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武术之乡,天水武术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通渭武术之乡,以及天水武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描述一下甘肃武山县
  2. 武山县属于哪个市
  3. 书画美术

一、描述一下甘肃武山县

武山,位于甘肃东南部,天水市西端,东接甘谷,南邻岷县、礼县、漳县,西通陇西,北靠通渭,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素有蔬菜之乡、玉器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的美称,全县共6镇9乡,344个村。

武山县东西宽51.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人口43.95万人,海拔在1340米至3120米之间。陇海铁路和316国道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她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素有蔬菜之乡,玉器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的美称。

武山县气候境内气候宜人,属温带 *** ***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506毫米,年均气温10.7摄氏度,年日照实践2147小时,无霜期125天至193天左右,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素有“陇上江南”的美称。武山县幅员辽阔,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有耕地面积62万亩,草原19万亩,草川大草原和太皇山大草原最为著名。有森林13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5%。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境内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林木品种一云杉、冷杉、油松、白杨、桦树为主,另有苹果、梨、核桃、大枣、桃、花椒等经济林木。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帘洞和木梯寺

水帘洞坐落在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钟楼山鲁班峡谷中。这里山势挺拔,突兀壮观;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洞中泉水奔涌,山间溪流潺潺,景色幽静宜人。

“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为理想的游览胜地。该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修建,主要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等名胜古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帘洞在形似斧劈的试斧山东侧之峭壁上,是一个约50米长,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每当雨季,洞顶、洞壁泉水、雨水一齐涌出,洞檐流水如注,恰似珠帘掩门,故得名水帘洞。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殿等多座建筑,各殿、台、亭、阁依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工艺精巧。其中尤以菩萨殿最为高大华丽。该殿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见底;上层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内塑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麻线娘娘;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 *** 巨幅壁画。整个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相辉相映,大有天然布景之趣。

木梯寺为国保单位,座落在县城西南约30公里的马力柏林山山腰,山势险峻,茂林叠翠,石窟、寺庙宛如颗颗明珠,掩映在绿荫之中,石窟四周悬崖峭壁,仅有北侧一山门可入寺内。相传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据代重建木梯寺序记载:“龙川东北有名山曰木梯寺,初建于汉,自唐迄今,历代经营,内有“十殿九洞二砖塔”二塔已无迹可考,最西有天然石佛一尊,较伏羌大佛略小。寺内现存窟龛18个,殿堂四座,造像80余尊,壁画234幅2100平方米。内容广,碉饰多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尤以五、七、十六窟规模更大,保持原作风貌。造像有魏唐遗风,其中,宋代作品为全寺精华。

老君山位于武山县城南五华里处,是西秦岭山系太皇山脉蜿蜒至武山县城南面的主峰。海拔2385.9米。老君山以其山势雄伟,峰峦秀丽, *** 涌波,古松参天,自古享有“君山独秀,俯瞰渭水”的美誉,为武山城南屏障和古宁远八景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对原有风景林保护的同时,补植松林,使得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山色显得异常秀丽,近年被确立为县级森林公园。大自然 *** 斧神工造就的天然景观和风光如画的秀丽山水,吸引国内外游客流连往返、络绎不绝。老君山具有优美神化传说的景观有:太清胜境、石峡飞瀑、棋盘仙迹、鸡冠叠翠、朝阳古洞、锅底烟云、幽谷神泉、嘹台瞰渭八景,含有:悬崖白松、老君古殿、飞云峰、攀天梯等二十多个名胜景点。

(2)丹霞地貌的杰作———鲁班山

鲁班山,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帘洞相连的陇上名山。座落在县城东北20公里处,是古今兵家重地,中原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要道,为古宁远胜景之一。

