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关成语 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5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诸葛亮有关成语的问题,以及和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2.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3.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一、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与诸葛亮有关的的成语有:三顾茅庐、鞠躬尽瘁、七擒七纵、初出茅庐、淡泊明志等等。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 *** 命,不奢求在诸侯之 *** 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多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

【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马致远《荐福碑》之一折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解释】: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到死为止。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臣只有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示例】: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死而后已、忠心耿耿、积劳成疾、鞠躬尽力、全心全意、呕心沥血、赤胆忠心

【解释】: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七纵七擒,是只称臣。”

释义:诸葛亮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示例】: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元·无名氏《小尉迟》之一折

【语法】:联合式;作分句、状语;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解释】: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首战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之一功。”

释义:诸葛亮直接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新露头脚就立了之一个功劳

【示例】: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 *** 《彷惶·高老夫子》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刚出道

【近义词】羽毛未丰、新硎初试、乳臭未干、少不更事、初露头角、初露锋芒

【反义词】老谋深算、识途老马、久经世故、身经百战、老成持重、饱经沧桑、羽毛丰满、饱经风霜、久经沙场、登堂入室、老马识途

【解释】: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有关成语 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第1张图片-

释义: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指不追求名利

二、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死而后已、三顾茅庐、料事如神、足智多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运筹帷幄、七擒七纵、草船借箭、初出茅庐。

1、三顾茅庐: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2、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3、死而后已: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意为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的精神。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 *** 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 *** 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 *** 人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诸葛亮

三、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

曹 *** 只叫 *** 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 *** 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 *** 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 *** *** 的一次决战。曹 *** 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 *** 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 *** ,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 *** 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 *** ,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 *** 诈降,曹 *** 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 *** 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 *** ,扬水

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进攻南中(平定南方蛮族的叛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听说蛮族的渠帅中有个叫孟获的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人民都佩服、尊敬他,(所以)悬赏将士生擒孟获。等到抓住孟获以后,(诸葛亮)让他观看蜀汉大军的兵营、战阵。

问他说:“这样的 *** 怎么样?厉不厉害?”孟获回答说:“之前不知道您 *** 的虚实,所以打败了。现在承蒙您恩赐让我观看(贵军的)兵营、战阵;如果您 *** 的实力不过是像这样子,是很容易战胜的。”

诸葛亮笑了,放了孟获,让他组织 *** 再战。如此这般,放了七次又 *** 了七次,然而诸葛亮仍然放孟获回去再战。孟获不肯走了,说:“您,真是天威啊!我们绝不再 *** 了。”于是大军行进到滇池。南中平定了,全部使用本地民族的渠帅担任官吏。

东汉末年,曹 *** 摔兵南下,进攻刘备和孙权的联军。东吴都督周瑜决定用火攻破曹军。一切准备好了,周瑜突然想起,必须要刮东南风才能火借风势,取得成功,而当时是冬天,刮的是西北风,那里来得东南风呢?周瑜急得病倒了。

诸葛亮猜透了他的心事,给他写下了十六个字的 *** 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周瑜忙向诸葛亮请教办法。诸葛亮懂得天文,知道几天内会刮东南风,就说自己能用法术借来东南风。后来,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使吴 *** 攻成功,曹军大败而归。

诸葛亮有关成语和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诸葛亮 成语 有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