。在民间多由男子表演。膝部起伏柔韧缓慢,舞姿优美动作细腻,并常有拱胸和肩的转动,体现其含蓄、妩媚的形态,鼓点轻盈缓慢。第三为小孔雀舞。常采用快速的小颤和保持半蹲状态的矮步,小腿灵活轻巧,常用连续的小耸肩,鼓点快速而轻巧。
傣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跳舞为“戛”)。“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
关于象脚鼓及其舞蹈的民间传说很多,据传:古时有一对夫妻,劳动后在水潭边小憩,突然风把熟透了的芒果从树上吹落水中,发出“嘣——嘣”的响声,这声音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他们回家后,便依照大象的脚将树镂空,蒙上牛皮制成鼓。在赶摆时,他们背着鼓去跳舞,不久象脚鼓舞就传开了。又说:在很早以前,有两个驯养大象的小伙子依照大象的脚做成了象脚鼓。在《明史·百夷传》中也有:“大小长皮鼓以手拊之”的记载。
表演时,舞者以左肩背象脚鼓,鼓面对前,鼓尾向下,以右手击鼓为主,左手配合。一般用拳、掌、指敲打鼓面,有时也用肘、膝、足跟、脚趾等敲打。象脚鼓舞矫健、粗犷。双膝的起伏和敲鼓的动作配合紧密,用手敲鼓时,膝部就弯曲。而抬手时膝部立直。舞蹈步伐很丰富,有“前点步半蹲”、“后点步半蹲”、“踏步全蹲”、“八字步半蹲”,还有以一腿为主力,另一腿做悠腿、抬腿、踢脚等姿态的动作,以及吸腿跳、踢腿跳、弹腿跳、跨腿跳等。
象脚鼓有长、中、小三种鼓形,根据鼓的形状有三种不同的跳法。
之一种,长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耿 *** 孟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和孟连一带。鼓身长二米左右,由于鼓身比较沉重,多为舞蹈伴奏用。舞时步伐缓慢、稳重,膝部起伏有力。鼓点最为丰富,已形成了一定的鼓语,能表达傣族人民喜、怒、哀、乐的心情。
第二种,中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潞西县、盈江县、耿马县、景谷县、勐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鼓身长约1.5米较轻便。其主要特点是舞时要将鼓尾摆起来、甩起来。由于在鼓尾上束有一簇簇的孔雀羽毛,摆动起来十分好看。摆鼓就是让鼓尾左右晃动,甩鼓就是将鼓首向下压,使鼓尾向上甩。中象脚鼓舞不只是在节日跳,每年还有专门的赛鼓日子,以鼓音长短、音色好坏和鼓尾摆动大小为取胜标准。
第三种,小象脚鼓舞。仅流行于西双版纳一带。鼓身长不到一米,动作丰富,经常被用作孔雀舞的伴舞。动作幅度较大,有吸腿跳、弹腿跳、撩腿等步伐。
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 *** 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连、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更具 *** *** 。
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傣族的历史悠久,从公元1世纪,汉武帝开发西南后就与内地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一直保持往来。东汉时,傣族首领多次派遣使者率表演乐舞、魔术、杂技者到洛阳献艺。由此可见,傣族的乐舞文化早在两 *** 前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不但许多的人们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更大的舞蹈之一。
傣族民间传统的孔雀舞有着很长历史,并被纳入了 *** 的礼仪之中。孔雀舞是傣族人们最喜爱的民间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坝区,几乎月月有"摆"(节日),年年有歌舞。
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只要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 *** 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二、瑞丽有些什么好玩的景点
大盈江风光纵贯滇西边陲的盈江县。其源头均在腾冲:一源出于双海和芹菜塘,一源发自古永狼牙山,两源流于盈江下拉线北部交汇后,始汇为坦荡自如的大盈江。大盈江末段进入虎跳石,过古里卡后即沿国境线走行,至与红崩河(又名南卯江)交汇处出缅境,此段又称太平江。江岸两壁间距仅7米,激流蜂拥而入,谷内巨石崛起,落差愈益增大,致使水波左冲右突。激流腾空,水花飞泻,数里深谷一片喧嚣。沿江而下,由于激流强烈下切,河道深邃,巨石横亘江心,崖泉飞瀑比比皆是。
凯邦亚是景颇语,意为山谷地。1993年,中国德宏与 *** 合资在山下建了一个装机容量为6.3万千瓦的水电站,电站的蓄水库就选择了这片山谷地。这山谷地是高山上较为低凹的浅丘盆地。四周的山脉,形成马蹄形。在马蹄口筑了一道高45米、长74米的大坝,便把这8平方公里的山谷地变成了一个人工湖。
径流面积达22平方公里的湖周山脉,多系 *** 带原始森林。此地从夏到冬,从早到晚温差极小,高不过28℃,低不过10℃,即可避暑,也可避寒。
瑞丽旅游 *** 场位于瑞丽市弄岛镇以西,界于中缅边境地带,全长十余公里,距市区约35公里,占地60公顷。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宝石成矿带,沿清澈的南姑河绵延约10多公里的瑞丽旅游 *** 场,是宝玉石成矿中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以蕴藏红、蓝宝石而闻名中外。
南菇河上游是中国边境上的宝玉石矿带,属中缅宝玉石矿带的一个部分。因其宝石分散,开采费用高,缺乏开采价值。然而随着山水冲刷,不少大小宝石被冲到河里,沉于河床,混于泥沙之中,因其量多,只要去淘,多少都有收获。
淘出的宝石有的只供观赏,无经济价值;有的可做首饰挂件;若有走运者,也能淘到价值不菲的翡翠原石。
在瑞丽市内有一条长达1公里多的贸易集市街,被人称为“边贸街”。这里卖货的均是中缅边民,货物有本地傣族特色的木雕、皮革、纺织等工艺品。
姐勒金塔,傣语称“广母贺卯”,意为在坝子马头的塔,距云南瑞丽市东北公里,是瑞丽最古老的 *** 建筑、佛事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
旧塔塔身用土坯建造,主塔高10余米,周围以数小塔围之。后经历代土司主持在其基础上进行不断整修装饰,到 *** 年间,10余米主塔直入云天,其外环列车员7座小塔,外表涂上金粉,主塔顶冠贴以金铂。塔其围有一圈石栏,四周置石雕狮像。塔周古树参天,见者无不为之赞叹。1969年,古塔却毁于一旦。于1981年重新开始修建新塔,历时数年,在原塔其上重现了旧塔原貌。新塔采用砖土结构,主塔较旧塔高10余米, *** 小塔,依次渐小,主附塔顶均冠于金铂华盖,微风过处,风铃叮当.姐勒金塔修复后,每年泼水节前,佛 *** 都在此举行佛事。境内外佛爷、和尚、尼姑纷纷前往讲经颂佛。姐勒金塔是东南亚著名的佛塔之一。
三、德宏是什么地方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
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相邻,南、西和西北三面与 *** 联邦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其它县市都有国境线,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东西更大横距为122公里,南北更大纵距为170公里,总面积有11526平方公里,州府驻地在芒市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为14平方公里。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属的地级行政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面积1.15万平方千米,辖芒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州人民 *** 驻芒市。
东面与保山市相邻,而北、西、南三面都被 *** 包围,故这五个县级单位当地人又俗称“外五县”。“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
2010年德宏州常住总人口121.1,有傣、景颇、汉、僳僳、阿昌、德昂等民族。1953年7月建立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人民 *** 驻芒市芒市镇。
关于孔雀之乡在什么位置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