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雷山苗族苗之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苗族分为哪些苗系,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雷山苗族苗之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中国苗族文化中心雷山 *** 在哪里
1、中国苗族文化中心雷山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中大街与铜鼓北路交叉路口往北约100米,即雷山县民族文化广场西侧约50米处。
2、雷山县是苗族文化的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境内有国家级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以及中 *** 间艺术之乡郎德上寨和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等著名景点。这里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3、雷山的民族风情浓郁,苗族建筑、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都保持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内涵。游客可以欣赏到魏晋歌舞、唐宋服饰、明清建筑等文化遗产。此外,雷山还有地方名特产茶叶、矿泉水、山野菜、鱼酱酸等美食,其中“银球茶”更是被定为 *** 馈赠礼品。
4、近年来,雷山县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先后被评选为“中国十大更好玩的地方”、“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更佳魅力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的小城”等,成为了中国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苗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验到大自然的壮美与人文的和谐。
二、贵州雷山县贵州雷山县是哪个市
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县有几个镇?2、贵州雷山县是哪个市3、贵州省雷山县具体在哪里呢?离贵阳远吗?4、雷山县属于贵州哪里5、雷山县属于哪个市6、贵州雷山县至方祥多少公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县有几个镇?
4个
雷山县辖4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望丰乡、大塘乡、桃江乡、达地水族乡、方祥乡。
雷山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14.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33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等。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凯里、台江、榕江、丹寨四县市相邻。县城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42公里,距省城贵阳184公里,距雷公山主峰30公里。雷山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是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有中 *** 间艺术之乡郎德上寨,有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开发得天独厚。
贵州雷山县是哪个市
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介于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之间,总面积1204.36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
雷山县历史悠久,其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境内主要旅游风景区有中 *** 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铜鼓发源地掌坳村,中国最美的苗寨乌东、百年水上粮仓新桥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响水岩瀑布,高岩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区和雷公坪“点将台”、格头“秀眉营”等历史遗迹。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 *** 授予“中 *** 间艺术之乡”称号。
截至2021年末,雷山县户籍总人口16.5397万人。2021年,雷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3:15.6:63.1。
4个
雷山县辖4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望丰乡、大塘乡、桃江乡、达地水族乡、方祥乡。
雷山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14.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33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等。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凯里、台江、榕江、丹寨四县市相邻。县城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42公里,距省城贵阳184公里,距雷公山主峰30公里。雷山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是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有中 *** 间艺术之乡郎德上寨,有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开发得天独厚。
贵州雷山县是哪个市
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介于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之间,总面积1204.36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
