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赤水为什么是竹子之乡和赤水竹子 *** 市场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赤水为什么是竹子之乡以及赤水竹子 *** 市场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竹子的种类和用途
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类。竿高0.75-2米,直径4-7.5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最长者可达32厘米,圆筒形,在分枝一侧的基部微扁,一般为绿色,竿壁厚2.5-4毫米;节较平坦;竿环较箨环略隆起,节下方有红棕色贴竿的毛环。
箬竹属阳 *** 竹类, *** 喜温暖湿润气候,宜生长疏松、排水良好的酸 *** 土壤,耐寒 *** 较差,所以要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微酸至中 *** 土壤。
地被绿化材料,河边护岸,公园绿化。
孝顺竹,禾木科刺竹属。灌木型丛生竹,地下茎合轴丛生。竹秆密集生长,秆高2~7米,径1~3厘米。幼秆微被 *** ,节间圆柱形,上部有白色或棕色刚毛。秆绿色,老时变 *** ,梢稍弯曲。枝条多数簇生于一节,每小枝着叶5-10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叶表面深绿色,叶背粉白色,叶质薄。
原产中国,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西南等省区。多生在山谷间,小河旁。长江流域及以南栽培能正常生长。山东青岛有栽培,是丛生竹中分布最北缘的竹种。
丛生竹,为孝顺竹的一种变异。它的株型矮小,绿叶细密婆娑,风韵潇洒,好似凤尾。支干纤细,竹竿上端由于枝繁叶茂,干细。枝秆稠密,纤细而下弯。叶细小,长约3cm,常20片排生于枝的两侧,似羽状。竹秆及枝为实心或近实心者称为“观音竹”,空心的则称为“凤尾竹”。
原产中国南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 *** 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能够吸收 *** ,净化空气,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小庭院和居室,也常用于 *** 盆景或作为低矮绿篱材料。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各地,日本、印度都有栽培。
别名:篾竹、山青竹、地青竹(广东)、黄竹、小青竹、广宁竹(南粤民间又称为:晾衣竹、高竹、搭棚竹、扎蔑竹)。分布在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 *** 、湖南、福建、云南南部,相当于北纬25度以南地区,其分布范围内年均温18~ 20℃,年降雨量1 400 mm以上都能生长良好,好生于土壤疏松、湿润、肥沃的立地;河岸溪畔、平原、丘陵、四旁均可生长(尤其是江河两岸、盆地和平原冲积土上生长更好)。
适生于温暖湿润之气候环境中。主产于广东,以广宁县最多,也是全世界更大的青皮竹中心。浙江、江西有引种,能耐23℃低温,适应范围远远超过其自然分布区域。
粉单竹(学名:Bambusa c *** gii McCl *** e),是禾本科簕竹属的一种植物。秆高3--7m,径约5cm,顶端下垂甚长,秆表面幼时密被 *** ,节间长30--60cm,每节分枝多数且近相等。产自南方,主要产地有两广、福建及湖南等。
植于园林的山坡、院落或道路、立交桥边。
佛肚竹(学名:Bambusa ventricosa McCl *** e):为禾本科丛生型竹类植物。幼秆深绿色,稍被 *** ,老时转榄 *** 。秆二型:正常圆筒形,高7-10米,节间30-35厘米;畸形秆通常25-50厘米,节间较正常短。箨叶卵状披针形;箨鞘 *** ;箨耳发达,圆形或卵形至镰刀形;箨舌极短。
佛肚竹灌木状丛生,秆短小畸形,状如佛肚,姿态秀丽,四季翠绿。盆栽数株,当年成型,扶疏成丛林式,缀以山石,观赏效果颇佳。室内盆栽。观叶类,秆形奇特,古朴典雅,在园林中自成一景。适于庭院、公园、水滨等处种植,与假山、崖石等配置,更显优雅。
佛肚竹是观赏竹类的佼佼者,观赏价值很高,不但宜作露地栽植,亦宜盆栽供陈列。同属栽培较多的还有黄金间碧玉,秆 *** ,挂有绿色条纹;佛肚竹,竹型较大,节短,节间膨大显著。
形态特征:秆高8-10米,径4-6厘米,节间长可达45厘米,丛生竹,竹秆鲜 *** 具显著绿色纵条纹,箨鞘草 *** ,具细条纹,背部密生暗棕色短硬毛,毛易脱落。
生长习 *** :阳 *** ,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
园林用途:常植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际、天井、景门,以至室内盆栽观赏。
