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院士教授之乡,以及中国十大院士之乡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宜兴的“院士县”从古至今出过多少大人物
1、提及江苏人们首先会想到南京、昆山这些标志 *** 城市,江南自古便是灵秀之地,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2、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物华天宝的江南小镇也向来人杰地灵,而独秀于江南的自当首指宜兴。
3、“中国之一院士县”是外界赋予宜兴的美誉,诚然,宜兴人才辈出,古今贤秀,灿若繁星,巨擘文豪层出不穷。
4、如今更是人文荟萃,这里孕育了众多名人名士,他们见证了国家的沧桑巨变。
5、东隔具区,西接溧阳,南抵长兴,北临常州,宜兴古称荆邑又称阳羡,地处江苏省的西南角,依山傍水,气候适宜,历来皆为文人志士所钟爱。
6、古人有诗赞之曰:“胜地古阳羡,清才今长官。”古来圣贤人人赞颂的宜兴不仅风景秀丽,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7、宜兴人才频生与当地崇尚教育的历史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地著名的景点东坡书院与大文豪苏轼还有一段渊源。
8、相传苏轼因 *** 斗争遭贬谪,途径宜兴便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所感染,索 *** 上书宋徽宗,请求辞官在此归隐,皇帝因赏识苏轼的才华便同意了他的所求。
9、就此苏轼在宜兴开始了怡然自得的退休生活,但凭借他的才情自然吸引了众多文人学子前来求学问经。第二年当地便建了一栋东坡学院,足可见的当地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10、宜兴被人称为“文人不敢放肆之地”,这个称呼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古时宜兴共出过4位状元、10位宰相、385位进士!
11、这样庞大的知识分子团体不由得令人惊叹,有人戏称宜兴是“龙脉福地”,当然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这也为宜兴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
12、宜兴历来精英荟萃,古时文人雅士多汇聚于此,探讨经学,近现代以来这里更是人才辈出。
13、“院士之县”“教授之乡”诸多美誉成为了宜兴的代名词,“一门七博士”“父子兄妹皆教授”等富有传奇意味的事迹更是大大提高了宜兴的知名度。
14、如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名校校长、中科院院士都出于此地。物理学家周培源先生便是宜兴人,作为“两弹一星”元老级人物,也是北京大学校长。
15、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唐西、唐立父子,还有著名国画 *** 徐悲鸿,他们都来自这座小小的县城,迄今为止这里共走出26位院士,数百位大学校长和数万名教授。
16、短短几十年中,这里诞生了诸多学术界的人才,宜兴无疑成为世人眼中的“人才培养基地”。
17、院士 *** 着某一行业的资深专家,只有在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才有资格被提名参与 *** ,可见其难得。
18、而宜兴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县城,为国家培养了26位院士,为国家建设提供了一个智囊团,“中国之一院士县”的称号果真名不虚传。
19、现在宜兴的万丈光芒也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黯淡,昨天的荣誉是激励后人是动力,自小听着前代诸多前辈光荣事迹的宜兴人,自当是愈加自我鞭策。
20、前人的成功更为催人奋进,相信在这片孕育了泱泱人才的土地还会诞生更多的社会各界的人才。
21、自古以来宜兴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了诸多人才。
22、倘若一个地方频频出现天才那势必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如果是宜兴,那众人便会欣然不语,仿佛宜兴能够诞生优秀人才在社会各界已经成为平常之事,人们是不再为宜兴大量出现人才而好奇了吗?
23、当然不。世人更多地关注的是,宜兴为何能够频频产生人才?