雷山县历史悠久,其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境内主要旅游风景区有中 *** 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铜鼓发源地掌坳村,中国最美的苗寨乌东、百年水上粮仓新桥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响水岩瀑布,高岩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区和雷公坪“点将台”、格头“秀眉营”等历史遗迹。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 *** 授予“中 *** 间艺术之乡”称号。
截至2021年末,雷山县户籍总人口16.5397万人。2021年,雷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3:15.6:63.1。
雷山县辖4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望丰乡、大塘乡、桃江乡、达地水族乡、方祥乡。
雷山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14.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33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等。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凯里、台江、榕江、丹寨四县市相邻。县城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42公里,距省城贵阳184公里,距雷公山主峰30公里。雷山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是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有中 *** 间艺术之乡郎德上寨,有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开发得天独厚。
贵州雷山县是哪个市
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介于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之间,总面积1204.36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
雷山县历史悠久,其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境内主要旅游风景区有中 *** 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铜鼓发源地掌坳村,中国最美的苗寨乌东、百年水上粮仓新桥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响水岩瀑布,高岩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区和雷公坪“点将台”、格头“秀眉营”等历史遗迹。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 *** 授予“中 *** 间艺术之乡”称号。
截至2021年末,雷山县户籍总人口16.5397万人。2021年,雷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3:15.6:63.1。
雷山县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14.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2.33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等。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凯里、台江、榕江、丹寨四县市相邻。县城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42公里,距省城贵阳184公里,距雷公山主峰30公里。雷山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是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有中 *** 间艺术之乡郎德上寨,有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开发得天独厚。
贵州雷山县是哪个市
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介于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之间,总面积1204.36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
雷山县历史悠久,其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境内主要旅游风景区有中 *** 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铜鼓发源地掌坳村,中国最美的苗寨乌东、百年水上粮仓新桥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响水岩瀑布,高岩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区和雷公坪“点将台”、格头“秀眉营”等历史遗迹。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 *** 授予“中 *** 间艺术之乡”称号。
截至2021年末,雷山县户籍总人口16.5397万人。2021年,雷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3:15.6:63.1。
贵州雷山县是哪个市
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介于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之间,总面积1204.36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
雷山县历史悠久,其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境内主要旅游风景区有中 *** 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铜鼓发源地掌坳村,中国最美的苗寨乌东、百年水上粮仓新桥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响水岩瀑布,高岩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区和雷公坪“点将台”、格头“秀眉营”等历史遗迹。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 *** 授予“中 *** 间艺术之乡”称号。
截至2021年末,雷山县户籍总人口16.5397万人。2021年,雷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3:15.6:63.1。