桂竹(学名:Phyllostachys *** kinoi),又称 *** 桂竹,分布于 *** 中北部海拔100~1500米地区的散生竹种,是 *** 特有种。杆高约12米,直径4~8厘米,节间长12~40厘米,节有两个明显的环,幼杆呈粉绿色,后变深绿,一旦年老则转变为棕绿色;地下茎多为实心,根茎横走繁生。
竹秆可供建筑、棚架用,或用撑篙、农具柄、扁担、旗杆。竹篾较水竹和淡竹硬脆,可编晒席、篓等。笋可食。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此竹成材早,产量高,轮伐周期短,坚硬而有弹 *** ,适宜建筑和家用。
*** 为散生竹。秆高7-13m,径3-10cm。秆具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有名观赏竹。与原变种之区别在于秆有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有名观赏竹,秆用作制工艺品及材用。
*** 喜温暖、耐高温,生命力强。喜温、喜阳、喜肥、喜湿、怕风不耐寒,静水及水流缓慢的水域中均可生长,适宜在20厘米以下的浅水中生长,适温15℃至30℃,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 *** 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条件适宜的前提下,可在短时间内覆盖 *** 水域。
刚竹属(学名:Phyllostachys),是禾本科竹亚科下的一个属。共分七十五余种,大部分分布于东南亚。中国 *** 地区覆盖面积主要为黄河流域以南、南岭以北。刚竹,又名桂竹,金竹,禾本科乔木状竹种。
刚竹抗 *** 强,适应酸 *** 土至中 *** 土,但PH8.5左右的碱 *** 土及含盐0.1%的轻盐土亦能生长,但忌排水 *** 。能耐-18℃的低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生于低山坡。竹材强韧。
毛竹(学名: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粗可达20多厘米,老竿 *** ,并由绿色渐变为绿 *** ;壁厚约1厘米;竿环不明显,末级小枝2-4叶;叶耳不明显,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柔毛,花枝穗状,无叶耳,小穗仅有1朵小花;花丝长4厘米,柱头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4月笋期,5-8月开花。
紫竹(学名:Phyllostachys nigra(Lodd. ex Lindl.)Munro):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 *** ,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 *** ;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绿色,但脉为紫色,舟状,直立或以后稍开展,微皱曲或波状。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片质薄,长7-10厘米,宽约1.2厘米。花枝呈短穗状,佛焰苞4-6片,除边缘外 *** 或被微毛,叶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数条或无,缩小叶细小,通常呈锥状或仅为一小尖头,亦可较大而呈卵状披针形。小穗披针形,长1.5-2厘米,具2或3朵小花;花 *** 长约8毫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下旬。
早园竹,又称早竹、雷竹、燕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一种优质高产笋用竹种。早园竹秆高6-8m,径2.5-5cm,中部节间长10-20cm,不匀称,常一侧肿胀,新秆深绿色,节紫褐色。在年平均温度15-17℃,更低温度-13℃,年降水1200mm以上的地方均适宜生长,具有出笋早、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效益好的特点。
二、四度赤水写日记
1、我们随着旅游团坐着空调大巴来到了“黔北明珠”赤水,一下车就感觉到一股股清凉新鲜的空气朝我们扑面而来,啊!空气真好呀!我一边贪婪地呼 *** 新鲜空气,一边欣赏着这美丽的城市,美丽的赤水呀,我发现这里的土壤是赤红色的,难道这是红军与敌人战斗流出的鲜血染红的吗?这真是太奇妙了。
2、我们首先来到了神秘的红石野谷的丹霞,一进入景区就看见一条一线天瀑布挂入云霄,从数十米高空中飞溅下来,宛如天河破洞圣水流入人间一般。美丽壮观的景物总是要我们去寻找、攀寻,我深呼吸一口,等上了上山的路。山路十分窄小,又很滑,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登上了山顶,我像是掉进水中的鸭子一样,全身湿漉漉的,正在我大口喘气时,我看见那雄伟壮观的“碧血丹霞”从头顶到脚下一片赤红色宛如掉进了大火炉,丹霞石壁上的图案美丽精致,如壁画石刻的长廊一般,真是“天然石刻,奇妙无穷,举世无双,世间罕见呀!”不愧有“丹霞之冠”的美誉。
