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拉祜歌曲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拉祜歌曲《快乐拉祜》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拉祜歌曲和拉祜歌曲《快乐拉祜》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民歌《快乐拉祜》的歌词
1、拉祜,阿佤,阿坎等众民族一起欢歌载舞
2、这是多么好的民族团结,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
3、这画面多么壮观百看不够,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4、只要各民族的心团结在一起,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快乐
5、这么好的日子里,男女老少都来跳舞
6、穿着漂亮的民族传统服装,一起热热闹闹
7、我们走到一起,共同把心中的歌儿唱起来
8、蜜样的幸福生活滋润着我,拉祜人众情歌唱
9、欢乐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举杯把祝福歌儿唱起来
10、拉祜人众情歌唱,拉祜拉祜拉祜哟
11、快乐的拉祜人拉起手来,围起圈来心儿贴着心
12、歌手达宝兄弟演唱的这首歌曲《快乐拉祜》,歌曲的作词是由达宝兄弟编写的,歌曲的作曲是由达宝兄弟担任编写的,歌手发行的《2015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第5期》专辑之中收纳了这首歌曲,专辑于2015-12-16开始发行。
13、《快乐拉祜》这首歌曲也是歌手的众多优秀作品之一,这首歌曲发行之后,深受歌迷的追捧,这首歌曲也被其他歌手翻唱和粉丝日常的哼唱。歌手扎约演唱这首歌曲,收纳于其专辑《快乐拉祜》之中。
14、创作背景:老达保村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村民自发组建的艺木团,多次受邀海内外等地演出,各类优秀的原生态歌舞表演和拉祜族无穷的文化艺术魅力。
二、拉祜族民歌拉祜族简介
1、拉祜族,一个源自我国云南省西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其自称“拉祜”,在其他民族中也有多种别称,如“倮黑”、“哥搓”、“缅”、“目舍”和“苦聪”等。这个民族主要聚居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和临沧地区,邻近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玉溪地区也能发现他们的踪迹。约80%的拉祜族人口集中在澜沧江以西区域。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拉祜族人口总数为453705人。
2、拉祜族使用拉祜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彝语支。他们与汉族和傣族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能够流利地使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尝试使用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但1957年时,他们在此基础上创新,开发出了拼音文字。
3、拉祜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甘、青地区,部分古羌人的支系南迁至云南,尤其是在金沙江南岸一带。在历史记载中,洱海地区的彝语支各族在秦汉时期被称为“昆明夷”,其中就包含拉祜族的先民。自唐代起,拉祜族先民开始分东西两路南迁,西路的拉祜纳逐渐迁移到澜沧江以西,东路的拉祜西则南下到澜沧江以东地区。
4、与拉祜族有密切联系的彝族,对他们有不同的称谓。彝族称澜沧江以西的拉祜纳为“大倮黑”,澜沧江以东的拉祜西则为“小倮黑”,而拉祜族的寨子则被尊称为“倮黑加”。在元、明两代,拉祜族人民大多处于傣族土司的 *** 之下,直到清朝末期,在澜沧县设立了镇边厅,拉祜族的历史地位得以进一步确立。
5、拉祜族民歌拉祜族善于歌咏,娴于舞蹈,其音乐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拉祜族民歌有颂歌、叙事歌、儿歌、情歌、丧歌等五类,各具特色。歌曲、乐曲和舞曲形式多样,节奏多为复拍。乐器有芦笙、口弦、三弦、锣、箫、笛子等。芦笙舞是拉祜族的传统舞蹈,舞蹈动作多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薅秧舞、割谷子舞、打谷舞、丰收舞、孔雀舞等。从傣族传人的摆手舞,已带上了一些本民族的特点,与傣族摆手舞略有差异。拉祜族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多与劳动、颂扬反抗 *** 精神有关,形象生动具体。
