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诗词之乡镇江,以及关于镇江的诗词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关于镇江的诗句
1.关于镇江的诗有哪些
镇江诗词题金陵津渡张承吉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镇江诗词题金陵津渡张承吉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注:张承吉在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过夜后所写)望鹤林寺李绅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凌霞曙莹销尘。每思载酒悲前事,欲问题诗想旧身。
自叹秋风劳物役,白头拘束一闲人。(注:李绅回忆当初当初游南郊鹤林寺的时候,欣然命笔)夜归丁卯桥许浑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绿桥低水滥,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亩田。(注:许浑迁居丁卯桥后十分眷恋那里的清幽环境而写)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船到瓜州后留下的诗句)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洲?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末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辛弃疾二次登上北固楼所著的辉煌词章)焦山望松寥山李白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宵。
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注:李白登焦山石壁望焦山东北两座小山(松寥山,夷山)后有感而发)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洲。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然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陆游登北固山多景楼酒酣耳热后写下爱国诗篇)再跋旧拓《瘗鹤铭》龚自珍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欲与此铭风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
(注:龚自珍见镇江焦山瘗鹤铭,后觉得书法美妙无比。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只能做奴仆了。)
永王东巡歌(第六首)李白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言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铙碧山。
(注:李白所描绘永王水师到达镇江时候的盛况)题润洲金山寺张承吉一宿金山顶,微茫水国分。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因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注:张承吉登金山寺后所著)。
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
念奴娇叶梦得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 *** 。
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 9·《宋词鉴赏大典》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陆游词作鉴赏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
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多影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
北固下滨大江,三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这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 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长歌时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 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 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姜夔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 ***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张承吉在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过夜后所写)
(注:李绅回忆当初当初游南郊鹤林寺的时候,欣然命笔)
(注:许浑迁居丁卯桥后十分眷恋那里的清幽环境而写)
(注: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船到瓜州后留下的诗句)
(注:辛弃疾二次登上北固楼所著的辉煌词章)
(注:李白登焦山石壁望焦山东北两座小山(松寥山,夷山)后有感而发)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遗恨黯然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陆游登北固山多景楼酒酣耳热后写下爱国诗篇)
再跋旧拓《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2 *** 663633瘗鹤铭》
(注:龚自珍见镇江焦山瘗鹤铭,后觉得书法美妙无比。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只能做奴仆了。)
(注:李白所描绘永王水师到达镇江时候的盛况)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扬州和镇江为长江阻隔的历史----------------------------------------题金陵津渡>张承吉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张承吉在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过夜后所写---------------------------------------------游金山寺①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 *** 非人竟何物? *** 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注释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③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⑤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
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⑦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
)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⑨谢:告诉。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
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苏轼认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说,自己如果有了田产而不归隐,就“有如江水”。由此可见,现在未能弃官还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公元1068年,熙宁元年,4月,朗月之下,王安石乘着一艘小船行在京口瓜洲的长江水上,回望过去,他的家乡就在几重山以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北固山由此扬名天下,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xiè)歌台, *** 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 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而使芙蓉楼天下闻名)《题金陵津渡》张承吉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注:张承吉在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过夜后所写)《望鹤林寺》李绅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凌霞曙莹销尘。每思载酒悲前事,欲问题诗想旧身。
自叹秋风劳物役,白头拘束一闲人。(注:李绅回忆当初当初游南郊鹤林寺的时候,欣然命笔)《夜归丁卯桥》许浑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绿桥低水滥,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亩田。(注:许浑迁居丁卯桥后十分眷恋那里的清幽环境而写)《焦山望松寥山》李白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宵。
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注:李白登焦山石壁望焦山东北两座小山(松寥山,夷山)后有感而发)《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洲。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然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注:陆游登北固山多景楼酒酣耳热后写下爱国诗篇)《再跋旧拓瘗鹤铭>》龚自珍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
欲与此铭风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注:龚自珍见镇江焦山瘗鹤铭,后觉得书法美妙无比。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只能做奴仆了。)《永王东巡歌(第六首)》李白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言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铙碧山。(注:李白所描绘永王水师到达镇江时候的盛况)《题润洲金山寺》张承吉一宿金山顶,微茫水国分。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因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注:张承吉登金山寺后所著)《无题》佚名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作墨磨。
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传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作,果有王者的气魄,金山焦山北固山都提到了)。
二、所有涉及关于镇江的诗
1、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2、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3、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4、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5、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6、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
7、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8、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
9、怅然归卧心莫识,非 *** 非人竟何物?
10、 *** 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11、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
12、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13、②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14、③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
15、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16、⑤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17、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18、⑦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19、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20、⑨谢:告诉。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苏轼认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说,自己如果有了田产而不归隐,就“有如江水”。由此可见,现在未能弃官还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念奴娇
21、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
22、北固山有感而作。此词步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
23、怀》古词原作之韵,在构思和谋篇上与东坡之词有颇
24、词的上片是借景抒怀。起句“云峰横起”,奇峰
25、突起,气势不凡。下句“障吴关三面”,是写云峰分
26、布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象屏障一样把古吴国所属地
27、区遮去了三面。三面,是指东、西、南三面。吴关,
28、泛指吴国辖境,此处指今江苏沿江一带。接下去“真
29、成 *** ”,是作者对云峰的赞叹。 *** ,原意指尤异
30、的人物,一般是指女 *** ,这里借指云峰的奇特可爱。
31、紧接以下两句写从江干极目望去,回潮倒卷之处,
32、水天浑然一体,无边际可寻。这句是用韩愈《祭河南
33、张员外文》“洞庭汗漫,粘天无壁”的下一句,很切
34、合词意,押“壁”字韵,可谓天衣无缝。一个“秋”
35、字点出时令。下面五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面说过,
36、作者曾两次出知建康府,之一次到建康时不过五十岁
37、多一点,还不算老,“绿鬓人归”,回去时头发还是青
38、的;可是这次重返故地,已是过了花甲的人了,人虽
39、还活着,但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情景,有如大梦
40、一场,只有诗情未减,下笔仍象往日那样雄浑奔放。
41、作者在这里虽然感到年岁日增,精力已不如前,但并
42、无伤感情绪,还以“诗句犹杰”自豪,胸襟是很开朗
43、词的下片,则是作者看了眼前景物, *** 起伏,
44、兴起了一系列的感慨。首先他想到东汉末年崛起江东
45、的孙策,也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当
46、时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惜
47、他壮志未酬就短命死了,饮恨千秋。“ *** ”以下五
48、句,应是作者兴尽下山,回到自己座船以后的思想活
49、动。他向西望去, *** 浓云绵亘,此时北岸临江的瓜
50、步一带,夕阳正照着军营中的旌旗或明或暗,鼓角声
51、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
52、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
53、年二月到任所。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54、多影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固下滨大江,三
55、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这年十月
56、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
三、关于镇江的诗有哪些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2、《焦山望松寥山》——唐代·李白
站在焦山陡峭的石壁上,遥望松寥山,就像站在碧蓝的云霄。
如何才能把五彩虹化为凌空的长桥,以便直通天堂。
仙人如果爱惜我,就对我招招手吧,让咱们一起去翱翔。
3、《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 *** ;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4、《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5、《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唐代·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寂静清凉的江水泛着寒意,天上那皎洁的明月就是我最真挚的心。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