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之乡,苦参主要产地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苦参之乡的问题,以及和苦参主要产地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片飞何事苦参差”的出处是哪里
  2. 吉拉吐乡的自然资源
  3. 求苦斋记的详细赏析

一、“片飞何事苦参差”的出处是哪里

1、“片飞何事苦参差”出自宋代程垓的《鹧鸪天(寄少城)》。

2、锁深不奈莺无语,巢稳争如燕有家。

3、桃花不解知人意,犹自沾泥也学他。

4、「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 *** ),已五十许,杨 *** 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二、吉拉吐乡的自然资源

吉拉吐乡东临第二松花江,前郭灌区、二电灌站的主渠道从乡内南北两端由冬至西横穿而过,有着“草原运河”美称的引松渠干流经乡境腹部。这三条人工水系再加上清澈 *** 四季长流的泉水,为吉拉吐乡水田发展形成了易灌易排的自然条件。——水利资源丰富,地表水充足。第二松花江从境内通过。前郭灌区之一、二 *** 站建在境内。一总干和二总干横贯境内,吉拉吐乡水田灌溉面积达3000公顷。

第二松花江支流―咚勒赫沟。由于山水自西向东冲击而成,咚勒赫屯入第二松花江。全长15公里,流域面积82.2平方公里。

——水利基础设施完备。吉拉吐乡水利设施逐年得到完善,水利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吉拉吐乡共有引水闸19个,桥10座,涵4个。吉拉吐乡共有机电井14眼,小井332眼。

灌区之一 *** 站(哈达山 *** 站)位于吉拉吐乡大七家子屯东南1.5公里。在松花江左岸的哈达山脚下。建于日伪 *** 时期的1943年,是前郭灌区一灌区水田灌溉的供水站。现有配套800千瓦机组6台,每台出水量8立方米/秒。可灌溉水田26.4万亩。

灌区第二 *** 站位于吉拉吐乡锡伯屯北1.5公里处,松花江左岸。建于1943年,是前郭灌区二灌区水田灌溉供水站。内设6台水泵,年实际 *** 量达到2亿立方米。可灌溉10万亩。

锡伯屯一号桥(引松桥)位于吉拉吐乡 *** 驻地东南0.5公里图乌公路上,横跨引松渠道,桥长74米,宽16米,载重量20吨,上部是梯形桥梁,下部为钻灌注桩的4孔桥。该桥建在吉拉吐乡锡伯屯村境内,此桥又排列之一号,故取名为锡伯屯一号桥。

锡伯屯二号桥位于吉拉吐乡 *** 驻地2.5公里图乌公路上,横跨引江二总干渠。桥长106米,宽16米,载重量20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为灌注桩的5孔桥。该桥建于1976年10月,于1979年开始使用,因该桥建在锡伯屯境内,又排列为第二号,故取名为锡伯屯二号桥。

七家子一号桥位于七家子屯南6公里图乌公路上。横跨人工一泄干渠。桥长40米,宽16米,载重量13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为双曲拱式,下部为灌注桩的三孔桥。此桥建于2002年,该桥建在吉拉吐乡七家子村境内,又排列第1号,故取名为七家子一号桥。

苦参之乡,苦参主要产地-第1张图片-

七家子二号桥位于吉拉吐乡 *** 驻地东南5.5公里图乌公路上,横跨引江一总干渠,桥长为105米,宽16米,载重量13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为工字梁,下部为钻孔灌注桩的微弯式9孔桥。该桥建于2003年,因该桥建在吉拉吐乡七家子村境内,又排列为第二号,故取名七家子二号桥。

——大气降水适中。年降水量在455mm左右。

地下水源丰富。以哈达山为 *** 的地下水层,岩 *** 为砂、砂砾石,透水 *** 好,地下埋藏深度为20-60米,单井出水量一般为100吨/小时以上,矿化度小于0.5克/升,含氟量0.5-1.0毫克/升,地下水类型为重磷酸钙型水,境内地下水系也属越流 *** 地下水含水层组。