24、当然不乏有一些人将他们的成功归功于风水,他们相信是宜兴的风水好致使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学者生于此。
25、这种说法当然有些道理,宜兴风景宜人,环境优美,气候舒适,自然适合读书研究,但宜兴的传奇必然不会只是因为美丽的景致。
26、如果深入当地探究宜兴教育的成功,会发现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世世代代宜兴人都重视教育事业,崇尚文化的传统已经融入他们血液之中。
27、相信当初文豪苏轼先生也是看到宜兴人严谨的治学态度才愿意留下,与一众向往知识的学子们共同探讨学问。
28、先秦时期,吴楚越三国文化汇集于此,魏晋时期,梁祝传说由此发源。
29、古宜兴人用自己的努力为我们展现了宜兴古老的历史文化底蕴。
30、近代以来,宜兴又积极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宽进严出”,良好的教育方式为学子们的成才之路奠定了基础。
31、前辈的成就是一个标杆,后人受其影响自然也会忠于科学文化事业的研究,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教育家们的言传身教。
32、使得在宜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治学风气,这种良 *** 的循环衍生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自然便会主动为了某个目标努力。
33、江南景色宜人,山青水秀,那青烟雾朦、纤风细雨响蓬船的水墨境界。
34、布满芳草青苔的石板路,依山傍水的亭阁,是人们对江南的一贯印象。也正是这样杏花微雨的好景致养育了小镇中人的细腻与聪慧。
35、宜兴的传奇由人们世代谱写而成,走进宜兴,会叹服于这里古老的民俗,走在青石板路上,感受着这座小镇的古朴与赤诚。
36、东坡书院的书香仍氤氲在人们的衣袖间,学堂中尊师重教之风浸润着莘莘学子,求学求知氛围浓郁,文风炽热。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8、宜兴向我们展示了他治国兴教,世代传承的地域文化,这片古老又神圣的土地上或许没有震撼世人的瑰丽建筑,但它延续着千百年来的治学精神,已经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
二、中国最著名的三大人才之乡,你知道几个
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黄冈市境内,被誉为“教授县”。全县总面积2397.6平方公里,人口约103.4万。蕲春北靠大别山,南濒长江,自然风光迷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它位于中国“中三角”的中心位置,与武汉、南昌、合肥等城市同属“1小时城市圈”。蕲春县培养出了4300多位教授,以及众多知名人士,如北京大学蕲春籍教授15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100强大学中,蕲春籍教授有260多人。蕲春的名人包括李时珍、吴承恩等,他们在文学、医学等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宜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古称“荆邑”、“阳羡”,是中国著名的陶都。历史上,宜兴共培养出近400位进士,现代则有26位两院院士,近100位大学校长等杰出人才。宜兴的知名人物包括 *** 和丁俊晖等。
江西临川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王安石、汤显祖等名人的故乡。自宋代至清代,临川共走出700多位进士,800余卷著述被收入《四库全书》,近1800人被列入《中国名人辞典》。临川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才辈出的历史而闻名。
三、国内知名人文地理学研究者有哪些院士、教授等
1、林超在40年代专攻人文地理,在人口地理、聚落地理、 *** 地理、经济地理诸方面皆有建树。他在中国地理研究所所长和人生地理组组长任期内,组织了大巴山、嘉陵江流域以及新疆西北部的地理考察,取得了大量资料与成果。特别是1940年11月至1941年6月的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历时之长,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而且是在 *** 时期的艰难条件下。这次考察步行4000余公里,踏遍流域内17个县,撰写了《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报告》,并绘制图件344幅,详细记载了该流域的地形、农业、矿业、航运、人口和聚落,被誉为“ *** 时期中国地理学的 *** 之作”。
2、徐邓耀,男,1956年生,教授,享受 *** 特殊津贴专家。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现为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硕士生导师。从事地理教学近30年,先后承担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区域经济等本科课程课程教学工作,以及区域经济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承担四川中学乡土地理教学 *** 研究(世行 *** 项目[JG303],1996-1998)、面向21世纪人文地理学教学 *** 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1999-2002)、21世纪地理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实验 *** 研究(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01-2004)等教学 *** 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 *** 项目、省社科联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省教育厅项目以及地方委托项目20余项。先后出版专业3部,发表学术 *** 50余篇。
3、翟有龙,男,19 *** 年2月生,四川南部县人, *** *** 员,国土资源学院院长、教授,区域经济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和区域经济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参加或主持了纵横向课题23项,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先后在《经济地理》、《干旱区地理》、《中国农村经济》、《科学·经济·社会》、《生态经济》、《日本学刊》、《经济纵横》等刊物发表 *** 32篇(含合作);主编了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文地理学新论》教材,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大 ***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四川师范学院院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四川师范学院优秀教学管理干部”、“四川师范学院优秀 *** 员”、“西华师范大学师德标兵”。
4、①主编《人文地理学新论》教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5、②参加“21世纪地理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实验 *** 研究”,省教厅(2001—2003)。②发表的教研 ***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现状与发展,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2),之一作者, *** 复印资料《地理》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
6、③获教学成果奖励:人文地理教学 *** 研究2002年西华师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名),教学软件《宇宙环境》2002年省优秀电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五名)。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院士教授之乡和中国十大院士之乡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