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锦瑟之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锦瑟诗词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锦瑟之乡和锦瑟诗词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1、《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中的原因感到惘然。透过这种悲剧心理,我们也可以看出那个趋于没落的时代对才人志士的摧残,以及象李商隐这类封建知识分子的时代阶级的局限 *** 和思想 *** 格的软弱 *** 。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 。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 *** 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李商隐妻子故去,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5、⑵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6、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7、⑶望帝春心托 *** :《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 *** ,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 *** 》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 *** ,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 *** 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8、⑷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9、⑸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10、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11、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此句为转折句。)
12、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 *** 自在的蝴蝶。(本句是对“华年”的阐释。)
13、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 *** 。(本句亦是对“华年”的阐释。)
14、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喻指诗人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泪。)
15、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暗指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不满。)
16、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亦指自己对青春年华的追思之情。)
17、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亦指自己在年轻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那样不知珍惜。)
二、《锦瑟》(李商隐)的理解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 。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锦瑟》是中晚唐诗人李商隐的 *** 作之一。此诗虽有题目,然亦归为“无题”诗类。究其因,“这种托意空灵、兴寄深微的境界,正是无题诗别具一格的风味所在。”(《古典文学三百题》)全诗渗透了诗人那种清凉落寞之感,饱 *** 一种壮志难酬的深深遗憾。格调低沉,迷惘朦胧。唯其恨深情痴,故借“锦瑟”之声以传达之。
6、首联感物起兴,以无端的“锦瑟”象征自己无端的人生。“锦瑟”是一种装饰华美的瑟,相传古瑟为五十弦。弹瑟必能勾起人们哀怨的情调,思及“年华”,黯然神伤。诗人借此喻指:弦多繁富的音节,多么像纷繁复杂的人生往事。诗人追溯已往,无比感慨。李商隐处在 *** *** 的中晚唐时期,虽胸有大志,却在朋 *** 倾轧中,始终被排斥,禄微位卑。因此,有感于理想抱负难以实现,不免流露出感伤的情调。杜甫在《曲江对酒》中也曾有过这种感物起兴的哀伤:“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而这种迷惘的意境也常常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想。朱彝尊曾在《李义山诗集辑评》中写道:“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如此而已,足以说明诗人无论感时、抒怀,还是言情、咏物,无不力避平直之话。
7、颔联用典工巧。“庄生晓梦迷蝴蝶”,是根据《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故事化来的。其指战国思想家庄周有一次梦中见到自己变成蝴蝶,醒后自思,却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成庄周,自己都搞糊涂了。赏梦中之景的“我”,忽又成为梦中取悦之“物”,好不虚幻美丽。可见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再看对句“望帝春心托 *** ”,诗人借望帝魂化 *** 事,一方面表达他对理想中“春心”、“年华”乐景事的美好回忆;一方面又对现实中美好理想和情思的破灭而借 *** 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所以,不管是借用庄周梦中化蝶和蜀帝杜宇魂化 *** 的典故,都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悲感。一曲繁弦已惊醒了蝴蝶梦境不复成寐,而难言的怨愤,又如闻 *** 之凄音,送春归去;颈联演化传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是两幅民间传说中的神气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的大海和苍穹中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的形象;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山生烟”的形象。诗人用意在于表达自己这样的情怀:“鲛人泣泪”喻自己凄楚孤寂之境,寄托沧海遗珠不为所用之恨;又以美玉 *** 而烟辉升腾的意象,喻指自己的才华虽埋却难掩之势。李商隐一贯以深切的忧虑关注着国家的兴衰,渴望着王朝“中兴”,大声呼吁 *** 者觉醒,也强烈希望能为挽救危亡尽“匹夫之责”。可是,在腐朽势力的重压之下,他的医就国家的心愿,终究只能化作一曲如梦如幻的相思泪而已。
8、尾联直抒胸臆。如果说前三联诗人赋予了诗的暗示色彩的艺术风格,具有情思婉转,意境含蓄,工于比兴、用典等特点,那么,末两句恰恰直露情怀:此种情怀岂待今日在追忆时才不胜怅恨呢?实际上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早已感到怅惘迷茫了。正如张中行所言:“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诗词读写丛话》)
9、总之,《锦瑟》采用比兴、用典和象征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托意空灵;创造出丰富多姿的意境,哀怨 *** 。读者品味其中,如饮陈年佳酿,如痴如醉。
三、李商隐的《锦瑟》全诗赏析怎么写
1、【李商隐的《锦瑟》全诗赏析】:
2、《锦瑟》,是李商隐的 *** 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 *** 、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3、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 *** 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 *** 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4、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5、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 *** 的发展。
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 。”《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李商隐以“庄生梦蝶”的典故入诗,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字:“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晓”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则是青年时代。“晓梦”:青春美梦,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迷”迷恋,沉溺也不放弃,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悦。诗人设字绝妙精巧,赋予典故以新的喜悦哲理,让读者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使诗句产生了影视效应,再现了诗人为不可割舍的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无奈却挣扎于权势争夺之中,左右为难受尽欺凌终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幻而已。