3、离开了壮丽的丹霞景区,我们又匆忙地赶到了四洞沟景区,如果没有来过这,你一定会以为我们去看山洞,其实,赤水人喜欢把瀑布叫成洞,所以四洞沟瀑布就叫四洞沟了。赤水的瀑布十分繁多,共有几千条,因此赤水享有“千瀑之乡”的美称,而四洞沟更是瀑布之最,它有四个比较有 *** *** 的瀑布,有飞蛙岩、月亮潭、白龙潭、水帘洞组成。四个瀑布遥相呼应,从月亮潭开始,清澈见底的水从红色 *** 上游过经过几个瀑布飞射入水帘洞。美丽的大瀑布赢得了人们的盛赞——“没有败笔的景区”。
4、赤水不仅仅只有四洞沟瀑布群,它还有很多瀑布,其中更大最宏伟最激动人心的瀑布就是十丈洞了,我们去时正值清晨,栈道上有露水,十分滑,还没看见瀑布就听见排山到海的吼声,我兴奋不已,要到瀑布了,在离瀑布几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水声如万人击鼓一般,又像千万把小提琴凑鸣起来,水声如雷贯耳,震耳欲聋,久闻十丈洞比黄果树更加雄壮,如今一看,果真如此。我站在瀑布前的两块巨石上,水的气流形成风吹向我,身上披着的雨衣都要散了,瀑布溅起的水花如下雨一般,溅在身上,全身都湿透了。
5、美丽的赤水还有“竹子之乡”和“桫椤王国”的美誉,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所以您走到赤水会感觉到空气的清新。红色蜂窝状的碧血丹霞,千姿百态的红石与桫椤,茂密的竹林,清澈见底的溪泉瀑布,仿佛把时光倒流让人回到了原始,自然幽静的侏罗纪时代,美丽的景观让 *** 连忘返。
三、竹子的特点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 *** 带至暖温带地区, *** 、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形态特征竹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 *** ,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竹笋长10至30cm,成年竹通体碧绿节数一般在10至15节之间。竹的种类1.慈竹。慈竹是丛生型。竹的典型 *** :高大、筒长、叶葱浓。它的生物学特 *** :⑴地上部分生长特征:6至8月笋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长基本停止。一般为20-30节,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长9年;1-2年生母竹成笋能力最强,3-5联代发生新笋增长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换一次叶;开花与年龄无关,与水分和营养有关,开花前叶变黄,开花后叶渐脱落,陆络枯死,材质变脆;1年生为幼竹,2-3年生为壮竹;4-5年生为老竹。箨上有毛。⑵地下部分生长特征:秆茎有6个节,其中只有一个节上有笋子长出(秆柄与老竹子连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处延伸,并有向地面拱起的特 *** ;单丛茎竹地下茎须根发达,大部分于表层,最深达2米。新生幼竹当年不发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后逐渐减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茎,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烂,如不及时处理,则层层盘结合,影响竹笋的形成和竹林生长,应割断竹株与老篼的联系,这叫“打篼”。慈竹秆纤维韧 *** 强,节稀筒长,是竹编工艺品的上乘材料。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种,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栽有它。2、单竹:民间俗称“苦慈”,是慈竹属中,筒最长(有一米多长)的优质慈竹。竹质细腻,纤维韧 *** 特强,能启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丝,编织成似绸、似绢的精档竹编工艺品。这种多生长在土壤肥沃的阴山处,是竹编的更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崃一带也有些这种“苦慈”竹。3、四季竹:这是最近几年引进青神的优质竹种。丛生型,四季生笋而得名。慈竹属的一种,更大的特点是秆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几十斤重,纤维细腻,繁殖生长快,是造纸的好材料,经济价值大。目前,青神西龙、观金、桂花、白果、罗湾等乡镇,有上十万亩此竹基地。