——地下水自流泉多处。绵延吉拉吐乡境内哈达山有13处自流泉,分布在上嘎罕扎布、下嘎罕扎布、扎罕布勒格和咚勒赫四个村。自流泉长年流淌,严冬也不结冰。水质好,水流平稳,水温在5℃至13℃。出水量不受季节影响。由于长期的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小气候,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据统计,境内野生植物就有400多种,其中:

食用类:黄花菜、苋菜、苣麻菜、蒲公英、小根蒜、山韭菜、草蘑、地环、西田谷(线菜)、山丁子、山葡萄、山楂、 *** 豆、山里红、酸塔等

油料类:苍耳、大籽蒿、叶底珠、文冠果等

*** 材类:狼毒、苦参、毒芹、野大麦、蒲黄、黄芪、车前、蒲公英、大戟、茵陈、苍耳、甘草、远志、防风、地榆、草木樨、胡枝子等十几种等

芳香类:艾蒿、蚊子草、鸢尾、菖蒲等

纤维类:芦苇、野亚麻、披碱草等

饲料类:羊草、苜蓿、野灰菜、星星草、碱蓬子、苦麻菜、蚂蚱菜等。

编织类:水葱、芦苇、胡枝子、梢条、山榆、小樟子草、三棱草、各种树条等

观赏类:百合、双丝败酱、飞燕草、野芍 *** 等

——野生动物资源:有狐狸、獾子、貉子、野兔、山狸子、刺猬、黄鼬、大眼贼、蝙蝠、大雁、燕子、 *** 、水老鸱、沙半鸡、松鸡、灰鸥、鹭鸶、水鹳、水鸡、鹌鹑、猫头鹰、山鹰、山鸽、百灵、叫天子、喜鹊、乌鸦、蛇等上百种。

鱼类:主要是生长在松花江、境内各引泄渠内及稻田地、泡泽等水域。主要品种有:草鱼、白鱼、鲤鱼、鲫鱼、青鱼、鲶鱼、黑鱼、麻鲢鱼、嘎鱼、鳇鱼、船丁子、白膘子、黄姑子、葫芦子、吉勾等。还有沙鳅、泥鳅、毛虾、米虾、白虾等。

此外,还有鳖、蚌、海狸鼠及蛙等水生动物。 1.有以油母页岩为原材料加工生产的页岩陶粒和页岩陶粒块超轻体建筑材料,年可生产26,000立方米米,远销省内外,供不应求。

2.有优质品牌大米,生产基地为2,500公顷,年生产能力为1700吨。

3.花生、芝麻种植1,000公顷,年总产量为300吨。

4.河流石、江砂、综砂储藏量很大,年开采量分别为20,000立方米、2,000立方米和5,000立方米。吉拉吐乡境内有风景优美的哈达山旅游区,位于松花江西岸。哈达山位于松花江西岸松原市前郭县吉拉吐乡境内,山高185.5米,临江横断面如刀削斧劈,既高又陡“哈达”系蒙语,意为陡峰,因该山临江一侧断面又高又陡,故此而得名。乘船望去,便见那千百层排列整齐的 *** 组成的千层断壁岩;登山远眺,顿觉天地苍茫, *** 如画,是俯瞰松花江的更佳之处。目前,这里正在积极筹建大型水库哈达山水库。水库建成之日,这里将成为吉林省第二个松花湖,成为松原市重要的旅游景区。

1988年,乡 *** 本着“依山规划,顺水发展,保持原貌”的原则,将哈达山辟为风景区,修筑进山道和十几处景点,栽植易于成活与生长的各种树木。

哈达山整个山体多半为风化的油母页岩构成,呈赭红和青绿色,高耸陡峭,形成了千层断壁岩,在其北侧半山腰处有一岩洞,传说叫“仙人洞”。距“仙人洞”不远处便是“滴水壶”。因在山顶上有一小股清泉汩汩流淌,仿佛一把水壶徐徐倒水,四季不断,因此得名为“滴水壶”。除这些自然古迹景观之外,逆江而上十余华里,便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赤岩 *** 、褶皱垒迭的“红石砬子”古文物遗址。主要遗物有鼎足、鬲足等陶器残片及各式器壁、器耳、口沿等生活用具残件。