走进胜景峡谷,相传鲁班用一把利斧把一座大山劈成三段的险崖绝壁之间,透过茂密的树丛,露出一线天色。这里崖壁升耸,峡壑险邃,全境由“鲁班试斧”、“松林晓月”、“仙人送子”、“五虎出山”、“东坡夜游”、“李白醉酒”、“笔峰独秀”、“驼群远行”等25处景点组成,每景点都各具特色。生长在悬崖绝壁石缝中的白皮松更为出奇,有些枝干长得象长臂伸出丈把远;有些枝干卷曲拐扭甚至绕过旁的枝干斜刺往上长;有的倒悬下垂至数丈之外,在空中 *** 探脑的作态,有的树干挺拔扶摇直上,凌空展开它的绿臂,远眺像个美丽的姑娘,有自己独特的青春、秀丽、活泼。 *** 松下,放眼远望,但见渭河如练,婉蜒蛇行,朵朵莲花般的群山,温顺的相偶在此山的四周,不但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情画意,而且亦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景。登上“驼群远行”的景点观之,前面12条大小不等的山脉系并立,层层云雾回环缠绕,阳光在远近的山峰、高低的云层上,涂上浓淡不等的光彩;近处蓝得透明,远一点灰得发黑。再过去向远望,便挨次地由深灰、浅灰,而至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色。无不吸引游 *** 连忘返。

武山大草原位于草川乡,草川乡是一个比较偏远的乡。到武山县城后一路往东,经温泉乡矿泉疗养院,沿一条乡级公路走约22公里即到。登上海拔2600米的主山峰,放眼四望,目光所及之处,莽莽苍苍,那一片爽心的浓绿厚重得似乎融化不开;清风徐来,漫山遍野的各种野花随风摇曳,花香阵阵袭过,令人陶醉不已;山色、云影、牛哞、狗吠,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的境界。据草川乡 *** 苟洲彦介绍,这里和礼县、甘谷两县接壤,是优良的夏季牧场。每年夏季,舟曲、卓尼等地的牧民赶着成群的 *** 来此放牧,直到10月左右才将 *** 用卡车运回。每到盛夏时节,其他地方酷热难当的时候,这里凉风习习,暑意全消,更高气温只有22度,是避暑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人到了这里,不管有多少烦心的事,让风一吹全就没了。

温泉位于陇海铁路天水车站至兰州车站之间,距洛门站仅15公里,每天有旅游专车往返通行于洛门、武山接送来往疗养、旅游人员。疗养区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安静幽雅,空气洁净、无噪音污染,年温差小,每逢春、夏、秋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疗养康复的更佳期。疗养康复区的布局依自然地形设计,呈南北长廊式分布,其位置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古朴、典雅,与疗养地自然景致融为一体,给人以浓郁的乡土气息;新型疗养院氡泉水疗楼在温泉水池塘中亭亭玉立,把疗养地装点得更富有勉力和新意,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温泉水质清澈透明,浴时有润滑舒适感,天然氡泉矿水因子,适应症广泛,放射 *** 元素作用 *** ,可有效的改善和加强中枢神经的功能,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病,心血管病,运动 *** 疾病,神经紧张症,风湿 *** 和各种功能障碍川牢疾病,能增强体质的抵抗能力,对 *** 代谢、免疫 *** 都有重要生物学作用。

参观名胜,浏览古迹,是当代疗养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入院的疗养员,都有兴趣到武山的水帘洞等风景名胜点去测览,这些景点,当天可以往返,可充实疗养康复生活。

武山温泉,以其水质优良,位置理想,物产丰富,周边风景名胜众多而居西北之首,是人们疗养、康复、保健、旅游的理想之地。武山温泉又名矿泉,古称烫池寺,有泉眼11处,日涌水量700吨。属热放射 *** 矿泉,水温为摄氏38度至40度之间,属软质淡水。

武山矿泉含有:放射 *** 氡、碳酸氢钠和硫化物等38种微量元素,是国内外稀有的极具医用价值的复合型矿泉。经过三十多年的康复医疗实践证明,该泉具有放射作用、离子作用、 *** 线及机械 *** 作用、机体内环境调节作用。 *** 后,肌肤细腻光滑,增白除皱,保健作用明显。而医用价值更为奇特,对疥疮的治疗效果远非单纯 *** 物治疗所能比拟,治愈率达100%,且疗程短(仅3—7天即可痊愈)。对目前原因不明,临床疗效欠佳的各类银屑病、红皮病、慢 *** 湿疹、“癣”等皮肤病有神奇的疗效。对其它慢 *** 诸如风湿病、肺心病、冠心病、软组织损伤、运动支持 *** 疾病、盆腔炎、慢 *** 胃肠炎、代偿 *** 疾病等都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2)滩歌镇文物古迹———唐初古建万花寺、宋代古堡威远寨、明清街

