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高阳又称什么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高阳县简介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为什么河北省高阳县被称为「中国纺织之乡」
1、高阳毛巾,作为保定市高阳县毛巾产品的总称,以其独特之处在中国纺织界享有盛誉。高阳毛巾之所以闻名遐迩,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高阳织布与贩布的历史源远流长,追溯至四百多年前。在洋布进入中国之前,高阳土布曾是雄踞一方的纺织霸主。
2、 *** 时期,高阳的民间染织技艺更是大放异彩,生产的纺织品曾占据华北地区的三分之一市场。时至今日,高阳毛巾在产量上远超其他地区,塑造了“中国纺织城”的形象。三利、永亮等品牌,成为了高阳毛巾的 *** *** 名片。
3、高阳毛巾的兴起,不仅源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也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高阳地处华北平原,水资源丰富,为纺织业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加之高阳人对纺织技艺的精湛传承与创新,使得高阳毛巾在质量和设计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4、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高阳毛巾不仅保留了传统手工技艺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科技的元素,生产出更多样化的高品质产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端定 *** 务,高阳毛巾以其卓越的品质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
5、高阳毛巾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还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整体进步。在国内外市场,高阳毛巾成为了一张响亮的名片,象征着中国纺织业的实力与创新。
二、高阳氏简介及详细资料
生平
据传说,高阳氏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 *** 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如今的河北省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如今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有他 *** 的城池。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颛顼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颛顼15岁治理九黎地区,受封于高阳,故又称其为高阳氏。屈原《离 *** 》中有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黄帝死后,颛顼有圣德,继为部落联盟首领,时年20岁。
据传说,高阳氏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 *** 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如今的河北省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如今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有他 *** 的城池。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颛顼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颛顼15岁治理九黎地区,受封于高阳,故又称其为高阳氏。屈原《离 *** 》中有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黄帝死后,颛顼有圣德,继为部落联盟首领,时年20岁。