这种竹原产于湖南沅陵县大坪乡。4、硬头簧:丛生型,秆高直、坚硬、质厚空小,故多用于建筑材料,农村都用于承重,挑、抬东西。种植量小。5、 *** :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秆高直,挺拔,径大,质硬,竹面上有褐色斑点,传说是尧帝的两个女儿泪夫的眼泪洒在上而形成的,故名“ *** ”。这种竹多用于建筑材料,也可启成篾条作编织用。古代拉船的纤绳,多用此竹篾编制而成。其特点是水不易浸蚀它,轻便,拉力强。青神种植量不大。主产于湖南湘水流域。6、楠竹: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 *** 。秆高直,坚硬。径大20公分左右,是建筑上的好材料;竹头是雕刻工艺品的好材料;竹笋是更佳菜肴,称为“玉楠片”。青神种植在中岩寺、德云寺等地。盛产于四川长宁、贵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7、刺楠竹:楠竹属的一种,秆和枝丫上均有坚硬的“刺”而得名。丛生型,秆高直,挺拔粗大(径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笋箨 *** ,叶子少。多用于建材。青神竹艺城、天庙等地有少量种植。8、水竹:散生型,秆细长、坚硬,形如钢管,叶稀少,竹质韧 *** 较强。多用于竹家具 *** 材料,成片大面积生长时,可用作造纸材料。青神罗湾曾有一片水竹,称为“竹海”。9、墨竹:散生型,是珍稀竹种。秆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笋尖外壳呈红褐色,一年后成材。是 *** 笛、箫管乐器的更佳材料。青神个别地方少有。10、 *** 竹:丛生型,慈竹属,秆节长,形如“苦慈”,竹秆面上有一层薄薄的 *** 而得名。青神“竹艺城”引种的观赏型竹有:11、罗汉竹:丛生型,秆不高,头部大,上身小,头部几节像“罗汉”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可作工艺品材料。12、琴丝竹:丛生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秆面呈淡 *** ,上面有绿色粗、细相间的线条,形如“琴丝”而得名。13、凤尾竹:丛生型,秆细而矮小,枝叶很细小,形如凤尾而得名。14、方竹:混生型,竹秆约呈方形而得名。面呈淡 *** ,节环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于工艺品加工材料。此竹稀为珍稀竹类。福建拓荣县乍洋乡凤里村有一片珍贵的“方竹”。15、棕竹:混生型,其干似竹非竹,黑色有皮,心实,肉内有白鬃纹。16、斗笠竹:混生型,秆细直、质硬,叶宽大,繁殖力强,古代用秆 *** 箭秆。青神人常用叶夹在竹编斗笠里,用于防雨或日晒,故而得名“斗笠竹”。晋代戴凯著《竹经》和明代徐光启著《农政全书》记载的古代竹种1、十二时竹:竹节环绕凸出生子。丑、演、卯、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字,蕲州安福周俊叔家有此竹,亦造物之奇也。2、葸劳竹:出新州,一枝百叶,皮利可做砺甲,用久微滑,以酸浆渍过宿,复快利如初,多作弩箭。3、人面竹:出郯山,竹径几寸,近本逮二尺,节促四面参差,竹皮有如鱼鳞,面凸颇似人之面,竹大的如碗口,小的如手指,是工艺加工珍宝。4、桃丝竹:叶如棕,身如竹,密节而实心,厚里瘦骨,天然柱杖,出巴渝间,产豫者细纹,一节四尺。5、金镶碧嵌竹:产自成都,与常竹无异,但秆上每节两青两黄相间。6、孝顺竹:秆细而长,作大丝,夏则笋从中发,源让母竹,冬则笋从外护,母竹内包故称慈教。7、蕲竹:出楚蕲州,土人取其色之莹润者为簟,节疏者为箫管(笛)。8、双竹:生浙之武林西山,其妙在修篁嫩条,对抽并乱,色最可爱。9、龙公竹:产自罗浮山,其径大七尺许,节长丈二,叶若芭蕉。10、弓竹:产于东方,本长百寻,其曲如藤状,必得大木,乃倚而上,质有纹理。11、柯亭竹:产在云梦之南,其秆俟其年之后,划为乐器,音最清亮。12、桂竹:出自南康府,秆高四、五丈,围约一尺许,状似甘草皮而赤色。13、思摩竹:奇在笋自节上,成竹竿之后,其节中复又生笋,出海外。14、梅绿竹:其秆似湘妃而细,皮无旋纹,色亦暗,而大不如人,多取为扇骨。15、大夫竹:以其修长,秆直凌云,围有三尺,故得是名,出鹿延。16、龙须竹:生辰州及浙三山谷间,高不盈尺,而枝秆细仅如针,可作盆玩,但遇冬不可见霜雪。17、临贺竹:其杆之大,至有十抱,较之龙公竹更奇。出临贺。18、相思竹:出广东,似双竹而差大,皆两两相对而生。19、疏节竹:其杆更高,每一节差一寸许,出自黎母山阳。20、丹青竹:出自熊耳山,其叶有三色,黄、青、丹相间而生。21、通节竹:产于溱州,其杆直上无节,而中心空洞无隔,亦异种也。22、凝波竹:其枝叶皆似常竹,但有红花,开似石榴,亦奇竹也。23、沛竹:昔传是竹长百丈,出自南荒之城,附此以志异耳。24、扁竹:其杆极扁,出匡卢山。25、船竹:出员丘,其大如澡盆。26、邛竹:汉武帝遣人开,致邛竹杖。27、观音竹:出占城围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