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介于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之间,总面积1204.36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
雷山县历史悠久,其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境内主要旅游风景区有中 *** 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铜鼓发源地掌坳村,中国最美的苗寨乌东、百年水上粮仓新桥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响水岩瀑布,高岩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区和雷公坪“点将台”、格头“秀眉营”等历史遗迹。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 *** 授予“中 *** 间艺术之乡”称号。
截至2021年末,雷山县户籍总人口16.5397万人。2021年,雷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3:15.6:63.1。
雷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介于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之间,总面积1204.36平方千米。下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
雷山县历史悠久,其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境内主要旅游风景区有中 *** 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铜鼓发源地掌坳村,中国最美的苗寨乌东、百年水上粮仓新桥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响水岩瀑布,高岩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区和雷公坪“点将台”、格头“秀眉营”等历史遗迹。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 *** 授予“中 *** 间艺术之乡”称号。
截至2021年末,雷山县户籍总人口16.5397万人。2021年,雷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3:15.6:63.1。
雷山县历史悠久,其苗族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境内主要旅游风景区有中 *** 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中国苗族之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铜鼓发源地掌坳村,中国最美的苗寨乌东、百年水上粮仓新桥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响水岩瀑布,高岩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区和雷公坪“点将台”、格头“秀眉营”等历史遗迹。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 *** 授予“中 *** 间艺术之乡”称号。
截至2021年末,雷山县户籍总人口16.5397万人。2021年,雷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3:15.6:63.1。
截至2021年末,雷山县户籍总人口16.5397万人。2021年,雷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3:15.6:63.1。
贵州省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临台江县,剑河县,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挨丹寨县,北与首府凯里市接壤,距凯里市42公里,距省会贵阳市184公里。雷山县少数民族以苗族,侗族为主,还有水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雷山县目前已被国家评为"中国更好玩的地方"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这里的德郎苗寨,雷公山原始森林,西江千户苗寨,独南锦鸡苗族村寨等,都是游客来雷山游玩必去的地方。
雷山县属于贵州省的黔东南自治州,距州府所在地凯里市仅40公里。著名的千户苗寨----西江就属于雷山,雷山是“中国十大更好玩的地方”。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介于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之间,总面积1204.36平方千米 [28] [31]。下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
旅游景点
1.郎德上寨
距凯里市区29千米,距县 *** 雷山7千米,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郎德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 *** 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雷公山森林公园
雷公山,苗岭之巅,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千米。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被 *** 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境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
3.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大的苗族聚居村寨。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 *** 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 ***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 *** 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 *** 。
4.独南苗寨
位于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是锦鸡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独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苗寨地处云贵高原,隐身于苍山雾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楼往山坡两边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 *** 。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介于东经107°55′—108°22′,北纬26°02′—26°34′之间,总面积1204.36平方千米 [28] [31]。下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