*** 玉,是产于甘肃武山县 *** 镇一带的超基 *** *** ,化学成分是蛇纹石、碳酸盐、滑石、磁铁矿及铬尖晶石等。矿物名称叫蛇纹岩,属年青碧玉的一种。 *** 玉的分布点主要有武山 *** 镇邱家峡矿点和庙儿湾矿点,其中尤以邱家峡矿点的储量丰富,赤露情况较好。甘肃天水武山 *** 玉已探明储量3.24亿m³为世界第二大矿。 *** 玉又名蛇纹石玉,因其结构细密,质地细腻坚韧,抗压、抗折、抗风化 *** 好,可琢 *** 强,光泽晶莹,而成为玉雕工艺品、高档农具的配套镶嵌和高级饰面之理想材料,其色泽呈翠绿、墨绿、橄榄绿、莹光淡绿等多种,暗映天然纹理,恰似龙舞动,霓虹缭绕,十分典雅。

6.民俗文化中的奇葩:武术、旋鼓舞、扭秧歌、书画等。

武山秧歌源远流长。每当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武山民间村村寨寨都有盛况空前的“耍秧歌”、“闹社火”、“玩花灯”、“庆上元”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耍秧歌”一直是武山人春节期间的重要的文化生活,有祈求平安祝福、吉祥之意,是武山人民的精神财富,是武山数 *** 的文化积淀和富有生机的精神源泉。武山秧歌作为地方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它以自己独特的风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世代传承着。旋鼓舞,是武山县农村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以粗犷豪放、剽悍威武著称的武山旋鼓舞源自古羌人的舞蹈、祭祀活动,是当地的先民们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在求生存、盼太平、保平安的期盼和愿望中产生的。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武山县拥有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资源:古老的民间传说,纯朴的民族风情,悠扬婉转的秧歌,热情奔放的旋鼓舞、绚丽多彩的剪纸、民间绘画艺术等等,都是绝好的教材。这些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艺术作品,都显示出武山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体现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发展素质教育,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二、武山县属于哪个市

武山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县。它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的复合地带,地理位置独特,东连甘谷县,西接漳县,南通岷县、礼县,北邻陇西县和通渭县。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武山县成为连接多个地区的重要节点。

武山县总面积约为2011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河谷川区倾斜。城区为渭河河谷平原,而南山则为中低丘陵地带。这样的地形地貌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气候方面,武山县属温带 *** *** 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10.3℃,无霜期长达195天,年均日照时数为2331小时,降水量约为500毫米左右。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使得该地区的自然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武山县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它不仅是国家级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县,还被誉为“中 *** 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武术之乡”。这些称号不仅体现了武山县在农业和文化方面的特色,也展示了其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的努力。

总的来说,武山县作为甘肃省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县,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宜人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都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了解的地方。

三、书画美术

菏泽市(邮编:274000 *** 区码:0530)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位于北纬34°39〃--35°53〃,东经114°48′--116°24′。辖牡丹区、郓城、鄄城、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东明八县一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07年人口887.6万,面积12239平方公里。[1]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称"天下之中"(史记)。别称:中国牡丹城、曹州。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领都曾在这一地区活动,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汤时期的三朝元老伊尹、“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 *** 成就霸业、黄巢 *** 、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境内仍保留着永丰塔、尧王墓、蚩尤 *** 、陈王台、范蠡湖、孙膑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等100多处名胜古迹。是我国著名的牡丹城、书画之乡、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被称为“三乡一城”。[1]

菏泽市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宋代晁补之、李昭己、何氏家庭、曹氏家庭都为书画艺术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较知名的近代书画家有牛千古、卜昭信、张凤集、李眉川等,现代有吴东魁、王兆石、晁楣、田伯平、何方华、张得蒂、包备五、鲁风、刘昌杰、高观凌、于玉军、李明晋、曹明冉、冯训文、李玉凤等。真正群众 *** 的书画热活动是伴随着 *** *** 而兴起的。近年来发展较快,习书画者众多,书画热遍及城乡,各级各类书画展览活动不断,书画队伍逐渐壮大,老作者宝刀不老,后起之秀接连涌现。全市成立有各类书画协会、书画研究会等20多个,全国书协、美协会员5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00多人,每年举办各类书画比赛、展览、笔会等活动上百次,建有各类书画、美术专业脱产(业余)校(班)近百处。全市书画营销门市30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形成了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大军。目前,菏泽的书画产业已形成城市、乡村于一体的 *** ,如菏泽城内的马海书画产销一条街、曹县邵庄农民书画之乡已初具规模,巨野县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巨野农民绘画之乡”的称号,该县农民书画作者近2000人,年书画产值达2000多万元。曹州书画院作为全国地市级更大的书画院,建院以来已举办书画展览200多次。[1]