7、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8、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 *** ),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 *** 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9、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10、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11、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12、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 *** 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1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 。
1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7、【李商隐的《锦瑟》全文翻译】:
18、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19、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 *** 。
20、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21、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是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
22、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3、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24、柱:乐器上用以架弦的小木柱,也叫“码子”。
25、“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26、“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 *** ,又名子规。
27、沧海:大海。海色青苍,故名。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28、蓝田:山名。《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29、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30、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 *** 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 *** ,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 *** 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31、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 *** 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
32、关于《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有人认为是爱国之篇,有影射 *** 之意;有人认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还有人认为是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33、《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诗题“锦瑟”,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 *** 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34、宋代刘攽《中山诗话》: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
35、宋代黄朝英《缃素杂记》: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 *** ”,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
36、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中二联是丽语,作“适、怨、清、和”解甚通。然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以此知诗之难也。
37、明代顾璘《批点唐音》:此诗自是闺情,恐不泥在锦瑟耳。
38、明代胡应麟《诗薮》:锦瑟是青衣名,见唐人小说,谓义山有感作者。观此诗结句及晓梦、春心、蓝田、珠泪等,大概无题中语,但首句略用锦瑟引起耳。宋人认作咏物,以适、怨、清、和字面附会穿凿,遂令本意懵然。且至“此情可待成追忆”处,更说不通。学者试尽屏此等议论,只将题面作青衣,诗意作追忆读之,自当踊跃。
39、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以锦瑟为真瑟者痴。以为令狐楚青衣,以为商隐庄事楚,狎绹,必绹青衣,亦痴。商隐情诗,借诗中两字为题者尽多,不独《锦瑟》。
40、明末清初钱谦益《唐诗鼓吹评注》:此义山有托而咏也……顾其意言所指,或忆少年之艳冶,而伤美人之迟暮,或感身世之阅历,而悼壮夫之晼晚,则未可以一辞定也。
41、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诗意大抵出侧面。郑仲贤《送别》云:“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人自别离,却怨画舸。义山忆往事而怨锦瑟,亦然。
42、明末清初朱鹤龄《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曰:旧说适、怨、清、和之穿凿,令狐青衣之附会,前人已辞而辟之。朱长孺定为悼亡,归于一是矣……三四谓生者辗转结想,唯有迷晓梦于蝴蝶;死者魂魄能归,不过托春心于 *** 。五六谓其容仪端妍,如沧海之珠,今深沉泉路,空作鲛人之泪矣; *** 温润如蓝田之玉,今销亡冥漠,不啻紫玉之烟矣……“此情”二字,紧承上二句,谓不堪追忆其人亡事在。“当时”二字,缴回“华年”,谓不堪悲悼其年远日湮。起“思”字,结“忆”字,一篇之呼应也。
43、清代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义山晚唐佳手,佳莫佳于此矣。意致 *** ,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于初盛诸家中得未曾有。三楚精神,笔端独得。
44、清代何焯《义门读 *** 》:此悼亡诗也。首特借 *** 鼓五十弦之瑟而悲,泰帝禁不可止,发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而止者。次联则悲其遽化为异物。腹联又悲其不能复起之九泉也。曰“思华年”,曰“追忆”,旨趣晓然,何事纷纷附会乎?
45、清代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朱彝尊曰: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年二十五而殁也。胡蝶、 *** ,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意其人必婉然多病,故云然也。何焯曰:此篇乃自伤之词, *** 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又:感年华之易迈,借锦瑟以发端。“思华年”三字,一篇之骨。三四赋“思”也。五六赋“华年”也。末仍结归思之。纪昀曰: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承。盖始有所欢,中有所恨,故追忆之而作。中四句 *** 惝恍,所谓“惘然”也。韩致光《五更》诗云:“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即是此意,别无深解。
46、清代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杜诏云: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瑟之弦遂五十邪?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
47、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此诗借题寓感,解者必从锦瑟着题,遂苦苦牵合。读到结句,如何通得去?
48、清代屈复《玉溪生诗意》:以“无端”吊动“思华年”。中四紧承。七“此情”紧收“可待”字、“只是”字,遥应“无端”字。一,兴也。二,一篇主句。中四皆承“思华年”。七八总结。诗面与“无题”同,其意或在君臣朋友间,不可知也。
49、清代薛雪《一瓢诗话》: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使无端有此怅望。即达若庄生,亦迷晓梦;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迫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文章分享结束,锦瑟之乡和锦瑟诗词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