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木兰从军歌曲的一些知识点,和花木兰曲谱教唱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歌曲《木兰从军》的词作者和曲作者
1、乐府诗集》,为南宋郭茂倩所编,(注意:是编,而不是写)共一百首依照音乐 *** 分为十二类,《木兰诗》属于北朝时期北方的一 *** 篇叙事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当中。记述了木兰女扮 *** ,代父从军,征战沙场, *** 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其作者不详,只是在百姓中间广为传唱。
二、张蔚强作曲木兰从军歌词是什么
张蔚强作曲木兰从军歌词是换却了绫罗瑾钗女儿装,雪青马红缨枪。根据查询相关 *** 息显示,《木兰从军》歌词节选:换却了绫罗瑾钗女儿装、雪青马红缨枪、金盔亮弯弓长、谁不说俺谁不说俺、堂堂男儿模样、古有吴美人冶练兵将、秦风女子号令军帐、今有花木兰女扮 *** 、替父从戎上沙场、上沙场抬眼望、狼烟滚滚、突厥犯边疆。舒展的旋律唱出了木兰身经百战、荣归故里叙事歌曲《木兰从军》是根据我国北朝女英雄花木兰替的欣喜之情。
三、尚雯婕木兰诗歌词
1、行 *** 赴戎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不枉我旦辞黄河去持刀枪剑戟破燕山胡骑
3、翻山越岭木兰从军不求功名不知归期
4、行 *** 赴戎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不枉我旦辞黄河去持刀枪剑戟破燕山胡骑
6、行 *** 赴戎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不枉我旦辞黄河去持刀枪剑戟破燕山胡骑
8、行 *** 赴戎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不枉我旦辞黄河去持刀枪剑戟破燕山胡骑
10、尚雯婕创作《木兰诗》是将坚毅的精神穿 *** 在自己的作品中,以电子乐的方式呈现,这次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北朝民歌木兰诗为创作灵感,穿 *** 民族唢呐以及河南豫剧选段等传统原素,搭配尚雯婕的演绎,像曾宝仪说的那样让观众将花木兰从军前后的传奇历程和心路历程经历了一遍。
11、这首充分展现了尚雯婕的全面vocal功力,唱得酣畅淋漓,磅礴大气,不由想起一年前同样是在央视舞台上李谷一对尚雯婕的莫名指责,传承传统文化,她是真的有在付出心血在做。
四、木兰本是女儿身,边关战鼓咚咚响是什么歌
1、木兰本是女儿身,边关战鼓咚咚响。
2、替父从军有孝心,女扮 *** 上 *** 。
3、努力奔跑向前冲,拉弓射箭有力量。
4、胜仗归来齐欢庆,替父从军报国志。
5、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6、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 *** 、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7、历史上共有过四个“木兰”,个个都是不让须眉的侠胆烈女。
五、许如辉的《木兰从军》
1、许如辉之所以一而再坚持编写乐剧《木兰从军》,直接原因主要有三:
2、之一,应 *** 之需,声援 *** 救国的热潮。
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向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祖国锦绣山河受到践踏,同胞兄弟姐妹惨遭 *** ,中日矛盾便成为主要矛盾, *** 救亡成了中华民族的首要任务。中国各族人民迅即行动起来,掀起了支前 *** 的热潮。“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知识出知识”,这是全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口号,也是他们的一致行动。在全国,从城市到乡村,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农大众,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民族存亡的关心,迅速形成一股锐不可挡的滚滚洪流。
4、在全民 *** 的热潮中,歌舞剧作为宣传 *** 、鼓舞士气、团结民心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自然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戏剧体裁,众多的爱国戏剧家、作曲家、舞蹈家、演员们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创作,奔赴祖国各地,所到之处,传播救亡歌舞,进一步点燃各地的 *** 之火。
5、继阎述诗、陈大悲、陈歌辛、王洛宾、欧阳予倩等 *** 之后,许如辉在成都时也深受 *** 情绪感染,决计创作乐剧《木兰从军》,为全国 *** 助一臂之力。
6、第二,大同乐会有一项既定任务,就是从音乐角度,协助改良我国地方旧剧及新兴话剧,许如辉一直不忘使命,对乐剧的创作 *** 一直没有熄灭。