菏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仅以国花牡丹名闻天下,而且以其繁荣发展的书画艺术饮誉海内。菏泽书画历史渊源流长,名人辈出。据宋史.燕肃传载:燕素(曹州人),长诗文书画,其作品多入妙品,以及北宋晁补之兄弟(钜野人)、元代商挺(曹州人),至明代曹州何氏家族(何永匀,何永健四代孙)以诗书艺传家,历代不衰。清代马延熙、郭如仪、刘琨、田如烩等皆为当时书画名家。近代以来,著名书画家牛千古、郑树屏、李楣川等都为菏泽地区的书画艺术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2]

建国以来,菏泽的书画艺术有了更快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有较高艺术水平和影响的书画家,如中国版协付 *** 、北大荒创始人晁楣先生、著名国画艺术家田伯平先生、著名雕塑家庞媛女士,以及何方华、鲁风、吴东魁等。他们在国内或国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名气。目前,我区有国家级画家5人,分别是许汝良、梁兆存、王福增、黄恩涛、上官超英,省级画家88人,如李荣海、董洲、成弘夫、王进、周庆汉等,地区级200多人。[2]

各种类型的书画组织遍布菏泽,美协、书协、文化艺术单位和民间书画组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书画组织 *** 。现有各类书画协会、学会、画店等100多家,其中影响更大的数曹州书画院。 [2]

菏泽书画艺术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全国、省级美术协会员近300人,参加全国书画函授学习的达3000多人,参加地市级书画培训班的达数万人。目前,书画作品业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经济交往,联谊会友的重要礼品。为满足广大书画爱好者的需求,菏泽每年都举行近百次不同规格的书画展览,推动了书画艺术的提高和普及。 [2]

菏泽市巨野县农民书画展饮誉省城巨野县民间书画艺术展览08年在省美术馆开展,省委 *** 、宣传部长朱正昌、副 *** 蔡秋芳、省文化厅厅长张长森等领导 *** 和省内书画界部分知名人士参加了展览活动。 [2]

巨野县民间书画艺术展览作为山东省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成果展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由省文化厅主办。此次展览汇集了巨野县39位书画家的340多幅作品, *** 了巨野县书画创作的更高水平。作品真实地表达了基层群众的现实生活,生动反映了在新的时代农民群众崭新的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在展览开幕式上,朱正昌、蔡秋芳、张长森等为展览剪彩,并向参展作者 *** 颁发了荣誉证书。 [2]

曹州书画院创建于1985年10月,占地一万六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九千多平方米,是集书画研究、创作、展览、交流、收藏于一体的文化事业单位。目前为全国地市级规模更大的画院。 [2]

曹州书画院建筑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有现代的园林风格,院内藤廊、亭台、假山、喷泉、千字文石刻壁,松竹斗奇,百花争艳,景观幽雅,宜书宜画,已成为菏泽对外 *** 的窗口,书画活动的中心,参观旅游的重要景点和爱国注意教育基地,并常年对外 *** 。东西两大展厅,面积九百多平方米,先后承办、举办各种展览二百多场次;曹州碑廊全长四百多米,内容以反映菏泽风光、赞美曹州牡丹为主题,并刻制了部分历史名人的肖像和事迹。作品多出自当代书画名家之手,也刻制了数位伟人和先贤的手迹,具有强烈的民族 *** 、鲜明的地方 *** 和高超的艺术 *** ;曹州书画家作品陈列馆陈列的作品均系菏泽书画名家之精心创作, *** 了菏泽书画艺术的更高水平;晁楣版画艺术陈列馆所藏80幅精品是晁先生无偿捐献的,作品以当年人们开垦"北大荒"热火朝天的创业精神和壮丽景观为主要内容,融历史 *** 、艺术 *** 为一体,展示了晁楣先生高超的版画艺术水平。由此,书画院被誉为"艺苑奇葩"、"画宫无双"、"民族文化的基地,书画艺术的殿堂"。 *** ***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 *** 刘炳森先生赞道:"灵根天降鲁西南,魏紫姚黄墨牡丹。更著曹州书画府,莅临皆有十分缘"。书画院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宾。建院以来,共接待国内外参观游客人八十余万人次。原 *** *** 会 *** 长 *** ,原 *** *** *** *** , *** *** *** 局 *** 、山东省委 *** *** ,原 *** *** 副 *** *** ,原 *** *** 会副 *** 长廖汉生、 *** ,原 *** 副 *** *** , *** *** 会副 *** 长王光英、何鲁丽, *** 副 *** 万 *** 等,先后视察了曹州书画院,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