三、求苦斋记的详细赏析

1、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4],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5],岸外而臼中[6]。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 *** 之苦者亦乐生焉。

2、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7],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钅句)夭之草[8],地黄、游冬、葴、芑之菜[9],槠、栎、草斗之实[10],楛竹之笋[11],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 *** 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12],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13]。其泄水皆啮石出[14],其源沸沸汩汩[15],瀄(氵节)滵曲折[16],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17],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3、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18]。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19],茹啖其草木之荑实[20]。间则蹑屐登崖[21],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22]。人莫知其乐也。

4、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23],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24],燕坐于华堂之上[25],口不尝荼蓼之味[26],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27],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28],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29],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30],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31],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32],偷 *** 命于榛莽而不可得[33],庸非昔日之乐[34],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 ***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5]。’赵子曰:‘良 *** 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6]。’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37],李以苦存[38],夫差以酣酒亡[39],而勾践以尝胆兴[40],无亦犹是也夫?”

5、刘子闻而悟之[41],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6、[1]章溢:字三益,龙泉(今浙江龙泉县)人。元末不受官,隐居匡山。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

7、[2]楹:这里指房间,屋一间为一楹。

8、[4]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

9、[6]岸外而臼中:谓其山四边高中间低。

10、[7]鲜支:即栀子,常绿灌木。果实可入 *** ,味苦。黄蘖(bò):又名黄柏,落叶乔木,可作染料,又可供 *** 用,味苦寒。苦楝:又名黄楝,落叶乔木,可入 *** ,味苦。侧柏:常绿乔木,可供 *** 用,味苦涩。

11、[8]苦杕(dì):不详。亭历:也作“葶苈”,草本植物,子可入 *** ,味苦。苦参: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实可入 *** ,味苦。钩夭:又名钩芺、苦芺,菊科宿根草,味苦。

12、[9]地黄: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 *** ,味苦。游冬:菊科植物,一种苦菜。葴(zhēn):即酸浆草,也叫“苦葴”。芑(qǐ):一种苦菜。

13、[10]槠(zhū):常绿乔木, *** 可食。栎(lì):落叶乔木,俗称柞栎或麻栎。草(zào)斗:即橡子。草,同“皂”。

14、[11]楛竹之笋:即苦竹笋。楛,这里同“苦”。

15、[13]槚(jiǎ)荼:苦茶树。荼,“茶”的古字。

16、[14]啮石出:从石缝间穿石而出。啮,侵蚀。(一共有三种意思,一是“咬”,二是“缺口”,三是“侵蚀”)

17、[15]沸沸:水腾涌的样子。汩汩:水急流发出的响声。

18、[16]栉滵(jié mì):水疾流的样子。

19、[17]吹沙:鱼名。似鲫鱼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

20、[19]启:开辟,扫除。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艺:种植。菽(shū):豆类。

21、[20]茹啖(rú dàn):吃。荑(tí):草木始生的芽。

22、[21]蹑屐(niè jī):踏着木底有齿的登山鞋。

23、[23]相为倚伏:互相依存。《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24、[24]膏粱之子:指富家子弟。膏,肥肉;粱:美谷。膏粱谓精美的食物。

25、[26]荼蓼:指野苦菜。荼,陆地上的苦菜;蓼,水生的有辛辣味的野菜。

26、[28]舆隶:古代把人分为十等,舆为第六等,隶为第七等。《左传.昭公》七年:“皂臣舆,舆臣隶。”这里指仆役。

27、[30]疏粝(lì):指粗劣的饭食。

28、[31]御:用。蓬藋:谓用蓬蒿、藋草来垫盖。

29、[35]“故孟子曰”五句:语见《孟子.告子下》。

30、[36]“赵子曰”三句:语见刘向《说苑.正谏》:“孔子曰:‘良 *** 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亦谓孔子语。本文作“赵子曰”,未知所本,或字有误。