旅游景点
1.郎德上寨
距凯里市区29千米,距县 *** 雷山7千米,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郎德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 *** 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雷公山森林公园
雷公山,苗岭之巅,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千米。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被 *** 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境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
3.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大的苗族聚居村寨。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 *** 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 ***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 *** 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 *** 。
4.独南苗寨
位于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是锦鸡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独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苗寨地处云贵高原,隐身于苍山雾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楼往山坡两边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 *** 。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旅游景点
1.郎德上寨
距凯里市区29千米,距县 *** 雷山7千米,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郎德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 *** 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雷公山森林公园
雷公山,苗岭之巅,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千米。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被 *** 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境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
3.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大的苗族聚居村寨。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 *** 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 ***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 *** 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 *** 。
4.独南苗寨
位于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是锦鸡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独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苗寨地处云贵高原,隐身于苍山雾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楼往山坡两边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 *** 。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1.郎德上寨
距凯里市区29千米,距县 *** 雷山7千米,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郎德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 *** 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雷公山森林公园
雷公山,苗岭之巅,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千米。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被 *** 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境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
3.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大的苗族聚居村寨。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 *** 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 ***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 *** 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 *** 。
4.独南苗寨
位于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是锦鸡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独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苗寨地处云贵高原,隐身于苍山雾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楼往山坡两边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 *** 。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距凯里市区29千米,距县 *** 雷山7千米,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郎德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 *** 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雷公山森林公园