曹州书画院1985年聘请舒同先生为首席顾问,苏毅然、崔子范、许麟庐、于希宁、刘炳森、刘艺为名誉院长,院外画师120多名。两次应邀赴 *** 为 *** *** 办公厅、 *** 办公厅创作书画作品65幅。15年来,在 *** 、省级报刊发表书画作品二千余幅,入选国家、省级展览六百余幅,外出办展六十余次。先后编辑出版了《刘炳森楷书曹州书画院碑记》、《当代中国花鸟画集》、《牡丹杯大奖赛作品选》、《曹州碑林作品集》和《曹州书画院》等大型精装画册。2000年4月举办中国文联 *** 组 *** 高占祥大型牡丹摄影作品展,《人民日报》、 *** 、《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 *** 卫视中文台、日本有关新闻机构等一百多家新闻单位对书画院及书画家进行了专题介绍或新闻报道。[2]

另外,建于书画院内的赵登禹纪念馆,以大量翔实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再现了菏泽籍 *** 名将赵登禹将军各个时期的光辉业绩,热情讴歌了赵登禹将军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

曹州书画院被评为地市级"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文化下乡先进集体"、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 *** 年,被国家 *** 收入《中国旅游信息库》;1997年,入编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旅游协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主编的《中国著名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大观》,被列入全国著名景区景点500家;2000年中国文联在曹州书画院设立"中国文联文艺家生活创作基地"。[2]

位于曹州书画院的曹州碑廊分别于1985年和1995年两期施工落成,全长近500米,刻碑四百余块,目前为全国最长的碑廊。碑廊内容多以赞颂国花牡丹的历代诗词和牡丹风采为主,其中有部分历史名人和伟人的手迹,也有舒同、启功,藏克家、黄苗子、唐云,沈鹏、刘炳森、武中奇、沙孟海等现代名家的作品,同时还刻制了数块反映曹州历史名贤和名贵牡丹品种的绘画作品,以丰富多才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形成了一个集现代书法家作品之大成,熔牡丹文化于一体的亮丽景观,吸引着上万游客前来观光,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书画艺术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巨野县的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到秦汉时期,到了宋代,颇具建树,清代和 *** 时期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刘藻为 *** 的一个书画家群体,留下了大量的碑贴、画本。 [2]

新中国成立后,在 *** 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巨野县以黄恩涛、王世超、董森、梁福根、邹德玲、刘新义、王广云、李世群为 *** 的广大书画艺术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传统书画艺术,植根巨野这片沃土,用丹青绘志抒怀,把全县的民间书画艺术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

目前,全县拥有国家和省级美协会员二十多人,市县级会员九百多人,市级以上参展作品一千余幅,群众 *** 的各类书画组织遍布全县,书画研究会、美术家协会、麟州书画社等组织已成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场所。全县集创作、销售、装裱于一体的大型绘画点达三十余处,以姚贵元、王传学、黄呈进、常进等为 *** 的农民绘画创作 *** 、加工点和以工笔牡丹为主的产销 *** ,遍布全县十多个乡镇,独山镇刘庄村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书画专业村。全县常年在外地从事书画销售的人员达六十余人,年销售书画作品二十余万幅,年产值达二千余万元。 [2]

巨野县书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0年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巨野农民绘画之乡”,中国文联 *** 组 *** 、常务副 *** 高占祥发来了贺信。绘画之乡的命名提高了巨野农民书画的知名度,为巨野县农民书画走向市场、形成书画产业奠定了基础。 [2]

2001年,中国巨野农民书画家协会、中国巨野农民书画销售总公司成立。为了向外界充分展示巨野书画艺术的风采,该县多次远赴上海、嘉兴、西宁、西安等地组织农民画家举办作品展览,并与 *** 、北京等地的艺术中介机构保持 *** 联系,积极开拓书画市场。 [2]