据《淮南子·时则训》载:"北方之极,颛顼、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又据《史记·五帝本纪》载:"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址,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真是一位泽被宇内、功德盖世的帝王。《春秋纬》中一本叫《命历序》的书说颛顼部落共传20世,350年,《易纬》中的《稽览图》说是500年。
高阳氏是上古时期华夏族与东夷族融合的部族首领,主要活动在冀、鲁、豫一带。当时还有个部族,首领叫共工氏。活动在太行山东麓冀州一带。共工氏勇猛彪悍,欲霸九州,要与颛顼争夺帝位,于是就发动了向颛顼部落进攻的战争。颛顼足智多谋,沉着应战,利用神箭手羿作为先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打败了共工氏。共工氏逃到大西北(现宁夏),怒触不周山而死,颛顼部落才得以太平。颛顼是位沉静、博识、有谋略的人,能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发展生产, *** 财物;又以观天象,按日月运行而定四时。他曾命重和黎二人编制历法,后人称"颛顼历",开始将一年定为360天,并制定出各种礼仪 *** 来教化人民,规定妇女在路上遇见男人必须先回避,不然要拉到十字大街示众,还规定兄妹不准通婚,完成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他 *** 了原始 *** "绝天地通",按时祭祀祖先和天地 *** 神。他命重为南正,专管天地 *** 神之事,命黎为火正,专管人间之事。颛顼的辖区非常大。"北至于幽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木砥属。"
与高阳氏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著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今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画,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画。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 *** 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 *** 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 *** 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画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霎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 *** 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 *** 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著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说明在那时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 *** 、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像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即位后,进行 *** *** ,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 *** *** 。被黄帝 *** 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 *** 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战国时代主要诸侯国楚国的王族。楚王姓熊,乃颛顼帝玄孙彭祖直裔。后人对颛顼大帝的评价是:静渊有谋,疏通知事,养材任地,载时象天,依 *** 神以治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因他生前崇尚玄色,故后人推戴他为玄帝。