31、[37]井以甘竭:《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32、[38]李以苦存:《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3、[39]夫差:春秋时吴国国君,阖闾之子,为报父仇,曾大败越兵。后沉湎酒色,为越王勾践所攻灭。

34、[40]勾践以尝胆兴: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后卧薪尝胆,图谋复仇,终于攻灭吴国。

35、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住所。用茅草覆盖的十二厅,坐落在四面高中间低形如筐子的筐山之巅上,筐山在今浙江省的丽水县,山角下有溪水流出。山的四面峭壁拔起,崖石皆苍石,外边高,中间低。山下多白云,山上多北风。由于风从北来,柔和的少,硬朗的多,所以,生长于此的植物其味甚苦,而苦味的植物们却能在这苦的环境中生长的快乐。

36、于是,黄柏、苦楝、侧柏之树,黄连、苦参之草,地黄、游冬之菜,草斗、苦竹之笋,同类的植物莫不到处分布,罗列生长。而野蜂在其间筑巢, *** 粉为蜜,其蜜的味道也是极苦的。山中土人方言称此蜜叫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口感特别的苦涩,稍会,才能感受到它的甘甜,能消暑去热,且能除去燥热心烦这个病。这里的树产出的茶叶也比一般的茶更苦。水从石缝间冲刷而出,像沸腾一般向大谷急速流去。溪水 *** 产的一种花纹小鱼,模样甚丑,吃起来味苦且辛辣,但可以醒酒。

37、此山离人们居住的地方甚远,只有章溢先生以在这里游玩为快乐,使得喜欢同先生交往的友人,以早出晚归为艰苦,所以(他们)就在这里选择低洼的地方居住。带几个小仆人,扫除脱落的笋壳来种上谷子和豆子之类的植物,吃草木的嫩芽和果实。在这里,他们或是登山,或是临溪,或是围坐在修长的大树下高歌嚎叫。如遇着了唱着歌从山林 *** 来的樵夫,他们会用石块击打 *** 和着歌唱。别人不知道其中的乐趣。

38、章溢先生说:“乐与苦,相互依托。人们只知道以乐为乐,而不知道苦也能为乐,人们只知道乐,而不知道苦是生于乐的,实际,苦与乐,距离又有多远呢!今有富贵子弟,他们安坐于华美的屋中,口不尝苦菜之味,身体不经农作之劳,睡觉盖的是厚的被褥,吃的是山珍海味,进出由仆人抬着,他们这样的所有经历,正是人们所说的乐吧。可一旦他们的好运到头,福气停止,跌倒到生活困顿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他们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肠子已不可以装满粗劣的食物。他们早已习惯柔软被子的躯体,早已不可以穿戴逢草编织的衣物。虽然,他们也想过着正常的大众人的生活,但他们会在这种生活面前显得局促不安,想苟且偷生于草丛之间却也不行,这不正是由于过去太贪图享乐,而为今天带来的痛苦吗?所以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莫名氏又曰:‘良 *** 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能吃苦,就是我的乐,而你只知贪图享乐,则就是我的苦。我听说甘甜的井先干涸,紧挨路边而没采摘的李,多是苦李。夫差以酒色 *** ,而勾践以尝胆兴帮,无一不是这样的例子吗?”

