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字是方的成语?方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2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第四个字是方的成语,方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方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2. 一字开头,第三个字是干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3. “方”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4. 方开头的四字成语

一、方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1、出处: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维摩见柄,盖申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2、意思:原是 *** 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

3、出处: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 *** 通》:“……徇日,方寸不乱。”

4、意思: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5、方寸万重fāng cùn wàn chóng

6、意思:方寸:指心。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

7、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已失 *** ,方寸乱矣。”

8、出处:《列子·仲尼篇》:“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9、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10、意思: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11、出处:《后汉书·儒林传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12、意思: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13、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14、意思: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15、出处: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16、意思: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 *** 格倔强、顽固。

17、出处:《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

18、意思: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19、出处: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此哉!”

20、意思: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21、方以类聚,物以群分fāng yǐ lèi jù, wù yǐ qún fēn

22、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23、意思:方:方术,治道的 *** ;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 *** 质分门别类

第四个字是方的成语?方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第1张图片-

24、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25、意思: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26、出处:《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27、意思: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28、出处:《南史·陈高祖纪》:“方趾圆颅,万不遗一。”

二、一字开头,第三个字是干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1、如果是一?干?的话:一干二净,一干人犯

2、如果是一?千?的话:一泻千里、一诺千金、一落千丈、一刻千金、一日千里、一字千金、一失足成千古恨、一饭千金、一掷千金、一发千钧、一言千金、一顾千金、一字千钧、一笑千金、一字千秋、一壶千金、一纸千金、一举千里、一闻千悟、一毫千里、一朝千里、一日千丈、一时千载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成语中包含“千”字的成语,不仅在数量上多,而且在意义和用法上也极为丰富。例如,“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非常守信;“一发千钧”则形容情况非常危急,一有闪失便会造成严重后果;“一顾千金”形容女子貌美,令人倾心;“一言千金”则是指一句话的价值等同于千金,形容言语的重要 *** 。

4、这些成语中,“一”字通常用来表示数量上的“一”,而“干”字则往往表示干净、干净彻底的意思。比如“一干二净”形容彻底清除干净,不留任何残余。而“千”字则表示数量庞大或程度极深,如“一诺千金”中的“千金”,表示价值之高,非同一般。

5、通过分析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语的博大精深。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蕴 *** 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成语都讲述着历史故事,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学习成语,不仅是对语言的学习,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6、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有些成语的应用场景已经发生变化,但它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例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提醒我们在承诺之前要三思而行;“一箭双雕”鼓励我们在做一件事时能够同时达到两个目的。

7、总之,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表达世界的方式。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也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方”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方土异同、方头不律、方兴未已、方闻之士、方巾长袍、方枘圆凿、方寸万重、方正不苟、方圆可施、方骖并路、方面大耳、方便之门、方枘圜凿、方寸不乱、方凿圆枘、方趾圆颅、方领矩步、方丈盈前、方足圆颅、方滋未艾、方来未艾、方头不劣。部分词语解释:

2、【拼音】[ fāng tǔ yì tóng ]

3、【解释】方土:指各地地形、物产、风俗、人情。各地地形、物产、风俗、人情的不同。

4、出处:《晋书·王浑传》:“可令中书指宣明诏,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

5、【解释】: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同“方兴未艾”。

6、【出自】: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世变茫茫,方兴未已。”

7、【解释】: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8、【出自】: *** 《伟大的战略决战》:“正当辽沈战役~之时, *** *** 在华东人民 *** 取得了济南战役胜利以后,又组织了淮海战役。”

9、【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10、【近义词】方兴日盛、未艾方兴、方兴未已、如火如荼、风靡云蒸、如日方升、旭日 *** 、死灰复燃、欣欣向荣、风起云涌、如日中天、盛极一时、蒸蒸日上、方滋未艾

11、【反义词】大势已去、日暮途穷、再衰三竭、日暮途远、日薄西山、弹尽粮绝、穷途末路、一蹶不振、强弩之末

12、【解释】: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13、【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14、【解释】: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15、【出自】: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 *** 通》:“……徇日,方寸不乱。”

四、方开头的四字成语

方开头的四字成语有方土异同、方头不律、方兴未已、方闻之士、方巾长袍、方枘圆凿、方寸万重、方正不苟、方圆可施、方骖并路、方面大耳、方便之门、方枘圜凿、方寸不乱、方凿圆枘、方趾圆颅、方领矩步、方丈盈前、方足圆颅、方滋未艾、方来未艾、方头不劣。

成语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极富于生命力的成语,就像语言中的活化石,为我们研究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素材。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1、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2、方趾圆颅:方脚圆头。指人类。

3、方枘圆凿: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4、方头不劣: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 *** 格倔强、顽固。

5、方外之人: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6、方员可施: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7、方滋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同方兴未艾。

8、方足圆颅: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第四个字是方的成语和方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四字 成语 开头 哪些 方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