规矩洪荒子民。针对群婚群居,男女无别,长幼无序的现状,颛顼首创男婚女嫁,禁绝血缘联姻;教诲伦理纲常,明确规定"妇女避男于路",否则就会被拉到十字街上 *** 一顿然后流放。高阳旧城十字街如龟背高耸,十字街有事,四街皆知。在十字街现身说法,的确效果很好,当地有"在十字街跺跺脚,四街乱颤"的说法。
之一:创制九州,初定版图。据《文献通考》和《乾隆御批纲鉴》记载,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始创于颛顼时代。黄帝时代虽然统一了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但和蚩尤部族长期对立,直到颛顼大帝才形成了各民族的真正统一。在此基础上帝对中国区域建置进行了明确规划,确定了衮、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范围。
第二:创作了中国之一首乐曲《承云》。颛顼不仅"载时象天"而且"好其音律",颛顼帝自幼受到音乐薰陶,《山海经·大荒东经》云:"……少昊孺颛顼帝于此,弃其琴瑟……"。颛顼帝有在少昊抚育期间打下的音乐基础,《吕氏春秋·古乐》云:"风雨雷电,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效八方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祀上天"。如今颛顼帝5000多年前用音乐薰陶感染的高阳这块圣土,好其音律者甚多。高阳是著名的戏曲之乡。保定老调原称高阳老调,高阳是老调的发祥地。高阳河西村是北方昆曲的发源地。戏曲名人辈出,有昆曲表演艺术家韩世昌、侯玉山、侯益隆、侯永奎、白云生、马祥麟,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田际云、齐花坦、张惠云,戏剧作家齐如山,老调表演艺术家周福才、张文海、王贯英、王辛未、陈淑媛等等举不胜数,吕清章著《明星的摇篮》有详细记述。
高阳氏墓位于聊城东昌府区城西北7.5公里处。颛顼乃上古帝王,系黄帝之孙,初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在位七 *** 。其墓葬于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一统志》载:"帝颛顼高阳氏陵有二:一在开州,一在东郡城西北二十里。……在东郡者有庙,民间称'聊古庙是也'。"颛顼墓是真是假,当前尚不敢断言。但据文物考古调查,此处系一古化遗址则确凿无疑。该遗址为方形高台地,暴露面积500平方米,为黑灰土堆积。遗址表面散布著不少陶片,可识器形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罐、杯、南瓦、豆、盆、殷代的鬲,周代的绳纹筒瓦等。属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的遗址。
颛顼墓南,原有一座用以祭祀颛顼的庙宇,名聊古庙,又名聊王庙、颛顼庙。该庙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庙内有钟楼、彭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大殿内供一高约7尺的颛顼帝执圭坐像。大殿后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帝及后妃神像。1945年庙毁,现仅存遗址。
黄帝晚年,以仙人广成子、容成公为师,用顺其自然的 *** ,使三界大治;功成名就,遂生退隐之心。他派遣夫役开采首山铜矿,在荆山下铸造宝鼎。宝鼎铸成的那天,天外飞来一条巨龙,垂下龙髯相迎。黄帝将主宰神的宝座传给了他认为很能干的曾孙帝颛顼,自己乘龙飞往九重天外,随他同行的朝中大臣、后宫夫人共有七十多位。其余大臣攀著龙髯还想爬上去,结果龙髯被扯断,纷纷跌下来。跌落的大臣们望着远去的黄帝哭了七天七夜,流下的眼泪淹没了宝鼎,汇成了大湖,后人称此湖为鼎湖。