39、听完这些话,我悟出了许多,所以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40、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者,……也: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者”用于主语后表提顿,“也”用于谓语后表判断。章溢(1314——1369),明初大臣,字三益,号匡山居士,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人。元末组织地主武装,助元将石抹宜孙, *** 农民 *** 军。以功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辞不赴,退隐匡山。朱元璋取处州后,与刘基、宋濂、叶琛同被聘请重用。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两淮等地,按田定租,民以为便。继为湖广按察佥事,兴办屯田。后调往浙东,使其子存道率旧部助李文忠取福建。官至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隐居:退居乡野,不出来作官。室:房屋。○起笔紧扣文题,点明苦斋之所属。室十有(yóu)二楹(yíng),有:同“又”。用在整数与尾数之间的连词。楹:厅堂前的柱子。又为计算房屋的单位,房屋一间称一楹。覆之以茆(mào),覆:盖。茆:通“茅”,茅草。在匡(kuàng)山之巅(diān)。匡山:山四面高中间低,其形似匡,故名匡山。匡,古代盛饭用具,通作“筐”。巅:山顶。○写苦斋的格局与坐落。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处:处州府,治所在括苍(今丽水县)。辖境相当今浙江省丽水、缙云、青田、遂昌、龙泉、云和等县地区。剑溪之水出焉。剑溪:匡山下的一条小河。出:发生,发源。焉:于是,这里。○写苦斋坐落之匡山的位置。“二百里”,见离县城之僻远,其“苦”意亦含其中。山四面峭(qiāo)壁拔起,峭壁:象墙一样陡的山崖。峭,陡直。拔起:高起,突起。岩崿(è)皆苍石,岩崿:山崖。“岩”与“崿”同义复用。苍:青色。岸外而臼(j?ù)中。即外岸而中臼,外面高,中间低。岸,高貌。臼,舂米的器具,用石或木凿成,中部凹下,此指其形如臼。○此写匡山之地势形貌,见苦斋环境险恶之“苦”。其下惟白云,其:它的,代词。惟:只有。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shuái)不能甘而善苦,大率:大抵,大概。不能甘而善苦:意思是不能使受它吹拂的植物长出甜味而容易使它们长出苦味。善,容易。故植物中(zhòng)之,故:因此,连词。中:到。其味皆苦,而物 *** 之苦者亦乐生焉。乐生:乐于生长。焉:于是,在这里。○写匡山气候之恶劣与所生植物之特征,直接点出“苦”意。“而物 *** 之苦者亦乐生焉”一语,既收束上文,又开拓下文。