雷公山,苗岭之巅,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千米。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被 *** 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境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
3.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大的苗族聚居村寨。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 *** 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 ***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 *** 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 *** 。
4.独南苗寨
位于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是锦鸡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独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苗寨地处云贵高原,隐身于苍山雾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楼往山坡两边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 *** 。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2.雷公山森林公园
雷公山,苗岭之巅,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千米。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被 *** 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境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
3.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大的苗族聚居村寨。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 *** 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 ***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 *** 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 *** 。
4.独南苗寨
位于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是锦鸡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独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苗寨地处云贵高原,隐身于苍山雾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楼往山坡两边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 *** 。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雷公山,苗岭之巅,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公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30千米。雷公山,史称“牛皮大箐”,苗语称“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群峰起伏,由冷塘山、乌东山、野草坡、木姜坳、雷公坪、冷竹山、猫鼻岭、九洞山等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被 *** 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境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
3.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大的苗族聚居村寨。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 *** 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 ***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 *** 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 *** 。
4.独南苗寨
位于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是锦鸡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独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苗寨地处云贵高原,隐身于苍山雾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楼往山坡两边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 *** 。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3.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大的苗族聚居村寨。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 *** 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 ***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 *** 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 *** 。
4.独南苗寨
位于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是锦鸡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独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苗寨地处云贵高原,隐身于苍山雾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楼往山坡两边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 *** 。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位于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大的苗族聚居村寨。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 *** 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 ***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 *** 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 *** 。
4.独南苗寨
位于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是锦鸡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独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苗寨地处云贵高原,隐身于苍山雾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楼往山坡两边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 *** 。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4.独南苗寨
位于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是锦鸡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独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苗寨地处云贵高原,隐身于苍山雾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楼往山坡两边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 *** 。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位于雷山县西南边缘,地处雷公山南麓,与丹寨县接壤,是锦鸡苗族(旮弄人)生活的地方。独南苗寨,原名叫同南,官方命名为“独南村”,而在神话传说和古歌巫辞中的名字为卧河略,意为云海苍茫的地方。独南苗寨地处云贵高原,隐身于苍山雾海,在苗寨的靠山坡面上方位置往下看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建立在一道高高的山梁上,木楼往山坡两边延伸,看上去像是一座古老的 *** 。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气候特征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雷山县境内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更高气温35.6℃,更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40- *** 天,年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日照1225小时。
贵州雷山县至方祥的距离是31.5公里到32公里公里。根据查询相关 *** 息贵州雷山县,贵州雷山县至方祥公交距离是31.5公里贵州雷山县,驾车距离是32公里。
1、贵州雷山县至方祥乘坐专线客车的路线距离是14公里贵州雷山县,从雷山县客运站上车贵州雷山县,途径3站,方祥站点下车,需要90分钟到达。
2、贵州雷山县至方祥驾车路线距离是31.5公里,需要60分钟到达。
1、贵州雷山县至方祥乘坐专线客车的路线距离是14公里贵州雷山县,从雷山县客运站上车贵州雷山县,途径3站,方祥站点下车,需要90分钟到达。
2、贵州雷山县至方祥驾车路线距离是31.5公里,需要60分钟到达。
2、贵州雷山县至方祥驾车路线距离是31.5公里,需要60分钟到达。
三、苗族还分青苗白苗
1、在贵州各民族中,苗族的头饰、服饰最为丰富,多达数十甚至上百种,这是因为苗族人口众多,支系纷繁,散布极广,各部分人之间的头饰、服饰有较大差别。清代乾隆年间曾经编印了一部《皇清职贡图》,第八卷专讲贵州各民族的头饰、服饰,其中几乎有一半是苗族,《百苗图》也是如此。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人们不可能有科
2、学的民族识别 *** ,只能按最直观的头饰、服饰来作区分,于是有“红苗”、“黑苗”、“青苗”、“花苗”之称。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上苗族的头饰、服饰,这里不妨将原书所记抄录于后,以便研究其发展变化。是书载,贵阳、大定等处“花苗”,“有大头、小花之称。衣以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染则花纹似锦。衣无襟衽,挈领自首以贯于身。男子以青布裹头,女子以马尾杂发编髻,大如斗,拢以木梳”;铜仁府属“红苗”,“男椎髻,约以红帛;女戴紫笠,短衣绛裙,缘以锦垂带如佩”;黎平等处“黑苗”,“其人衣短尚黑,女绾长簪,垂大环,衣裙缘以色锦,皆跣足”;贵定、龙里、黔西等处“白苗”,“男科头赤足,妇女盘髻长簪,衣尚白,短仅及膝”;修文、镇宁等处“青苗”,“其人衣尚青,出入必佩刀携弩。妇人以青布蒙首,缀以珠石,短衣短裙”;贵筑、龙里等处“东苗”,“以花巾束发,衣衫短不及膝,妇女多服花布披肩,系细褶短裙”;平越、清平等处“西苗”,“衣尚青”,“男妇悉青衣彩带”;平越、黄平等处“夭苗”,“衣尚青,左,女工纺织善染……其居 *** 烂土夭坝者,缉木叶为衣,系以短裙”;清平县“九股苗”,“男女习俗服饰与黑苗同,而 *** 尤剽悍,以铠甲为常服,自膝以下用铁片缠裹”;贵定县“平伐苗”,“男子披草衣,女系长裙”;定番州“谷蔺苗”,“男女皆短衣……妇女以青布蒙髻,勤纺织,其布最为细密,有谷蔺布之名”;黎平“罗汉苗”,“衣尚黑,男未室则 *** 羽于首……短衣。……妇人散发,绾 *** 木梳,数日必以水洗之。以金银作连环饰耳,以双带结背、长、短裙,或止系长裙,垂绣带一幅,曰衣尾”;都匀、平越等处“紫蓝苗”,“其人衣尚黑色,男女俱椎髻、缠以黑布。男子披铁铠、佩刀负枪”;广顺州“克孟牯羊苗”,“男青衣、椎髻,女盘髻、短裙”。其实,无论是《皇清职贡图》或者《百苗图》,所记的都很粗略,而且遗漏不少,只不过是其中的十之一二。如果进一步查阅其他史书和方志,掌握的资料就会更多,并可从这些资料中大致可以看出苗族头饰、服饰的主要特点。
3、先就发型而言,《淮南子·齐俗篇》说:“三苗鎝首”,据《苗族简史》考证,所谓“鎝首”,就是用棕毛、麻丝、马尾之类掺杂在头发里,然后把它盘结在头顶,宛如戴在头上的一个大帽,上文所引的“妇人马鬃尾杂人发为?,大如斗”便属此类。但它并不是惟一的模式,比方说,《溪蛮丛笑》中就提到另一种发型:“蛮类既不巾,发皆拳,而苗尤异,照日金色,各黄猫头。”这大概是将头发剃光的一类,即所谓“科头”,不但“男子科头赤足”,而且某些地方妇 *** 有“科头”的。但在明、清的方志中,最常见的还是“锥髻”,即将头发盘于头顶如锥状,谓之“盘髻”、“挽髻”或“绾髻”。如果除去绾发的木梳、长簪、羊角或者头上所 *** 的鸡毛、雉尾以及银角、银冠及蒙在头上的青布、系在头上的彩带,那么,其发型基本同属一个类型。当然,式样是很多的,譬如,有的“挽高髻”,有的“挽髻为瓣”,有的“挽成双髻”,有的却“酷似东洋头”。由此看来,苗族的头饰虽然多种多样,撇开头衣和首饰,主要有“鎝首”、“科头”和“锥髻”三类,而以“锥髻”最为普遍。