继位的帝颛顼乃北方水德之帝,他的爷爷是黄帝和嫘祖的二儿子昌意。昌意在天庭犯了过错,被贬谪到凡界的若水,生下了韩流。韩流的模样委实古怪:细长脖,小耳朵,人脸、猪嘴、麒麟身,双腿并在一块儿,下面长著一对猪蹄。韩流娶淖子氏的女儿阿女为妻,生下了帝颛顼。帝颛顶的长相,与他的 *** 也大体相似。
帝颛顼自幼受叔父少昊的薰陶,特别爱好音乐。他听到八方来风掠过大地发出熙熙凄凄锵锵的声音,十分悦耳,便让八条飞龙仿效风声而长吟,命名为《承云曲》,专门用来纪念黄帝。他又突发异想,令扬子鳄做音乐的倡导者。扬子鳄鸣声如鼓,背上披有坚厚的鳞甲,成天躺在池沼底部的洞 *** 睡觉,对音乐向来生疏,受了主宰神的委派,怎敢怠慢,只得乖乖地翻转笨重的身躯仰卧,挥动粗大的尾巳敲打鼓凸的灰肚皮,果然嘭嘭作响,声音嘹亮。人间受到帝颛顼的影响,用扬子鳄的皮来蒙鼓,这种鼓很贵重,叫鼍鼓。
初登主宰神位的帝颛顼,所做的之一件大事是将原本不停运转的太阳、月亮和星星都牢牢拴在天穹的北边,固定在北方上空,这么一来,他的根据地北方三十六国永远光辉灿烂,相反,东、南、西方诸国则永远漆黑一团,百姓伸手不见五指,生活异常不便。
帝颛顼所做的第二件大事是隔绝天和地的通途。在他执掌三界大权之前,天、地虽也分开,但距离较近,并且还有天梯相通,这天梯即是各地的高山与大树。天梯原为神、仙、巫而设,人间的智者、勇士,也能凭著智谋和勇敢攀 *** ,直达天庭。那时候,凡人有了冤苦之事,可以直接到天上去向天帝申诉,神亦可以随便至凡界游山玩水,人与神的界限不是很明确的。帝颛顼继承黄帝做了主宰神,把蚩尤领导苗民 *** 之事作为教训,他考虑到人、神杂糅混居弊多利少,将来难保没有第二个蚩尤下凡煽动世人上天与他作对,为此他命令孙儿重和黎去把天地的通路截断,让人上不了天,神下不了地,大家虽然丧失了 *** 往来的便利,却能维持宇宙秩序,保证安全。
大力神重和黎接旨,运足了力气,一个两手托天,一个双掌按地,吆喝一声,一齐发力,托天的尽力往上举,按地的拚命向下压,天渐渐更往上升,地渐渐更向下沉,木来相隔不远的天地就变成现在这样,遥遥而不可及了,高山、大树,再也起不到天梯的作用了。从此,托天的重专门管理天,按地的黎专门管理地。黎到了地上还生下个名叫嘘的儿子,嘘没有手臂,两只脚翻转上去架在头顶,他住在大荒西极日月山上,这座山乃天门之转轴。他的职责是帮助 *** 考察日月星辰运行的先后次序。
自从截断了天和地的交通,天上的神还能腾云驾雾私下凡界,地上的人却再也无法登上天庭,人、神间的距离,一下子便拉得很远很远。神高高在上,享受着人类的祭祀,而人有了病苦和灾难,却上天无路,神也完全可以不闻不问,任人类受苦受难。
帝颛顼自己作威作福,还生出了许多 *** 儿子危害人类:三个死掉的儿子,一个变为疟 *** 潜伏在长江,传染疟疾病菌,害得人发寒热、打摆子;一个变为貌似童子的魍魉隐匿在若水,夜间施展迷惑人的 *** 蜮伎俩,引诱行人失足坠河;一个变为小儿 *** 躲藏在人家的屋角,暗中惊吓小孩,使之惊挛、哭号。另有一个儿子骨瘦如柴,生来爱穿破衣烂衫,爱吃稀粥剩饭,正月三十死于陋巷,成了穷 *** 。凡人最怕穷 *** 上门,千方百计要送走他。送穷 *** 的日子在农历正月廿九,常见的方式是打扫屋子院落,把扫出来的垃圾当作穷 *** ,或投之流水,或倾倒街头,有的还在垃圾堆上 *** 注香,放三个花炮,俗称"崩穷 *** "。唐朝文人韩愈穷怕了,曾作《送穷文》说:"三揖穷 *** 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
有一匹名叫祷杌的怪兽,也是帝颛顼的儿子。它有人的面孔,老虎的身躯和利爪,野猪的嘴巴和獠牙。它披着三尺多长的狗毛,连头带尾足有一丈八尺长。它在西方的荒野里横行霸道,过 *** 一提起来就惊怖失色。帝颛顼和他的 *** 儿子、兽儿子们,再加上一大批兴妖作祟、招灾引祸的山 *** 怪,把黄帝留下来的太平盛世搅得乱七八糟,不过数载,就爆发了以水神共工为首的天神大 *** 。
神话中的颛顼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他认为人神有别,所以让人把天地分开,于是神仙们再也不管凡间疾苦。他喜欢听猪笼婆敲肚皮,便命猪龙婆天天敲给他听。他还有几个儿子女儿,但都不是什么好人。
他也是从侧面上反映出暴君的下场,最后逃到河里,变成了鱼妇,半鱼半人。