41、起笔交代苦青之所属,并从其环境、气候与植物特 *** 的简略介绍中,说明“苦”的由来。

42、于是鲜支、黄蘖(bò)、苦楝(liàn)、侧柏之木,鲜支:《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鲜支黄砾。”李善注引司马彪曰:“鲜支支子也。”按支子即今之栀(zhì)子树,亦称黄栀子、山栀。常绿灌木。果实黄褐色,可入 *** , *** 寒味苦。黄蘖:同“黄蘖”,亦称黄柏、蘖木、黄桉椤、黄皮树。落叶乔木。树皮厚,外皮灰白色,内皮 *** ,可供 *** 用, *** 寒味苦。苦楝:即“楝树”,落叶乔木, *** 、花、树皮、根皮均可入 *** , *** 寒味苦。侧柏:亦称扁柏,常绿乔木。嫩枝与叶可以入 *** , *** 微寒,味苦涩。之:助词,这里用于和中心词具有同一 *** 的定语之后,可译为“这一类的”,下文“之草”、“之菜”、“之实”、“之笋”的“之”与此同。○以“于是”二字紧衔上段末旬之意,写乐生于此的味苦之木。黄连、菩杕(dí)、亭历、苦参(shēn)、钩夭之草,黄连: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长根状茎,色黄,故得名。根状茎可入 *** , *** 寒味苦。苦扶:不详。亭历:即“葶苈”,现称蔊(hàn)菜,草 *** 上称江剪刀草。一年生草本,为原野杂草。果为短角果,矩圆形或椭圆形。 *** 扁小如黍粒,可入 *** ,称葶苈子, *** 寒,味苦辛。苦参:落叶亚灌木。此处作者误为“草”。根 *** ,可入 *** , *** 寒、味苦。钩夭:又名钩芙(fú)、苦芙,一种菊科宿根草。初生嫩苗可食,长大后称苦藉,味苦。《尔雅·释草》“钩芙”郭瑾注:“大如拇指,中空,茎头有台似蓟,初生可食。”无花无实者名地胆草,汁苦如胆。○写乐生于此的味苦之草。地黄、游冬、葴(zhàn)、芑(qǐ)之菜,地黄:多年生草本,根状茎 *** ,肉质肥厚。根和根状茎可以入 *** ,新鲜者称鲜地黄或鲜生地, *** 寒、味甘苦;干燥后称干地黄或生地, *** 寒、味甘苦;经加工蒸制看称熟地黄或熟地, *** 微温,味甘。游冬:一种苦菜,菊科植物,茎叶折断有苦乳汁。始生于秋末,明春茎高三四尺,经历冬春,故名游冬。葳:即“酸浆草”。《尔雅·释草》:“葳,寒浆。”郭璞注:“今酸浆草,江东呼日苦葳。”酸浆草又别名挂金灯,红姑娘。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栽培)草本。浆果包藏在鲜艳的囊状花萼内,成熟时橘红色或深红色,可入 *** ,有清热化痰的功用。芑:野菜,象苦菜。○写乐生于此的味苦之菜。槠(zhū)、栎(lì)、草斗之实,槠:常绿乔木。果实球形,褐色,有光泽,可食,分甜苦两种。甜槠子粒小,俗名面槠;苦槠子粒大,俗名血槠,可制苦槠豆腐。栎:落叶乔木,通常见麻栎、自栎。麻栎坚果卵圆形,顶端圆,脱涩后可作饲料。白栎坚果长卵形,脱涩后可作饲料或食用。草斗:不详。一说,栎树的果实。○写乐生于此的味苦之实。楛(kǔ)竹之笋,梏竹:即“苦竹”,亦称伞柄竹,秆可作造纸原料和制伞柄等;笋味苦,不可食。梏,同“苦”。○写乐生于此的味苦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莫不:没有一种不。莫,无指代词,没有哪一种。族布:同类植物一丛丛地到处分布。族,丛聚。罗生:罗列生长。○总括一笔,概言物 *** 之苦的植物皆乐生于此苦地。野蜂巢(cháo)其间,巢:做窝。用如动词。 *** 髓(suí)作蜜,花髓:指花蜜,花朵分泌出来的甜汁,能引诱蜂蝶等昆虫来传播花粉。髓,此指象骨髓似的蜜汁。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方言: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此处犹言土话或土语。谓之:称它,叫它。初食颇苦难,初:开始,刚。颇:很,极。苦难:指味道苦涩难于入口下咽。久则弥(mí)觉其甘,则:就,连词。弥:更加,越发,副词。能已积热,已:止,治,消散。积热:中医称长久积聚体内的炎热。除烦渴之疾。烦渴之疾:燥热心烦的病。○写本该是甜的蜜也苦,但苦有其用,可治病除疾,不同一般。其槚(jiǎ)荼(chá)亦苦子常荼。梗荼“:苦茶。荼:古“茶”字。陆羽《茶经·一之源》:“其名一曰荼,二曰横,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ān)。”《尔雅·释木》:“槚,苦荼。刀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郝懿行义疏:“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子:比,介词。○写茶也苦得异样。其泄(xiè)水皆齧(niè)石出,泄水:指瀑布。齧石出:意思是从石缝间冲刷而出。齧,同“啮”,咬,引申为侵蚀,此处为冲刷之意。其源沸(fè?)沸汨(gǔ)汨,沸沸汨泪:水翻腾的样子。沸沸,水腾涌的样子。汩汩:水流急的声音。瀄(左右结构)(j?é)滵(mì)曲折,瀄滵:水流急的样子。注入大谷。注入:流入。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其中多斑文小鱼,斑文:条状花纹。文,同“纹”。状如吹沙,吹沙:古代小鱼,口大,常张开吹沙,故名。味苦而微辛,微辛:稍微有点辣味。食之可以清酒。清酒:醒酒。○写恶水中之鱼亦苦,但可“清酒”,又不同一般。

43、此段文字由上段末句生发而来,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 *** 之苦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之苦,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来。