2002年,中国巨野农民书画院暨巨野农民书画研究会成立,为菏泽文化大市的创建添了新的亮点。两个组织荟萃巨野书画精英,集研究、创作、培训、销售功能于一体,内靠基地,外联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当巨野县书画产业“桥头堡”,打响“中国巨野农民书画”品牌,从而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2]

诏安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是海西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是著名的“中国青梅之乡”和“书画艺术之乡”,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素有“福建南大门”、“闽南大温室”之称。[3]

诏安书画,始自唐代。唐开元年间,著名书法家钟绍京贬任怀恩县尉,其人“字画妍媚,遒劲有法”,其书风对九龙江流域书画艺术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宋代,陈景肃、翁待举等渐山七贤和应他们邀请来访的丞相陈俊卿、梁克家,知州朱熹,学者陈淳、林用中,以及避祸隐居九侯山的江南赵嘉客、洛阳周直言等人的诗文书画,丰富了诏安的书画艺术。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起先后兴办的石屏、渐山、丹诏等书院,促进了诏安书画的交流与发展。元代,到九侯山挂锡的僧无碍倚崖题刻的“九侯名山”4个擘窠大字,为闽省金石之宝,对诏安书法起了一定影响。

明代末年,诏安书画风气鼎盛,先后出了沈起津、徐登第、方映辰等书画名家。当时,诏安文人墨客崇尚题记碑刻。至今,诏安城乡还保留着大量的明代碑石题记、牌坊榜书,挺拔遒劲,叹为观止。沈起津的《双屏泰山庙记》被誉为碑林瑰宝。

清代,随着海运业的发展,诏安许多书画家趁商旅之便,南下潮、汕、穗,北上沪、甬、扬、津、京等地,拜会各方名家,交流取经。而外地书画家也不断来诏交流,使诏安书画家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技艺水平。诏安书坛画苑一时名家辈出,出现了康瑞、刘国玺、谢廷爚、沈锦州、沈瑶池、谢琯樵、汪志周等书画名人。当时从北方学成回诏的沈锦州在继承诏安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大胆吸取北派画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诏安画派”,他画风苍劲,韵致清丽;着色偏重赭石花青,孤冷淡雅,自成一格。后由其 *** 沈瑶池、谢琯樵继承发扬他的艺术风格,在各地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为“闽派”。谢琯樵还东渡 *** ,作画授徒,被誉为 *** 画坛的开山祖师。

清末 *** 时期,诏安书画家达80多位。马兆麟等书画家,大胆吸收海派之长,使诏安书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风貌。新中国成立后,诏安相继出现林林、沈福文、沈柔坚、林仰峥、韩柯、沈锡纯、沈耀初、许海钦等驰名中外的书画家,以及在艺术上颇有建树的谢有秋、沈汉桢、徐序行、许沙洛、沈荣添、高继文、沈吉文和一批中青年书画家。

*** *** 20年来,诏安书坛画苑,新人辈出,能书善画者参加各级美协、书协的有近百人之多,许多作品入选全国展览并获奖。《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记载历代诏安籍书画家23人;中国美术家协会13个常务理事中,诏安籍画家就占了2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 *** 之职也曾由诏安人担任,诏安书画家在海内外艺坛尽领 *** 。

1993年被 *** 正式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三沈”: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

从2008年至今,诏安县先后举办四届青梅节暨书画艺术节,大力弘扬诏安书画艺术,同时也邀请 *** 《欢乐中国行》《 *** 广场》《红星艺苑》等栏目助阵,将节会推向巅峰,使得诏安书画产业蓬勃发展,对诏安书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响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处在渭河北岸支流牛谷山中上游的通渭县,是东汉著名诗人秦嘉,徐淑夫妇等古代优秀人物的故里。长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渭人以书画作为表现感受的载体,城乡村野处处散发出书画艺术的幽香,营造出了浓烈的艺术氛围,被人们称为“通渭现象”。通渭人的书法作品风格多样,蕴涵着传统的技艺和不断的创新意识。美术作品又有别于陕西户县,天津杨柳青的农民画,风俗画。而以地道的文人画成其一大亮点。1986年,通渭书画作品进京展出。

19 *** 年,被 *** 正式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通渭武术之乡和天水武术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通渭武术之乡,天水武术-第1张图片-

标签: 天水 通渭 武术 术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