少昊清阳之所以将颛顼封在高阳,起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阳是两大部落的汇冲区,是两大部落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统一后的部落联盟在地域上的中心地带。两大部落基本上以大河为轴,分成东、西两部。高阳在大河东岸边,正处轴线上。对东夷来说,黄河是天险,高阳是东夷西北部的前沿和桥头堡。颛顼是黄帝曾孙,但又在东夷少昊那里长大,是东西两部落融合的象征。颛顼封在高阳,有利于东夷西北部的稳定安宁和两大部落的继续友好;二是那时颛顼的 *** 韩流氏做为黄帝大臣引领潴龙河(猪龙是韩流的象征,是韩流氏的族徽,潴龙河也许因韩流氏所领而得名)。高阳在潴龙河北岸,将颛顼封在高阳,等于是让学成的孩子回到 *** 身边,有利于颛顼高阳氏地位的巩固和以后统一大业的发展。
颛顼被封高阳后不久,荣登帝位,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初都高阳。并且对高阳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首先在高阳(旧城)修筑了高阳龟城玄宫。高阳龟城地势高耸,方圆广阔,历经数 *** ,依然威风不减。六三年发生特大水灾,高阳一带一片 *** ,龟城(今高阳旧城村)中心方圆500米范围内依旧高出水面。龟城内有东西、南北大街在龟城中心十字交叉,高阳(旧城)人称"十字街",象征龟脊,地势更高。龟颈长驱,龟首朝南伸向潴龙河河口,龟尾朝北。这就是高阳旧城特征,即"南街长,北街短,十字街地势更高"。据说筑城时用土全部从顺平运来,完全依靠人力,高阳距顺平百里,民工排成一队,用土篮将土传递到高阳,夯土为城,工程十分浩大,累死者甚多。据说至今顺平还有当年因取土而成的"高阳大坑"。筑龟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颛顼是黄帝曾孙,属黄帝部落,龟是黄帝的族徽,龟城象征著黄帝部落;二是颛顼号水德,高阳濒临黄河东岸,境内河流很多,修龟城有利于防洪。相传高河常水溢成灾,颛顼被封高阳后,采纳部落长老的建议,筑一龟城,水再大,龟能浮水上,龟能在水中载物,人能逃避灾难。三是取吉祥长久之意。古时有"山水朝阳,龟前戏水,城之修建,依此为胜"的说法。更何况颛顼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 *** ,首都龟城本身也是 *** 圣地,本应高大耸立,巍峨壮观。《高阳历代名人录》说,"颛顼,上古帝王,系黄帝之孙。十岁时佐少昊,二十岁即帝位,初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高阳古城(今旧城村),周围九里,为颛顼所建"。
颛顼除建高阳龟城外,还在高阳附近建筑了其他城邑。《姓氏考略》云:"莫以地为氏,颛顼造鄚城,后去邑为莫"。鄚城在今任丘西北(即莫州)。莫姓,出自高阳氏,为颛顼之后。
其次,颛顼高阳氏进行了与共工氏的战争。共工氏本是治水的氏族,居住在高阳西部的太行山一带,颛顼称帝后共工氏首领担任治水之官,名水正。颛顼帝居住在高阳龟城玄宫,昼观日影、夜观北斗,玄宫虽较周围平地高耸,但每逢雨季发源于太行山的博、卢、滱诸水均从山而降自西向东直奔高阳,在高阳注入北流的黄河。由于高阳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河床高,当诸水注入黄河时就形成逆河,水流回溢,经常造成黄河高阳段决口成灾,殃及龟城玄宫和无影山(或曰务隅山、卫于山等)观天中心。共工氏居住在半山腰,洪水奔腾下山时居地同样遭受洪水袭击。他们把高地铲平,把低地垫高,筑起土围子,阻挡洪水,保卫居邑,史称"雍防百川,堕高堙卑"。但由于雨季洪水汹涌,洪水被土所围,水位蓄高,水量蓄大,一旦冲决土围子,会以更加凶猛的气势向东狂奔,这样非但共工氏难保家园,洪水会以更大的态势、更快的速度冲过南北向的黄河河道,出现水淹高阳龟城玄宫的局面。颛顼帝认为共工氏不满自己的执政地位,有意制造水患,威逼颛顼王族,于是率族众征讨,结果共工氏战败,退守太行山高地。颛顼王族与共工氏的斗争史书多有记载。《淮南子·天文训》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因共工氏居太行山地,不周山应距高阳不远。一说不周山在唐县大茂山(古称恒山为北岳)一带。大茂山(亦叫神仙山)距高阳百余里,当时为颛顼镇山,山上建有灵台和天文观测中心。共工战败 *** 不周山,目的应是驱散颛顼灵气,捣毁象征王权的天文观测设施,让颛顼无法授民时,让万民无序可循,动摇颛顼王权,使天下大乱。
