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中和之乡,中和乡村发展促进中心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中和镇的简介
中和镇位于永仁县城西部,距县城56公里,东与猛虎乡、维的乡为邻,南与宜就、大姚县相连,西与大姚县桂花镇接壤,北与永兴乡毗邻。境内山高、坡陡、箐深,平均海拔2155米,年平均气温17.度,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全镇共有国土面积424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总人口11959人,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素有“三溪交汇地,茶马古驿道,夏氏古故居,彝族刺绣、彝族戏剧、赛装节诞生地,《梅葛》故地”之美誉。境内居住着彝、汉、傣、壮、僳僳等民族,各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有赛装节、火把节、泼水节、 *** 秧节、杀猪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中和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随乐而歌,随歌而舞,火把舞、芦笙舞、跌脚舞,舞姿翩翩、婀娜多姿。
二、《论语·八佾第三》20:中和之气从哪里来
1、《论语·八佾第三》20:中和之气从哪里来
2、子曰:“关雎乐而不 *** ,哀而不伤。”
3、“好为人师”这种小错,不独凡俗容易犯,就连圣 *** 逃不脱。
4、但凡自己多少有些了解的领域,总希望同别人说道说道。明明说话的缘分尽了,听众已经走了,还要对着背影再补充两句。
5、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从道德高度讲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定公若有所思的去了,孔子的谈兴正浓,望着定公远去的背影,对 *** 们说:“关雎乐而不 *** ,哀而不伤”。
6、言外之意是:更好还是涵养中和之气。
7、《中庸》讲感情,不出四种——喜怒哀乐。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的就“乐”,失去所爱的就“哀”。可见,感情是环境在人心上的映照和发展。没有感情的人心是麻木的,任由感情驾驭和肆虐的人心又是滥情的。
8、明朝文学家陈眉公从“乐”的社会 *** 角度,描述了三种乐。
9、一是独乐乐,无事此 *** ,一日是两日;二是人乐乐,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是众乐乐,此种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后人附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实在是拉低了陈眉公的境界。现在的“小朋友”肯定觉得自己嗨皮,不如和一群人一起嗨皮来得酣畅。世俗中人说得更为浅白,所谓“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发达了,富有了,不到未发迹之前的老家去走一走,转一转,便如同穿了一件高档衣服在夜间行走一般了无生趣。
10、这些想法,都是等而下之的。真正乐的更高境界是“乐天爱人”,类似于陈眉公所说的众乐乐,同时又比“众乐乐”高了一个境界。到了“乐天爱人”的境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好“不乐”的乐。完全超脱了私,超脱了“乐”境对于人心的影响。
11、孔子讲得“乐而不 *** ”,强调的是乐不要过分了。他老人家讲的乐,仍然是属于“小我”的,是“私”的。意思是,内心里小九九打出来的有所得引发的乐,恰到好处就好,不要太过分了。
12、敬爱双亲者,失去了双亲,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哀”的情绪。所谓“节哀顺变”,意思是说不要任由“哀”的情绪泛滥,以至于伤及身体,还是要接受和顺应这种自然变化的好。不独失去双亲,失去其它所爱的人,所爱的物,都会产生“哀”的情绪。 *** 先生笔下,那些情绪特别敏感的主儿,常常能因为看见“月缺花残”而潸然泪下。这样,便有些过分了。
13、“哀”像别的感情一样,是外在环境在人心上映照所产生的反应。孔子讲得“哀而不伤”,也是从小我,从私的角度而言的。
14、“哀”实际上也有一个更高境界,那便是“悲天悯人”。这样的“哀”,超越了小我,超越了私,是一种更有包容 *** 和更宏大的“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哀自己无所善居开始,推而广之,发展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叫悲天悯人。佛家讲菩萨心肠,讲普度众生也是同一个意思。
15、从小我的角度,私的角度看乐,贵在“乐而不 *** ”,从超脱小我,从更宏大的角度看乐,贵在“乐天爱人”。
16、从小我的角度,私的角度看哀,贵在“哀而不伤”,从超脱小我,从更宏大的角度看哀,贵在“悲天悯人”。
17、由此,我们隐约看到一个“道生一”的“一”。这个“一”是什么?是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自然生发的人心。人心原本是“一”的,是无所谓乐,无所谓哀的,忽然因为环境的变化,因为所爱的得失,产生了自然而然的变化,这个“一”便生出了“乐”和“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孔子讲的“乐而不 *** ”和“哀而不伤”都是试图重新回向到先前的“一”上。这种“回向”本身,就像对于敌对双方的调停,“你退一点,他也退一点”,中和之气自然产生。人心固然要对环境变化有所反应,人身还是多养就一些中和之气的好。