三、美丽水塘 快乐拉祜初中作文800字
在美丽的澜沧江畔,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她们亲近自然、勤劳勇敢、忠厚善良、平和知足而且又能歌善舞,所以她们快乐并幸福的生活着。
作为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拉祜族现有人口46万,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从一个不断迁徙的游猎民族发展到定居耕作的农业民族,定居在澜沧江流域一带。澜沧是世界拉祜文化中心,境内生活着21. *** 万拉祜族同胞,占全县总人口的41.9%。 *** 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全国二分之一的拉祜族人口,成为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上世纪五十年代,一首耳熟能详的《婚誓》,一部荧屏经典《芦笙恋歌》,让人们知道了能歌善舞的拉祜族。今天,《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已成为外界了解拉祜族的文化名片。
从原始社会末期、封建领主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拉祜民族。叙事史诗《牡帕密帕》是拉祜族的百科全书,它犹如一首流淌在拉祜人心中的歌,把先祖们留下的勤劳、勇敢、俭朴的传统美德,通过民间演唱的方式流传下来,完整保留了拉祜文化的内涵和悠久灿烂的拉祜文明,深刻影响着拉祜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拉祜族世代相传的宝贵传承资料,它绵延委婉,却不失阳刚之气,既有烈火一般的 *** ,又有清泉一样的柔美。这些来自大山的民族、阳光的民族、快乐的民族,几天几夜的演唱,唱者如痴如醉,懂的、不懂的听着都荡气回肠,人们的思绪被带回到远古时代,古老动人的旋律里有拉祜人最初的梦想,人们从那走来,不管走多远,家乡总让人魂牵梦绕。聆听这天籁之音、和谐之音,感悟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在和谐共融的浓浓氛围中,那些美好的歌声和轻快的舞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是拉祜人根之所系,魂之所在的精神向往。
*** 《走边关》栏目组的主创曾感叹道:若问拉祜民族为何如此快乐?因为他们敬畏神灵,崇拜自然,索取很少,能歌善舞,所以快乐自然也就随时相伴。是的,任何一个民族,只要拥有一颗知足的心,快乐就会相随。就如人的一生没有彩排,只有继续,没有重来,无论快乐悲伤,喜不喜欢都没有选择的余地,都要责无旁贷地承受,把快乐定格为生活的主旋律。《牡帕密帕》生动的描述:过节时寨子里不管男女老少,无需人监督,每个人都会自觉参与到村寨的社会行为规范中,个体的全身心投入参与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享受和娱乐就会融合为一体。这些或许也是对拉祜这个快乐民族的一种释然。
从葫芦里出来,向着太阳奔去的拉祜民族,无论是年节婚嫁,还是祭祀庆典,都少不了以歌传情,以舞助兴。拉祜族所擅长的曲调丰富多样,有优美 *** 的情歌,有高亢嘹亮的山歌,有肃穆庄严的祭祀调,也有哀婉悲痛的丧曲,还有100余首叙说先祖事迹雄浑沉郁的古歌。拉祜人的芦笙歌舞系列有100多个套路,可以看出不同社会形态对舞蹈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影响,一些模拟鸡、鸭、猴、鸟和简单劳作的套路,表现出 *** 、采集等原始生产时期的古朴生活和思想情感;通天的神鼓,是拉祜族祭祀的专用器具,它能够渲染出拉祜人的善恶观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让人心灵震撼、心醉神迷;99套系列的摆舞,没有经过刻意的雕琢和修饰,就能让人们体会到拉祜族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的原生态民族艺术;拉祜汉子吹奏的芦笙曲调或粗犷狂放、或细腻优雅,舞者如痴如醉,情感尽在笙笙不息的乐曲中得到升华。由于拉祜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歌曲传承着自己的文化,温习着自己民族的历史,对他们来说,万事万物无一不能用歌舞来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个唱出来、跳出来的快乐民族。