第三,颛顼帝创立并颁布实施了颛顼历。上古时,天文历法是稳定社会秩序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有历法,天下才能民有所循,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史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载时以象天",称赞颛顼帝有谋略,晓事理,能够按天象划分年历四季。颛顼帝分别在高阳旧城无影山(城西北土山或曰务隅山)和恒山(一说今唐县神仙山)立竿建木,建立观天中心,以星辰为主观测天象而制历,"察日辰之会,以治辰星之位",确定太阳的周天行度,将四时分别列为仲春春分、仲夏夏至、仲秋秋分、仲冬冬至,从而形成我国最早具有科学 *** 的古老历法《颛顼历》,敬授民时,恢复社会秩序。
颛顼历是一种四分历。一回归年为365又1/4日,一朔望月为29又499/950日,如今一个季度相当于当时的一年。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这种历法自殷商一直沿用到西汉武帝初年。
第四,君权神授,绝地天通,大胆实施 *** *** 。少昊末期,"民神杂揉,家为巫史,民渎齐盟,实祸荐臻",社会秩序严重失衡,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颛顼执政后"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废除家家祀天,人人祭神的习俗,神事由重负责,民事由黎掌管,在城南建圆坛祭天,在城北筑方台祭地。强令民间与部落禁绝巫教,接受教化。强化 *** 集权,实现天下大统。颛顼是创立"政教合一"体制的之一人。
三、优秀随笔:高阳村落 高家庄
1、千里地拐过新立庄,你的视野便入主苍茫。潴龙河宽阔的河床,大有黄沙 *** 之势,落日若来应景,活脱脱便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景象,令你的思绪瞬间铁马冰河。
2、据高庄的老人讲,过去的千里堤全没有如今的雄伟气势,低矮、渺小,常常被肆虐的潴龙河一冲而破,备受欺凌。所以便诞生了龙姑的美丽传说。那一年潴龙河在高家庄附近再度决堤,高家庄首当其冲,陷入一片 *** 。爱民如子的县令几天的努力都不能堵上决口,疲惫的他躺在千里地上昏昏欲睡,一个美丽的女子来到他的梦中,这个女子就是龙姑。县令一番恳求,龙姑出手,千里堤完好如初,一座龙姑祠因而建立,矗立在潴龙河畔,守护着高家庄以及附近堤内村庄田地的安宁。龙姑祠如今已经消失不见,它的具 *** 置,也只有土生土长的高庄人才能分辨清楚。时至今日,还有一些善男信女间或前来拜祭,存许多善念,拜大义德行。龙姑总还是传说中的神仙,但那位县令亦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物吧?不过我们却无从得知他的名姓,也不过是站在千里堤上双掌合十,祈祷他慈悲犹在,护我境内安平。
3、高家庄大概有2700人左右,数十年来人数不增不减。村里包括有王、高、邢、邓、李、张、白、田、吴、韩、邸、刘、宋、郭等姓氏,其中,是高姓最早建立了这座村庄,于沼泽之中,觅得灵魂安置之所。高家庄得名,一说源于高姓,一说,因高地得名。令我颇感兴趣的是,高家这位名字叫做高宣的始祖。据高家传人介绍,这位老人当时是安置好自己的几个儿子之后,飘然返回山西的。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和儿子们一起居住?难道是认为他的孩子们羽翼已成,虎啸山林,鹰击长空,已经不再需要他的呵护?不过我们还是能从一些蛛丝马迹,看出这位老人不落痕迹的良苦用心。
4、形如万字,又像孩子们手中的风车,无论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奔村中心走来,都不能看到对面的情况。方圆数十里地之内再无此种风格的建筑,据说这是为逃避强盗恶徒的追捕,便于脱身。祖先训我,唯耕唯读,祖先爱我,又教我如何趋吉避凶。
