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几多愁歌曲,以及人生能有几多愁歌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邓丽君唱的 几多愁是什么意思
1、邓丽君的歌曲《几多愁》是一首将宋词《虞美人》进行改编的歌曲,它取材自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原词以李煜的 *** 之痛为背景,表达了他对过去奢华生活的怀念和 *** 后的深深哀愁。邓丽君的演绎,将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推向了大众,尤其是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借助水的意象,形象地传达了愁思的深远和无尽,成为了广为传唱的名句。
2、歌曲通过歌声,让听众感受到词中那种无法言说的故国之思,即使是对奢华生活的眷恋,也难以抵挡 *** 带来的锥心之痛。邓丽君的演绎,不仅传达了李煜的情感深度,还让这首词具有了跨越时空的共鸣,无论听者身处何种情境,都能从中找到共鸣,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3、《几多愁》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首承载着历史沧桑和个体命运的诗篇,它以音乐的形式,将李煜的愁苦与广大听众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因此得以流传至今,成为了经典之作。
二、春花秋月何时了 人生能有几多愁 歌词
1、春花秋月何时了,人生能有几多愁歌词,出自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几多愁》,
2、作词:李煜《虞美人》作曲:谭健常
3、歌曲《几多愁》出自李煜《虞美人》,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6、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7、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8、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9、“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10、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11、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 *** 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12、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 *** 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13、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 *** 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 *** 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 *** 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 *** 、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 *** 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14、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15、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16、全词抒写 *** 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17、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宋代王绖《默记》卷上:“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 ***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 *** 者。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 *** 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所谓“有释迦、 *** 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 *** ,概括了所有具 *** 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 *** 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 *** 、 *** *** ,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18、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19、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20、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更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 *** 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三、几多愁的歌曲鉴赏
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改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邓丽君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四、带愁字的歌都有什么额
1、《几多愁》是改编李煜的词《虞美人》而创作的歌曲,由谭健常作曲,邓丽君演唱。该歌曲于1983年发行,并被收录于专辑《淡淡幽情》中。歌曲时长3分24秒。
2、《少年壮志不言愁》,由林汝为作词,雷蕾作曲,刘欢演唱。是电视剧《便衣 *** 》主题曲,被人们广为传唱的一首经典老歌。
3、《消愁》是由毛不易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曲于2017年7月29日在《明日之子之一季》第7期首唱,现场版本收录于毛不易2017年9月1日发行的专辑《巨星不易工作室 No.1》中,正式版本收录于毛不易2018年5月31日发行的专辑《平凡的一天》中。
4、《愁人节》是 *** 琪演唱的一首歌曲,词曲:周博贤,出自专辑《Ksus2》。
5、《离人愁》是由李袁杰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于2018年6月16日以单曲的形式发布。2018年11月29日,该曲在2018 *** 音乐盛典上获得年度十佳热门单曲奖。
五、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是什么歌曲
这首歌由谭健常作曲,邓丽君演唱,名为《几多愁》。歌词改编自李煜的词《虞美人》,原词表达了作者在“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李煜的《虞美人》是其 *** 作,也是他的绝命词。写下这首词后,宋太宗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几多愁》以凄楚而感伤的歌声,把作者沛然流离的愁思贯穿始终。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邓丽君15周年巡回演唱会”的舞台上,邓丽君也演唱了这首歌。她的歌声让人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情感,形成了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几多愁》成为了一首“旧词新唱”的经典 *** 作之一,广为流传。它的旋律优美,情感丰富,让人在聆听时不禁感叹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邓丽君的演唱赋予了这首词新的生命力,让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她那温柔而深情的声音,将李煜笔下的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几多愁》的歌词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春花秋月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它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常常会想起这首歌,仿佛能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它让我们意识到,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永远不会消逝。邓丽君的《几多愁》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之作,每当听到这首歌,都会让人想起那些美好的瞬间,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情感。这首歌曲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旋律,让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充满向往。在不同的年代,这首歌曲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情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一首经典之作。每当夜深人静时,这首歌曲总能触动人心,让那些曾经的经历和情感在耳边回响,成为人们心中的一抹温暖。邓丽君的演唱赋予了这首词新的生命力,使它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和情感。《几多愁》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六、求一首歌之一句是:几多风雨几多愁.很老的,很想听
1、正确的歌词是“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歌曲名叫《少年壮志不言愁》。
2、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
3、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4、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
5、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6、金色 *** 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
7、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8、少年壮志不言愁,金色 *** 热血铸就
9、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
10、金色 *** 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
11、《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曲作者雷蕾和 *** 雷振邦一起为林汝为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创作了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获得巨大成功。《四世同堂》之后,林汝为找到雷蕾,希望她为电视剧《便衣 *** 》作曲。雷蕾在生完孩子两个月后,为《少年壮志不言愁》作了曲。
12、《少年壮志不言愁》也是《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 *** 致敬曲,由邓超及 *** 学院的 *** 演唱。MV中穿 *** *** 日常工作的真实 *** ,展现了影片想要传达的“ *** 就是照进这座城市的光”的主题,也与 *** 片尾彩蛋遥相呼应。
OK,关于几多愁歌曲和人生能有几多愁歌曲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