18、至于乐天爱人和悲天悯人,取的是一种更宏大的境界。用更宏大的境界,更宏大的解释 *** 来解释和包容人心,由此派生出一个似是实非,格局、气度完全不同的境界来。在新的境界里乐也好,哀也罢,全部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20、孔子告诉他“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告诉他以“使臣以礼”来赢得臣下的“事君以忠”。这些都是台面上的话,只是就问题说问题。
21、孔子真正想说的是——养好中和之气,不要一味的求臣下“事君以忠”,要回过头去想想自己的问题。
三、中和乡乡镇概况
中和乡位于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被邕灵公路贯穿,行政区域总面积达到176平方公里。该乡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耕地总面积2373.07公顷,其中水田1810.07公顷,山地则有563公顷。林地面积广阔,共计8652.6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52.1%。
乡内行政机构包括1个社区居民 *** 会和7个村民 *** 会,共有37个自然坡和332个村民小组。2003年,乡内人口总数为31987人,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达到31094人。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8829万元,财政收入达到了3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23元。水稻种植是乡内的主要产业,全年种植面积达2866.67公顷,优质谷种植占比超过80%,粮食总产量达到1.66万吨。此外,甘蔗种植面积为1200公顷,2002年至2003年榨季的进厂原料蔗量为8.3万吨。
中和乡以农业为核心,粮食和甘蔗是其主要支柱产业,素有邕宁县产粮大乡的美誉。近年来,乡 *** 把握 *** 的 *** 带来的机遇,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实施了有针对 *** 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他们采取“市场引导、 *** 指导、典型示范”的策略,将结构调整工作具体化为实际项目,有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位于邕宁县东南部,乡 *** 驻中和街,距县城34公里。中和乡以种植甘蔗和制糖为主要经济来源。
四、中和镇乡镇概况
位于重庆市开县西部的中和镇,坐落在南河支流映阳河的中游区域,其地理位置总面积达到了 *** 平方公里。据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具体信息以百度地图为准。该镇行政区域划分为2个居委会,分别是中和场和三合场,以及16个村落,包括鹤林、天星、黄鹰等,共计16263户居民,总人口数为611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为4615人。
中和镇的中心位置在居委会中和场的鹤林街,与县城相距40公里。镇域地势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西北方向为低山岭谷,东南则是中丘浅谷,河流两侧散布着一些冲积平地。更高峰位于凤顶村的杉树垭口,海拔达1120.5米,而更低点则在当阳村的映阳河边,海拔只有177米。
在地质构造上,中和镇地表出露有第四系新冲积层、老冲积层,以及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和沙溪庙组等五个地层。土壤类型主要以紫色土、灰棕紫色土和冲积土为主,这些土壤条件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中和镇位于渝东南边陲,秀山自治县中部,属城关镇,是全县 *** 、经济、文化中心,县级 *** 政机关所在地,国道319线与326线交汇处。全镇幅员面积86.75平方公里,辖东风、解放、建设、朝阳、石莲、凤凰、构皮、螳螂、七星、天桥、乌杨等11个社区居委66个居民小组和大田坝、贵图、流秀桥、山脚、新齐、新春、凉亭、郭园、官坟、河港、太阳、南洋、洞口、长滩、兴隆等15个村委114个村民小组,共2.3万户,8.3万人。有耕地面积249 *** 亩,其中田20806亩,土4183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57亩。
五、中和镇的历史文化
中和镇前身为水龙区(后为中和区),20世纪60年代三都县的5个老区之一,原来区公所驻地在水龙(水龙乡),70年代初,区公所(后为中和区) *** 到中和,下辖水龙乡、地祥乡、安塘乡、塘州乡、中和乡等五个乡。1991年实行“撤、并、建”(撤区并乡建镇)后,中和乡(含原属水龙乡的西洋村)并建为中和镇。由于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马尾绣刺绣技艺基础,中和镇于1995年被黔南州命名为“水族马尾绣艺术品之乡”、2010年3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技艺》传承基地”。
关于中和之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