7、潘公展曾指出:“音乐是很重要环节,是文运会主抓的领域”。王晓籁也说过:“话剧没有音乐,还有什么可看的。” *** 时期的重庆舞台,共上演了270多出剧目,有话剧、歌剧、儿童剧、秧歌剧、地方歌剧等。当时的话剧舞台,已出现添加、编配或创作音乐的趋势。没有音乐陪衬的话剧,演出效果要差很多。
8、在这样的情况下,戏剧研究变成了大同乐会复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歌曲歌剧方面协助国家推进社教工作”;且大同乐会章程中规定乐务总干事负有:“负责乐曲之训练,乐曲之收集编制整理及演奏,乐器之制造校对 *** ,以及地方音乐歌曲戏剧之研究。”大同乐会史料中也专门提到:“组织大同乐社,准备经常演出乐剧,使音乐与戏剧融为一体,用以发扬国有文化推进社会教育较易收效,同时也可获有券资补充事业经费,业已奉社会部备案,之一部是木兰从军,5月1日,抗建堂公演。”
9、许如辉和大同乐会一致期待通过上演乐剧《木兰从军》,走出一条全新的戏剧之路。《木兰从军》就是大同乐会的开端之作,也是他们要在雅乐国剧 *** 中燃起光明的希望。
10、第三、响应 ***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之号召。
11、“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下的从军热是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 上的一场青年 *** ,1943年下半年,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缺员很多,为弥补这一兵源不足状况,1944年8月27日, *** 在 *** 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为号召,鼓动知识青年入伍。1944年9月16日, *** 在 *** 参政会即席演讲称:“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 *** ,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 10月21日, *** *** 颁布《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办法》等法规,同时,成立知识青年从军指导 *** 会,由 *** 军政要人及教育界著名人士组成。后来又成立青年训练总监部,负责应征入伍青年的训练。据统计, *** 大学、重庆大学两校报名数竟达在校生的1/3。各地方当局也纷纷仿效,从重庆到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湖北、陕西、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市,形成了震荡中国 *** 历史的一个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报名参军热潮。
12、正是在从军热的形势下,重庆 *** 刊登了“征求从军运动戏曲,剧本暨歌曲,表现深刻,含蓄正确”等连篇政令、新闻和消息。1944年11月23日,许如辉 *** 大同乐会出席了重庆市 *** 部还召开的一次“知识青年从军通俗宣传大会筹备会议”,参会人数只有六位。为确保《木兰从军》顺利公演,大同乐会采取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之一,专门成立演出 *** 会,共13位,基本上由大同乐会理事组成,他们除了宣传剧目外,还负责认购和推销戏票,且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额度。 *** 会名单如下:王延松、王冠英、王晓籁、江一平、朱学范、朱联馥、洪兰友、康心如、许静仁、潘世经、潘公展、虞洽卿、顾一樵。
13、第二,因为大同乐会本身不是演剧单位,《木兰从军》开排在即,剧务和乐务组人员已征聘到位,唯演员和演出场地,一直没有落实。于是,许如辉求助于潘公展,潘公展是大同乐会事务主任,也是“乐剧”的最早倡导者,当年乐剧《西施》就是由他倡导的,所以,《木兰从军》从剧本 *** 到演出,他自始自终都参与、筹划。经过他的介绍,时任中国 *** 制片厂厂长,也是大同乐会理事的张治中大力协助乐剧《木兰从军》的公演,帮助解决《木兰从军》的演员和场地问题。服装最后也是潘公展出面,接恰重庆“华华公司”,购买衣料,定制戏服。《木兰从军》的绝大部分演员,则来自“中国 *** 剧团”。乐队乐手来自难童 *** 国乐班,而八名舞蹈演员则全部来自大同剧社。
14、第三,欲在重庆舞台上演出,还需成立剧社,“大同剧社”应运而生。1945年2月26日,王晓籁、潘公展基于“本会以我国各种地方旧剧及新兴话剧均未能与音乐互相配合,以致对于推进社会教育之效力,较为迟缓”、“本会有自造乐器四十余种,业余会员百余人,难童 *** *** 三十名,伴奏乐剧乐队已有基础,之一部乐剧拟排演《木兰从军》,提高女子 *** 精神”,以大同乐会常务理事的名义,在社会部登记备案,成立了“大同剧社”,隶属于大同乐会。
15、第四,《木兰从军》剧本完成后,重庆中国兄弟出版事业公司出版于1945年4月初正式出版,并由重庆万象周刊社文化服务部、 *** 图书社和昆明中国兄弟出版事业公司昆明分公司门市部总共发行了两千册。
文章分享结束,木兰从军歌曲和花木兰曲谱教唱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