“一把吉他走四方,快乐拉祜美名扬”的老达保,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拉祜族村寨,这里的拉祜族原生态歌舞,已经闻名遐迩。在这里是男人就会吹芦笙、跳芦笙舞,是女人就会跳摆舞,他们所掌握的芦笙舞和摆舞具有较高的观赏 *** 和艺术感染力。独树一帜的多声部合唱曲调更是优美动听,歌词丰富多彩,演唱时手持吉他自伴奏、自演唱,用拉祜语生动表现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生产生活情景,加上合唱音乐的朴实纯真、气势磅礴,显示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李娜倮就是老达保土生土长的普通拉祜族妇女,这位快乐的拉祜女人,凭着对民族文化的挚热之情,创作了30多首拉祜语歌曲,其中《快乐拉祜》《真心爱你》《新年快乐》等歌曲已拍成MTV在 *** 《魅力十二》《倾国倾城》等栏目中播放。娜倮十分醉心于拉祜民族的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承,带着雅厄艺术团以一首《快乐拉祜》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书写了“幸福达保、快乐达保、和谐达保”新乐章。她们不仅在北京 *** 广场、故宫、长城唱响了《快乐拉祜》,而且在海外唱响了《快乐拉祜》,让世界了解了拉祜文化,了解了秀美的拉祜山乡——澜沧。李娜倮也因在宣传弘扬拉祜文化进程中成绩突出,光荣地当选为 *** 的 *** *** 。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奋进的号角。今天,澜沧正着力推进“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将加快建设南岭乡勐炳村野阔拉祜、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神鼓敲响的地方糯福南段、编织之乡富邦乡佧朗村、摆舞之乡东回乡班利村、芦笙吹响的地方木嘎乡勐糯村等6个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基地和众多传承人的保护,通过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努力打造出独具澜沧特色的拉祜文化品牌,独具魅力的拉祜文化正从这里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融入世界。
四、拉祜族民歌简介
1、拉祜族,这个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南部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的民族,其名称“拉祜”源于他们语言中的“拉”(虎)和“祜”(烤 *** )。历史上,他们曾被亲切地称为“猎虎的民族”。拉祜族拥有独特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与汉族和傣族的密切交流,他们普遍能使用汉语和傣语,部分曾使用过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但于1957年基于原有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
2、拉祜族的文化遗产丰富,其中长篇史诗《牡扒密扒》是研究古代经济生活、原始采矿业、婚姻 *** 和民族迁徙史的重要资料。他们独特的诗歌形式——“陀普科”,以其隐晦的表达方式深受群众喜爱。诗歌中隐藏着丰富的寓意和规律,引人入胜。
3、拉祜族民歌种类繁多,包括情歌、习俗歌、家曲、山曲和排曲等,其中情歌尤其独具特色。如《换花调》以鲜花寓言爱情,通过赞花、换花、护花的意象,象征对爱情的忠贞。习俗歌中,祭祀歌占有重要地位,如《叫魂歌》。这首歌曲按时间顺序描述生产活动,召唤魂魄参与播种与收获,同时在节日欢庆和祖先历史叙述中,也召唤魂魄回归,歌词生动形象,富有象征意义。
4、拉祜族民歌拉祜族善于歌咏,娴于舞蹈,其音乐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拉祜族民歌有颂歌、叙事歌、儿歌、情歌、丧歌等五类,各具特色。歌曲、乐曲和舞曲形式多样,节奏多为复拍。乐器有芦笙、口弦、三弦、锣、箫、笛子等。芦笙舞是拉祜族的传统舞蹈,舞蹈动作多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薅秧舞、割谷子舞、打谷舞、丰收舞、孔雀舞等。从傣族传人的摆手舞,已带上了一些本民族的特点,与傣族摆手舞略有差异。拉祜族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多与劳动、颂扬反抗 *** 精神有关,形象生动具体。
拉祜歌曲和拉祜歌曲《快乐拉祜》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