5、高家庄一直是富庶的村庄,我们可以从一些故事里一窥端倪。比如说,高家庄的王家去西良淀附近种地,恰巧石庄儿村正搭台唱戏。许是那天的高家庄车把式确实驾了一辆看上去不够光鲜的马车,反正他的经过,影响了石家庄人听戏,被人劈头一句:就这马车,还不够丢人的,到处晃悠什么?真要有看头,俺们不听戏了看你也成。那人回家之后,越思想越觉得不服气,他在高家庄里挨家挨户央求:父老乡亲们,我如何如何受到了人家的轻视,大家耽误一天,帮我找找面子吧。于是,第二天的石家庄戏台前,就出现了这样一副雄伟壮观的画面:几十辆一律三大套(三匹马拉车叫做三大套)的骡马车拉着枣木拖床,尘土飞扬,围着戏台不停地转来转去,唱戏的无奈停了锣鼓,直到石家庄人出来求情,方才作罢。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们姑且不论,里面有个细节却是需要我们了解的,那就是高家庄的土地曾经一直延伸到西良淀附近。
6、再有高家庄的地名以及家族概括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诸如南楼上,北花园,官坑, *** ,大三班,小三班,无不从一些角度反映出了高家庄内涵和富有。而村庄里现在依然能随处可见的元宝石(染布所用),村人曾在天津开布线庄的历史,以及高庄人随口而出的织布机巧以及一些专业的术语,则无不证明了这还是一座曾经纺织业发达兴旺的村庄。
7、只是如今的高庄村,已经看不到昔日的繁华,甚至街道都狭小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浑忘了,这是曾是公社所在地,南接西演,北连旧城,往东直通任丘出岸,拥有砖厂。照相馆。鞋厂。刺绣厂。供销社等当时那个年代很高大上的一些机构。倒是谈起往事,高庄人神色还有一丝倨傲,言语间,拥有着见惯不惊的从容。
8、就像村庄里的满族、清朝八旗之一、皇帝亲自统领的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的正黄旗后裔的邢姓。
9、高家庄的邢姓来自东北,祖上曾经立有战功,受封赐赏土地,来到了高家庄定居。高家庄最有传神也最粗粝的一个传说,与邢姓人有关。讲的是一个名字叫做邢志纯的人,看护瓜地,天降大雨,瓜地里突然来了一个顶着草帽的大眼贼(传说中的狐黄斗猬长里的斗,据说有神通),像人一样直立行走,走到邢志纯身边,口吐人言:邢志纯,你看我像人吗?喝了几口小酒的邢志纯张口就是一句笑骂:我看你长得像 *** 。那大眼贼叫一声“倒霉!怎么遇到个醉汉?”,眼见得马上匍匐在地,草帽也不要了,逃到某处洞穴消失不见。人说,要是邢志纯当时答应说大眼贼像人,那大眼贼说不定就能修成正果了。
10、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笑到前仰后合,不能自禁的。场景太过于活灵活现。“装腔作势”然后垂头丧气的大眼贼是更大的亮点,而坦然无惧的邢至纯更有可爱之处,我想,如果大眼贼好言相告,邢至纯一定会依言而行,或者,如此便会泄露了天机,以至于不会灵验吧?传说总归是传说,大约是当不得真的,不过是 *** 博君一乐。但是高家庄果真有真英雄,大人物, *** 一时的铁胆豪杰。如邢忠,如邢铎,如王法仁,如王玉祥,如王彦,如王福林,如王春苓,如王忠信。如高阳县志上记载的一共29位高家庄烈士的英名,如 *** 史册上尚不能完全记录的那些伟大的生命和灵魂。
11、邢忠,高阳之一任 *** 局长,九死一生的传奇英雄。脖子上碗口大的伤疤,多年后仍在,成为英雄更好的见证。
12、邢铎,一匹白马两把枪,曾是如何的威风凛凛!白马村口一栓,伪军 *** 自觉让步,高庄再不敢进。
13、王法仁,高蠡 *** 的参与者,枪法准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曾经有人亲眼目睹他在黑夜里一枪打下影响领导休息的猫头鹰。
14、王玉祥,克孜勒苏军分区副司令员,一生不下百战,曾荣获神 *** 奖章、 *** *** 勋章、 *** 解放勋章等奖章。解放后还参加了 *** 平叛、 *** 自卫战等战役。
15、王彦, *** 某部 *** 部主任(副师级),参加有沧县攻坚战,大清河攻坚战。清风店战役,解放太原、抗美援朝中坚守五圣山等战斗、战役。成功完成打击和歼灭入侵匪特、国防施工等艰巨任务。
16、王福林,呼和浩 *** 备区政委,曾被评为团甲等模范,两次军事学院模范工作者,参加有大同、晋中、太原等战役,1981年正师级离职休养。