4、苗族的服装,男子的差异并不太大,无非是右衽、大襟、对襟之类差别,裤脚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头上包套头,脚上缠绑腿之类。差异更大的是妇女的服装,尤以青年妇女的盛装最能表现各自的特点。大体说来,主要有三种类型,最基本而且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是着短衣、穿百褶裙,其次是穿长裤和大襟衣,再次是着汉装,后二者是在演变过程 *** 现的。与“百越”民族着“筒裙”的习俗不同,苗族的裙子基本上属于“百褶裙”一类,但款式之多,非其他民族所能比拟,色调、花纹、长短、质地各有不同。色调看来是最引人注目的,史书上所谓的“红苗”、“白苗”、“青苗”、“黑苗”、“花苗”,无非是以色调来作区分的。纹饰也很醒目,有的是蜡绘,有的是刺绣,有的是挑花,有的是编织,“大花苗”、“小花苗”之分,大概就是从纹饰着眼。裙的长短也有明显差别,有的长达脚背,有的仅及小腿,有的则是在膝盖以上的超短裙,所谓“长裙苗”、“短裙苗”大概就是按此区分的。至于与裙子相配的上装,多以短衣为主,但式样各异,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一种是从头上往下套入的所谓“贯首衣”,有领孔而无袖;一种是无领无扣的短衣,左右交叉于胸前,内穿大袖衫;另一种是齐腰紧身的右衽衣或对襟衣;此外,还有“背牌”、“披肩”之类。黔东北一带的苗族妇女,原先也是穿百褶裙的,但自清代“改土归流”以来,逐渐改穿长裤和大襟衣了,在衣缘和裤脚上镶花边或加“栏杆”,贵阳、罗甸、都匀等地苗民,大抵也属这一类型。至于改着汉装的,这里就不赘言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地区,甚至相邻的村寨,彼此在服饰上并不相混,譬如说,长裙、短裙、超短裙在黔东南地区同时并存,大花、小花在黔西北地区相互并见。反之,原先以某种服饰为特征的苗族,迁往他乡以后,往往还保存原来的传统,例如从黔东南迁到黔西南的一部分苗族,服饰与黔东南基本相同。
5、除了发型、服装而外,首饰也有许多区别,包括佩戴在头部、颈部、 *** 、腰部及四肢(主要是手)上的装饰品。最初,苗族先民多半是取自然物作装饰品,表现出一种粗犷、古朴的美感。例如:有的“髻上 *** 白鸡毛”,有的“男髻则 *** 白鸡尾或锦鸡、 *** 尾以为美”,有的“头用豪猪箭绾发”,有的“首饰用海、青白小珠”或“以五色 *** 珠为饰”,甚至以薏苡代之”,有的则以“竹筒三寸斜穿其耳”。后来虽有人工
6、剑河苗族头饰制成的木簪、木梳作装饰,仍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格。大约在明、清两代,苗族普遍采用银饰,并获得巨大发展,种类之多, *** 之精,在国内实属罕见。各地苗族佩戴的银饰不同,显得多姿多彩,例如:雷山大塘妇女头上 *** 三枝银花,龙里苗族妇女在青帕 *** 一串大小不等的银泡,紫云苗族姑 *** 头上排列着五个锥形银饰,雷山桥港苗族妇女戴的是一种用银花、银链、银铃组成的帽子,台江施洞口苗族妇女则戴着富丽堂皇的银冠,丹寨苗族姑娘盛装时戴银角,如此等等。这些都只是大概说说而已,事实上,无论是项圈、项链、耳环、手镯、银花、银泡、银角、银冠、银帽、银衣片都有若干样式,有多种搭配,这将在工艺美术一章中细讲,这里就从略了。不同的头饰、服饰、首饰结合在一起,苗族服饰自然显得绚丽多姿,令人炫目。
7、然而,文献的记载无论如何是有很大局限的,如果深入调查,实际存在的差别远远不止于此。安正康、蒋志伊、于信之先生作了大量调查之后,在《贵州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一书中,有一节专写苗族服饰艺术,说得相当仔细。他们根据苗族服饰的款式和苗语方言来划分类型,分为湘西、黔东、黔中南、川黔滇和海南5类,除海南一型外,其余4类在贵州均有分布,每种类型之下又细分为若干模式。书中不仅指出各种类型的特征和各种模式的差异,而且点出了几种典型,例如:以刺绣著名的台江妇女服饰,以挑花突出的贵阳地区妇女服饰;以毛织为主的威宁服饰,以蜡染为特点的丹寨、安顺、黔西、织金、黄平妇女服饰,以编织著称的贞丰、安龙妇女服饰,以银饰最多的雷山、台江、黄平、凯里妇女服饰等等。
8、台江苗族牛角形银饰“黔东型”苗族服饰,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是苗族服饰 *** 色最鲜明、式样最复杂的一大类型。概括地说,这一类型的特点是:以自织土布为衣料,服装的基本形式为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上衣多绣花,银饰特别丰富。属于这一类型的,有台江施洞式、台江反排式、台江台拱式、台江岩板式、台江巫脚式、台江五河式、剑河温泉式、雷山西江式、雷山桥港式、凯里舟溪式、凯里凯棠式、黄平谷陇式、丹寨排莫式、丹寨龙泉式、从江岜沙式、榕江平永式、黎平高求式等等。因为贞丰的苗族是从黄平迁去的,所以他们的服饰也属这一类型。不难看出,“苗家腹地”保留的传统最多,样式也特别丰富,台江共有六式,其次是雷山、丹寨和凯里。台江施洞的服饰具有典型 *** ,它以刺绣和银饰著名,颇能体现“黔东型”的特点。妇女挽髻于顶,用自织的红、蓝、白花格帕包头,帕 *** 一圈银花带,髻上 *** 高约30厘米的银冠,冠下两侧 *** 有各式银花和银簪,髻后 *** 有银梳,项戴银项圈四五只,银项链二三条,胸前有半圆形的银压领,上衣的后背、前摆、两肩及袖口饰以银衣片、银泡和银铃,两耳戴筒状银耳环,又戴银手镯三四只,全身银饰足有10公斤重,显得精美华贵。刺绣也很出色,两袖中部外侧的刺绣花片为全身最耀眼处,衣领及两肩配有宽大的绣花边,刺绣纹样多为龙、凤、牛、人物及鱼类,色调为红色、深红色或紫色,下穿青白色百褶裙,脚穿翘尖绣花鞋。银饰与刺绣的完善结合,便构成施洞服饰的特点。
9、苗家银装迎宾客但台江施洞式毕竟只是“黔东型”的一种,其他各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从不同方面显示出独特之处。台江反排苗族妇 *** 戴银冠,但裙子不像施洞那样长及膝下七十余厘米,而是一种仅及膝下六七厘米的短裙,腰间系着一块青布的方围腰,上穿青布大襟右衽、无领、大袖衣。台江台拱式又有不同,衣服系用自织
10、自染的“花椒布”做成,用独特的绉绣、瓣绣 *** 绣成袖花片,有浮雕感,并用青缎或白布绣成长方形围腰。台江岩板式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在发髻上 *** 有一横式银花,一排银锦鸡高高立于花上;二是裙子超短而且多褶,褶达三四十层、外面罩着一方有黑白织花图案的围腰。台江巫脚式较为简朴,挽大髻于顶,然后用一方紫青布从后向前围髻,交于前额,而巾则披于两肩及后背,可以挡风。台江五河与剑河温泉基本同一式样,头上戴一圈银花,髻上 *** 一只银锦鸡,袖花由六块正方形织花图案组成,两肩饰有花纹,背后有一块呈倒“品”字形的图案,围腰三分之二为大幅图案。雷山西江式以银角最为突出,另一特色是在裙外又穿一条花带裙,系由22根绣花的花带组成。雷山桥港式最突出的是超短裙,长仅20厘米,褶细而厚硬,使臀围显得特大,裙外前面系一及膝的方形围腰,后面系一宽大有褶的方彩缎,穿青色紧腿布裤。凯里舟溪式发型与众不同,在挽髻的前沿,做成波状帽檐式发型,右高左低,油光可鉴。凯里凯棠式以银项圈既多且大而引人注目,戴各式项圈4只,最小的为圆形,第二层为卷花圆形,第三层为卷花方形,第四层更大,宽40厘米,下端悬吊着排列整齐的银花片和银铃,还挂有一根粗大的项链。黄平谷陇式的大银帽最有特色,帽由四层银花堆砌而成,精雕细镂,玲珑剔透,显得璀璨夺目。贞丰式服装款式与黄平同,但衣服颜色,不分男女老幼均以黑色为基调,刺绣素雅。丹寨排莫式戴一种“山”字形银冠,顶端各系一束白鸡毛,所用蜡染袖片均为传统的“涡妥”纹饰。丹寨龙泉式为枇杷襟上衣,青色、小领、布扣,长仅35厘米,不遮腹,款式不同寻常。从江岜沙式,衣短至肚,紧身,衣袖细长,系一倒三角形的绣花肚包于腹下,穿青色长裤。榕江平永式最别致的是“鸡毛带裙”,裙长中等,细褶,以竖条蜡染与青布相间,每条花纹呈横向三段,段与段之间用红、 *** 或红、蓝色相间隔,并在每条花片的下端系两束白鸡毛,故名“鸡毛带裙”。
