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之乡 四堡雕版印刷技艺的历史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雕版印刷之乡的问题,以及和四堡雕版印刷技艺的历史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雕版印刷的价值形态
  2. 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主要表现有哪些
  3. 雕版印刷是如何发展的

一、雕版印刷的价值形态

1、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汉族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汉族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换句话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即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它直接相关,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罕见的。

2、相关专家介绍,在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漆器、评话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区域 *** 。但雕版印刷术则是唯一一个没有区域 *** 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它的影响甚至传及海外。作为一种民族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2006年,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项目经申报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2009年,以扬州为 *** 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被 *** 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扬州藏有近30万片明清以来的古籍版片,并采用雕版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古,成为全国更大的线装书加工基地。

3、随着现代的兴起,活字印刷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拜师学艺,陈义时等向有关部门建议,创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将已经退休回家的老艺人重新召集起来,招一批有志于雕版印刷的学员,传授技艺。之乡扬州又“ *** ”一项失传已久的活字刻印技艺。该市规模更大、历史最悠久的雕版印刷场所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表示,经过近6年的前期工作,失传近 *** 的宋朝毕升泥活字雕刻印刷绝技,在扬州成功 *** ,该社已成功研制出全本泥活字《梦溪笔谈》。

4、宋朝毕升发明出“薄如钱唇、细如蛛丝”的泥活字雕刻印刷绝技,因为对原料、手工雕刻技术和印刷的要求太高,传世不久即告失传,现代也没有发现毕升泥活字的模具。清朝中期,安徽泾县秀才翟泾生花了30年时间,研制成功“泥字范”,即先刻成“木活字”,再制成泥“字模”,在当时印制了为数不多的书籍。但严格地讲,“泥字范”与“泥活字”尚有差距,“泥字范”没有形成直接在特制泥块上雕刻“反字”的技艺,宋朝毕升的“绝技”一直没有恢复。从2000年起,广陵古籍刻印社开始酝酿 *** 泥活字,着手相关前期工作。经过多次试验,选定扬州蜀冈之上粘 *** 和湿度都比较适中的黄土作为“泥活字”的用土,经过筛细、过滤等工序后,光“锤炼”(即反复手工拍打、 *** )就得花上一年时间。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在泥块上进行手工“反字”雕刻,这种雕刻的难度比在木块上雕刻“正字”明显增大,此次泥活字《梦溪笔谈》就是工艺师们精心雕刻成功的。除了雕刻的难度外,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克服了泥活字印刷的难度, *** 了在砚墨里添加骨胶的印刷技艺。 2005年10月,对外试 *** 。被誉为清代扬州雕版印刷极盛时期标志的《全唐诗》初刻初印本,回到扬州与世人见面。

5、出现于唐朝中期的业,发展至清代达到顶峰,规模和质量都前所未有。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从校补、缮写到雕版、印刷、装帧,无不精益求精,是扬州历史上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一次图书刊刻活动。扬州图书馆、扬州古籍书店等处保存的都是《全唐诗》后印本,而此次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收藏的《全唐诗》初刻初印本一套共120本,弥补了这一缺憾。

6、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 *** 成立。2005年7月12日,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正式 *** 成立,将采用“口传心授定向培养上门学艺”的 *** 式传承方式,为雕版印刷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扬州市副 *** 孙永如出席 *** 仪式。

7、老艺人的心愿已实现。据了解,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将通过“口传心授定向培养爱好者自行上门学艺”3种方式实现这项技艺的 *** 式传承,为雕版印刷队伍补充新鲜血液。首先就是传统的“师带徒”。传习所拥有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位市级工艺 *** ,10多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傅,面向社会招收9名实习学徒,一年后还将进行考核,合格者才可转正或继续深造。

8、其次是院校定向培养。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由广陵古籍刻印社与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扬州商务学校联合创办,并作为雕版印刷技艺实习基地,定向培养 *** 。只要是对雕版印刷感兴趣的爱好者,都可以前往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进行学习, *** 们将毫无保留地传授雕版印刷技艺。

9、设立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以及此前设立的扬州清曲传习所等传承单位,已经迈出了对这些传统技艺进行抢救 *** 保护的重要一步,但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摆脱发展困境,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0、“传统技艺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扬州的一张历史名片。”一位专家表示,建立传习所,能让这些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但更重要的是在保护传统的优秀民族工艺过程中,要进行创新,在延续传统工艺历史文化和原有的、传统的艺术风格基础上,为之注入更多更好的现代元素和活力,使之更能展示中国传统特色文化,更能适应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二、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主要表现有哪些

1、古代雕版印刷图书,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官刻是由官方从各地征集优秀匠人集中刻印图书。匠工们来自四面八方,在一起相互交流技艺。

2、雕版印刷术的提高和推广起到重要作用。坊刻是由坊主聘请雕版印刷艺人,集中于书坊内刻印图书,其选题与刻印种类都与坊主的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有着密切关系,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某个书坊独特的刻印风格或在某个地区形成坊刻的流派。

3、如 *** 中期,扬州的陈恒和父子创办了“陈恒和书林”,从事刻版修版校印古籍,他们悉心搜集乡邦文献遗稿,辑刊《扬州丛刊》,被誉为扬州坊刻后起之秀。清末至 *** 期间,雕版印刷走向衰微,能够传承与延续下来的一支主要力量便是坊刻。

4、最后是家刻,他们以家族传承或拜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下来。清末以后,这种传承方式也走向衰败。

5、清代以来这一带雕版艺人众多,以陈开良、陈正春、陈礼环、陈开华、王义龙、刘文浩、陈兴荣等为 *** 的“杭集扬帮”,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齐全,世代相承。陈开良去世后,其子陈正春继为“扬帮”领头人。1958年,陈正春受聘于扬州古旧书店,并参与建社。

三、雕版印刷是如何发展的

1、古代雕版印刷图书,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官刻是由官方从各地征集优秀匠人集中刻印图书。匠工们来自四面八方,在一起相互交流技艺,对

2、雕版印刷术的提高和推广起到重要作用。坊刻是由坊主聘请雕版印刷艺人,集中于书坊内刻印图书,其选题与刻印种类都与坊主的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有着密切关系,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某个书坊独特的刻印风格或在某个地区形成坊刻的流派。如 *** 中期,扬州的陈恒和父子创办了“陈恒和书林”,从事刻版修版校印古籍,他们悉心搜集乡邦文献遗稿,辑刊《扬州丛刊》,被誉为扬州坊刻后起之秀。清末至 *** 期间,雕版印刷走向衰微,能够传承与延续下来的一支主要力量便是坊刻。最后是家刻,他们以家族传承或拜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下来。清末以后,这种传承方式也走向衰败。

雕版印刷之乡 四堡雕版印刷技艺的历史-第1张图片-

3、清代以来这一带雕版艺人众多,以陈开良、陈正春、陈礼环、陈开华、王义龙、刘文浩、陈兴荣等为 *** 的“杭集扬帮”,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齐全,世代相承。陈开良去世后,其子陈正春继为“扬帮”领头人。1958年,陈正春受聘于扬州古旧书店,并参与建社。

雕版印刷之乡和四堡雕版印刷技艺的历史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雕版 四堡 技艺 印刷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