44、山去人稍远,去人:指离开人居住的地方。去,距离。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艰:以……为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昏晨:早晚。故遂(suì)择其窊(wā)而室焉。遂:就,于是,副词。窳:地势陷下,此指低洼的地方。室:筑室,用如动词。○言主人亦喜苦中之乐,承首段补说建苦斋于此的原因。“从者艰其昏晨之往来”与前文“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呼应。携童儿数人,童儿:年岁小的仆人。童,“僮”的本字,谓奴仆。启陨(y?n)箨(tuò)以艺粟(sù)菽(shū),启:开,扫开,扫除。陨: *** ,脱落。箨:笋壳的俗称。艺:种植。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古代也称禾、稷、谷、亦为粮食的通称。菽:本谓大豆,引申为豆类的总称。茹(rú)啖(dàn)其草木之荑(yí)实。茹啖:吃。二字同义。荑:茅草的嫩芽。○写其种植吃食之乐。间(jiàn)则蹑(niè)屐(jī)登崖,间:间或,有时。蹑:踏,穿着。屐:鞋的一种,通常指木底的,或有齿,或无齿;也有草制或帛制的。此处指登山用的木底有齿的鞋。《宋书·谢灵运传》:“灵运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倚(yǐ)修木而啸(xiào),倚:靠着。修木:高大的树。修,长,高。啸:此指啸咏,啸歌,吟咏,歌唱。或降而临清泠(lín)。降:向下走。临:到。清泠:清爽寒凉之意,此处指清凉的溪水。樵(qiáo)歌出林,樵歌:此指打柴人唱的山歌。出林:指樵歌的声音传出树林。则拊(fú)石而和(hè)之。拊:击,拍。和:跟着唱。○写其游山玩水之乐。人莫知其乐也。莫:没育谁,代词,○总写一笔,直以“乐”字点出。