17、王忠信, *** *** 干部部部长,副军级。参加有 *** 游击战,解放石家庄,元氏。天津杨柳青,保北,绥远,包头等战役战斗,曾荣获 *** *** 功勋荣誉章。王忠信英勇战斗的故事,在家乡流传的甚广。比如,1942年,日寇火烧高家庄那次,王忠信隐蔽在地洞里,放过先下来侦查、嘴里高喊着“中国人不杀中国人”的 *** ,一枪便撂倒随后跟下来的 *** 子,从容撤走。
18、何为英雄?并非单纯的勇武过人,而是指的是具有英雄品质的人,能够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尊敬的人。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19、就让我们永远铭记高家庄这29位烈士的英名,他们是:郭乱子、高瑞生、邢麻田、王双和、高平安、王忠和、高长、李双义、高福寿、王家玉、高明、王桂林、王春、韩根、邸凤山、高白子、王竹林、王狗来、王章、王海峰、王和、王恒、王碾、王骆驼、高良、王兴林、王欢乐、高申、王春。
20、高家庄是一座神奇的村庄,也是一座荣耀的村庄,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村庄。高阳向有“戏曲之乡”的美誉,这里不仅仅是北昆的发源地,河北梆子、京剧、老调、丝弦、高腔、评剧、落子、哈哈腔、大秧歌等戏曲品种亦是在大高阳遍地开花。其中,老 *** 曲的发展史上,高阳可说是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严格的说,根源那就是这座古老的村庄--------高家庄。
21、高家庄唱老 *** 可说是历史悠久,早在清道光十年(1830年),村里就成立过“同乐会”(较早的老 *** 班之一),造就了一大批的老调优秀艺人。1950年,以王宝山为主的村干部和本村老艺人商量合计,利用春耕前的时间唱几天大戏,大家一致赞成。搭台演出八天,台下始终人山人海,大受欢迎。于是村里决定成立一个老调剧团,王宝山任团长,共50余人。1953年,在原有剧团的基础上,再成立和平老调业余剧团,梁宝章任团长。老调名艺人周福才听说剧团成立,不顾78岁高龄,跟团传艺。剧团招收24名新学员,包括:梁玉管、白玉昌、高玉春、常法宗、王贯英、陈淑缓、李凤云等等,再加上高家庄原有人马,包括:高仓、王光地、王辛未(王球)、王洪希、王宝明、王长明、王瑞图、王力、张长增、王宝圈、高月楼、王凤章、高宝章、王元、许有才、王友、高连、王志摩等等,可说是人才济济,齐聚一堂。
22、 1954年,地区派来编导李忠奇,加强业务力量。在周福才、李忠奇、郎俊亭、马寿图、周鹤芝等老师的指导下,1954年至1958年,排演了一大批新剧目,包括有:盘夫索夫、金鳞记、劈山救母、周仁献嫂、彩楼配、唐知县审诰命、三审林爱玉、天仙配、 *** 记、黄泥岗、反徐州、苏六娘、李玉仙、空印盒、挑女婿、东郭先生、三不愿意、刘海砍樵等等等等。其中。盘夫索夫在保定之一届戏曲会演中获得之一名,成为老调的保留剧目。
23、 1958年秋月,国家 *** *** 、 *** 、 *** 等领导在保定市河北礼堂(现河北影剧院)观看了该剧团的演出。同年年底,剧团进京演出,北京市文联、戏剧家协会。以及杨成武、老舍、张庚等观看了演出,场场爆满。1958年,省里派刘谷、方峥在老调传统剧目基础上,开始改编创作“潘杨讼”。1959年,河北省第二届戏曲会演,潘杨讼获之一名。1960年,长春 *** 制片厂将该剧搬上银幕,后来,又把忠烈千秋拍成 *** ,至此,老调的影响已经扩大到全国,而高家庄这座村庄的名字,也因此国人尽知。
24、陈述都是苍白的。再多的形容,再美丽的词语都不能准确详尽描述出那些过往,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在脑海里令回忆丰盈。我们现在不过是从一些名字上衍生想象,想象当初的高家庄究竟是如何的五彩缤纷。或者,从一些别的角度,能够体现出高庄人的戏曲情结。他们说,高庄戏楼曾在,而数十年来,能够博得高庄人喝彩的艺人,也不过雷保春一人而已。因为他们见过,听过,已经有了非常高的艺术辨识。我说,如果戏曲也可以称之为王国的话,所有的戏迷则都是他的臣民。而高家庄的村民,毫无疑问就是皇族一系。就像那日的高常再大哥,一面谦虚着自己不懂戏曲,却张口为我讲述了完整的罗衫记的戏文,就像如今你行走在高家庄村内,又传来的咿咿呀呀的老调声唱,就像提起那些璀璨的人物,他们脸上流露出来的荣光。
高阳又称什么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阳县简介、高阳又称什么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