11、贵阳花溪苗族盛装“黔中南型”是指贵阳、龙里、贵定、清镇、平坝、安顺、长顺及安龙等地的苗族服饰,它兼有东、西部服饰的特点,妇女上装多缀有后披领及“背牌”,下穿青色百褶裙或蜡染花裙。初步调查,属这一类型的有贵阳花溪式、贵阳—龙里式、龙里式、贵定贵东式、贵定云雾山式、清(镇)平(坝)式、安(顺)清(镇)式、安顺关口式及安龙鲁沟式等。贵阳花溪式可以作为一种典型,这里的妇女用一条彩色挑花带束发于脑后,自髻后向前斜 *** 一排银簪,多达十余根,形如筷子。上装是前短后长的贯首衣,因其领口镶有一条白布边,向外翻露,犹如一面旗帜,故名“旗帜服”。衣片的前后不合缝,两袖仅与衣肩上部连缀,胸前系一条呈交叉状的挑花带,下着多褶青色中裙,饰以长及脚背的挑花围腰,腰带也是挑花的,下端垂有一排白色圆珠,上端系三组银链和银铃,脚缠挑花绑腿,整个服装皆以挑花为特征。在贵阳与龙里、贵定、惠水毗连地区的苗族,妇女束发挽髻于顶而将发际下端剃光,用数幅青布缠头,形成一个硕大的包头,正面看去为圆盘形,侧面看去有如橄榄形状,顶部是一个圆圈,圈内有玫瑰色和浅蓝色的绸帕。龙里式的“白裙苗”又是另一种风格,内穿白色衬衣,外面套着一件浅蓝色的大襟右衽衫,衣裳宽大,袖口长及腕下,披一领绣花坎肩,着细褶短花裙,裙的上段为蓝色织花图案,下段为白色。贵定云雾山式的特点,是姑娘们喜欢将头发四周剃光,而将头顶的长发挽成小髻,然后用红、蓝、白、黑长条布缠成圆盘形大包头,最外层为黑色,帕的两端有白贵州望谟苗族银饰边,帕端外露而呈蝶状。平坝、清镇、长顺一带的苗族,男子也包头帕,里层为青布,外层为黑白竖条布,形成一个大圆圈,上衣为大襟右衽有领长衫,腰部缠宽腰带,带两端有花边及玫瑰红排须,穿青布长裤,并戴有项圈一只,还系一把银锁和一排银铃。安清式苗族服饰,妇女用绣花帕包头,少则两块,多则十余块,呈圆筒状,并用三条红色绣花带依次从前向后包住头帕,挽髻于后,而将头帕两角向上翘起,穿大领对襟衣,后背正中缀一块黑底玫瑰红挑花图案,上衣前后摆依次接有多层挑花衣摆,俗称“背扇裙”或“衣裳裙”,腰系挑花围腰,脚缠挑花绑腿。安顺关口式苗族姑 *** 头饰特别,束发于前顶,编成独辫,弯曲成弓状,然后用一条韧 *** 树皮做成一个桥形的发架板,覆在发辫上,并用长银簪将发架板与发辫加以固定,同时将包在发架板上的挑花头巾与包在额上的绣花巾连成一体。安龙鲁沟式妇女的盛装,外衣为“旗帜服”,领口一开在左,一开在右,将 *** 的领向外翻起,两条白边相交于胸前和背后,有如旗帜环肩,下着青布中裙,然其套头却如同男子。
12、“川黔滇型”在贵州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部分散见于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因为这种类型与四川、云南多有相似之处,故以“川黔滇”相称。这种类型的服饰,色调较浅,女裙多以蜡染布绣花,但银饰较少,有六枝梭戛式、六枝式、毕节地区式、毕节燕子口式、安(顺)普(定)式、普定长田式、镇宁江龙式、安龙普坪式、贵阳乌当式、望谟乐旺式等。六枝特区梭戛乡的苗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着传统式样,显得原始古朴。女子的发型很特别,用约两公斤重的假发挽成“∞”字形发髻,横卧在头顶上,其宽度远远超过两肩,奇特极了。梳成这样的发型,必须先在后脑部位装上一把长约65厘米的木梳,将沉甸甸的假发支撑在木梳上,然后用一根白毛毡带将发髻系于木梳,再系在妇女头上,称为“戴角”,有了这种标志才能参加社交,表示已经成年。盛装的上衣为三层,在两件衬衣之外再穿一件蜡染的对襟无领紧身衣,衣袖细小,前摆至腰部,后摆达于脚跟,前胸、后背及两袖皆饰以蜡染图案。下穿百褶长裙,终年围着一方用羊毛织成的围腰,造型独特,腿上缠着羊毛毡剪成的绑腿,脚穿形如草履的绣花鞋。男子包青帕数圈,上衣为和尚领、紧身衣,下穿百褶裙裤,宽大而呈灯笼状,腰间缠挑花带,据说花带愈多愈为女子所爱。六枝式的特征,头戴百十支雉尾的羽冠,衣着大襟右衽白布长衫,系黑白方格腰带,外披宽大厚实的坎肩,以 *** 和朱红色为主,间以少量黑色和白色,绣纹为几何图形。毕节式有两种,一种是赫章、纳雍、水城等地的“小花苗”服饰,另一种是毕节、大方一带“木梳苗”的服饰,姑娘发式为掺假发和红、 *** 毛线缠成的辫状大包头,上衣为对襟无扣 *** 衫,并缀有红、 *** 织花披肩,下着多节细褶裙,上段及下段为蜡染,中间一段为白色。毕节燕子口式,妇女以红毛线盘头,并将掺有黑毛线的长发绕头一圈,在大襟衣外穿 *** 白色披肩,其上有几何纹织花,下穿数条花褶裙,裙上段为青色,下段为白、青、灰三色横条,围腰下部打褶,上部有“凵”字形挑花装饰。安普式妇女的发式颇有特色,仅掺少量假发,绾红色月牙状木梳,盘髻于顶,外用细银链绕髻数圈,而将银链一端的方银片及银铃垂于脑后。普定长田式的头饰又别具一格,将长发盘成辫子,以青色长头帕折叠起来,绕成大圆盘形, *** 一条缀穗须的花带。镇宁江龙式妇女的发型特别,将一根两端各扎半截木梳的红色竹片,一端固定在发髻内,另一端则悬挑于头的左侧70厘米,然后将长发分为三股,分别绕在竹片上,形成一种呈长角形的蓬松发型。安龙普坪式妇女上衣,两襟从左向右交叉于胸前,前襟长至脚背,后摆长过 *** ,两侧自肋下开衩,衣领及两襟为深红、白色织花边,前襟为横向的五段细几何蜡染花,段与段间以织花边相隔,两袖亦分三段,系黑围腰,下穿蜡染细褶中裙。贵阳乌当式,妇女盛装时,头顶横 *** 一只木质月牙形的角,将长发和假发绕在角上以为头饰,上衣为 *** 长衫,衣领叠为两三层,披黑底挑花坎肩,衣袖似两层衣状,穿蜡染细褶中裙,有的穿裙数条,形成向外扩散裙式。望谟乐旺式妇女的盛装,在平盘于顶的头发上,裹以青帕,帕上缀五只圆锥形银花泡,泡上垂一根细链和银铃,穿白色对襟衣,领后缀红、 *** 几何纹样的背牌,下穿蜡染细褶花裙,系青布长围腰。威宁“大花苗”的 *** 颇有特色,头用布包成套头,身穿麻布长衫,披一件用羊毛织成的披肩,其上布满几何图形,而背后的一块尤异,为回纹背牌,下缀四根带子。
13、属于“湘西型”的服饰在贵州不多,主要分布在松桃及黔东北地区,另一部分在晴隆、普定一带。这一部分苗族,因为长期与汉族交往,服饰受汉文化影响较大,妇女已 *** 裙,改穿无领大襟上衣和宽腿长裤,头帕盘于头顶呈圆筒形,仅见松桃式和晴(隆)普(定)式。松桃式最能反映这些特点,头包蓝、白相间的小方格帕数圈,上大下小,高达33厘米。戴细耳环,环下垂梯形银片及四五只细银链。上衣为大襟右衽,无领,衣袖宽大,衣袖四周镶深蓝布边,中间镶一条细蓝花带,袖口饰以花边。戴胸围,上呈圆角三角形,正中镶有一块呈三角形的 *** 缎,上角饰云纹,再于 *** 缎上绣有几朵鲜艳的荷花,上缘边上嵌有两排白花,衬在青底上,格外醒目。下穿阴丹蓝布长裤,裤腿宽大,膝以下镶有花边,花边下为青布,绣有稀疏的小花。晴普式与松桃式大同小异,但少女的发式为单辫,缠白色长头帕,发辫由后往前缠于帕外,而婚后则挽髻于顶,呈圆锥形,罩以青帕,帕两端垂于脑后。
14、以上所述,大体可以看出苗族服饰的若干特点、若干样式。其更大的特点就是多样 *** ,应当说上面所举的只是较为突出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形式没有提及。尽管如此,共同 *** 还是存在的,譬如头饰以“锥髻”为主,服饰以“百褶裙”为主,首饰以银饰为主等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