45、承前段补述建苦吝的由来和记述苦斋生活的概况与乐起。前段写“物 *** 之苦者亦乐生焉”,此段就有点“人 *** 之苦者亦乐生焉”的意味了。

46、先生之言曰:○承上引苦斋主人之言发表议论。“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相为倚伏:互相依托转化。相为,同“相与”,副词 *** 结构,互相。《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倚,依托;伏,隐藏。意思是说,祸是福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人知乐之为乐,乐之为乐:乐是乐。主谓短语作“知”的宾语。“之”用于短语的主谓间以取消其 *** *** 。“也”表停顿。之,助词。而不知苦之为乐,而:却,连词。人知乐其乐,乐其乐:把他的乐当作乐。前一个“乐”用为动词,意动用法。而不知苦生于乐,苦生于乐:苦从乐中产生,意谓乐极生苦。则乐与苦相去能几(jǐ)何哉!则:那么,连词。相去:相距,相隔。去,距离。几何:多少。○阐明“苦与乐,相为倚伏”的关系,颇带有辩证观点。今夫(fú)膏粱之子,夫:那些,代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短语之前,起指示作用。膏粱之子:富贵之家的人。膏粱,精美的食品。《孟子·告子上》:“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赵歧注:“细粱如膏者也。”按朱熹注,以膏为肥肉,粱为美谷,亦通。子,泛指人。燕(yàn)坐于华堂之上,燕坐:闲坐,安坐。燕,通“宴”,安闲。华堂:华丽的厅堂。口不尝荼(tú)蓼(liào)之味,荼:苦菜。蓼: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叶有辣味,俗名蓼辣,也称水蓼。身不历农亩之劳,历:经历。农亩:农田。寝必重(chóng)褥(rù),重:多,多层,厚。褥:寝卧垫身使温软之具。食必珍美,珍美:精美的食品。出入必舆(yú)隶(Iì),舆隶:仆役。舆和隶,都是我国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呼。是人之所谓乐也,是:这,这些,代词。一旦运穷福艾(ài),一旦:有一天。运穷:运尽。运,命运,气运。艾:止,尽。颠沛生于不测,颠沛:跌倒,引申为处境狼狈,生活困顿。不侧:意外。而不知醉醇(chún)饫(yù)肥之肠,醉醇饫肥:酣饮味道浓厚的酒,饱餐肥美的肉食。醉,酣饮。饫,饱食。醇,酒质浓厚。肥,肥美。“醇”和“肥”在这里都用作名词。不可以实疏粝(lì),实:装满。疏粝:粗劣的饭食。疏,糙米。粝,粗米。籍柔覆温之躯,籍柔覆温:铺着柔软的垫褥,盖着温暖的被子。籍,通“藉”,以物铺垫。柔、温,都用如名词。不可以御蓬藋(diào),御:用。蓬藿:此处指用蓬草、藿草编的衣物。虽欲效野夫贱隶,虽:即使,连词。效:摹仿,师法。野夫:指农夫。古时称四郊之外为“野”,野夫是指在“野”的农业生产者。踞(jù)跳窜(cuàn)伏,跼跳:指避难时的慌张样子。跼,曲身,弯腰。窜伏:奔逃隐藏。偷 *** 命于榛(zhēn)莽而不可得,偷:苟且。榛莽:此指草木丛生之地。榛,树丛。莽,密生的草。庸(yōng)非昔日之乐,庸:岂,难道,副词,表示反问。昔日:往日,从前。为今日之苦也耶?也耶:吗。语气词连用,表示加强反问的作用。○批评膏粱之子只求安逸享乐,一旦遇到逆境就不能生活;承上文之议论,说明“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之意。故孟子曰:孟子(约前372——前2 *** ),战国时思想家、 *** 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下面引文见《孟子·告子下》。‘天之将降大任于是 *** ,降:降下,交给。大任:重任。是人:这个人。是,这。这是一个表时主谓短语,用作状语。“之”用于短语的主谓间以取消其 *** *** 。必先苦其心志,心志:心意。苦:使……困苦,使动用法。劳其筋骨,劳:使……劳累,使动用法。饿其体肤。’饿:使……饥饿,使动用法。体肤:身体。○引孟子之言,说明在困境中经受磨练,可以去苦就乐。赵子曰:刘向《说苑·正谏》:“孔子曰:‘良 *** 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引亦作“孔子曰”。本文引作“赵子曰”,不详其本。‘良 *** 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忠诚正直之言。逆耳:刺耳,不顺耳,听起来不好受。逆,抵触,不顺。再引赵子之言,说明接受苦口之 *** 、逆耳之言,“知苦之乐”,亦可去苦就乐。彼之苦,彼:他,他们,指膏粱之子,代词。吾之乐;判断句。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判断句。○直接表明自己与膏粱之子相对立的苦乐观。吾闻并以甘竭,井以甘竭:《庄子·山木》:“直木先伐,井甘先竭。”以,因为,介词。竭,干涸。李以苦存,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夫(fū)差(chāi)以酣(hān)酒亡,夫差(?——前473),春秋时吴国的国君,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因为沉湎于酒色,终为勾践所灭。酣:畅饮,痛饮,此指饮酒作乐过度。而勾践以尝胆兴,勾践(?——前165),春秋时越国的国君,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曾被夫差大败,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任用范蠡(lì)、文种等人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继而成为霸主。兴,兴盛,复兴。无亦犹是也夫?”犹:如,同。是:指示代词,这。也夫;语气词连用,表示在感叹中带有反问的语气。○连引数典,一反一正,形成强烈对比,阐明自己苦乐观的正确。

47、深入一层,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从事理方面阐明苦与乐的相为倚伏,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此为全文的重点之所在。

48、刘子闻而悟之,刘子:刘基自称。子,先生。名其室曰苦斋,名:命名,取名,动词。作《苦斋记》。

49、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跸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zhāi)。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另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这种 *** 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而且“写得比较出色”(引自《古代散文选》下册)。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此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看出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50、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匿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

51、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故斋名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所举例证典籍,亦心与苦相关;最后说明写作原由,也点出一个“苦”字。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苦参 产地 主要 参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